力臂反弹撬拉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论文_卢磊

 卢磊

(河南省夏邑县中医院骨伤科 河南 夏邑 476400)

【摘要】 目的:报告力臂反弹撬拉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反粗隆间型24例、粗隆下型11例。固定材料有4.0mm斯氏针、锁钉器、螺旋杆。入院48小时内行力臂反弹撬拉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结论:力臂反弹撬拉外固定架使用具有无切口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有效防止髋内翻发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一个好的方法。

【关键词】 力臂反弹撬拉外固定架;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拉力钉;弹性外固定原理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175-02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增龄因素导致股骨上端骨皮质变薄、髓腔扩大,骨折风险加大。另根据美国骨质疏松学会统计,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在中老年骨折的第二位。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证候分类标准。粗隆间骨折分为:(1)顺粗隆间型、(2)反粗隆间型、(3)粗隆下型。近年来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外固定支架固定、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LCP、DHS、PFN、PFNA等等。每一种手术方法均存在优缺点和最佳适应证。闭合整复穿针外固定在治疗股骨顺粗隆间骨折是可行的,而常规的外固定模式无法满足折端对位和维持颈干角的双重需要。我们于2009-2013年采用洛阳正骨医院的力臂反弹撬拉外固定架治疗粗隆部骨折118例中获得随访的粗隆部不稳定骨折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女23例,男12例,年龄最小67岁最大87岁。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反粗隆间型24例、粗隆下型11例。其中有2例病人是伤后5天入院,其余均是伤后24小时内入院,均在入院48小时内行力臂反弹撬拉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冠心病及高血压27人,3人曾脑梗塞病史,2例有糖尿病史。35例无一例感染,术中均平稳度过。其中1例术后2个月并发脑溢血,2例术后5~8个月并发脑梗塞导致不同程度偏瘫。

1.2 固定材料

4.0mm斯氏针、锁钉器、螺旋杆。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直接在c型臂透视下进行,先将第一枚固定钉(A针)先于远折端下5cm~10cm处横行固定做拉力钉(如感觉拉力不够可以在下方3~5cm再打一枚),然后行手法复位,牵拉拉力钉达到功能复位并在保持。将第二枚固定钉(B针)经皮沿股骨距(压力骨小梁)方向打入股骨头内关节面下5mm左右,尽可能的使其自远折端经骨折端沿股骨距(压力骨小梁)方向打入也可①;第三枚(C针)于粗隆部顺股骨颈方向打入头内做固定钉应力骨小梁; 第四枚(D针)在股骨髁上打一牵引固定钉。如图⑴。在c臂透视下按照DBAC的顺序将4枚针固定于固定架上,远端固定针安装时向上预弯同时架体向肢体推拉固定。原则上4根针就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因为骨折的多样性复杂性可以进行多针固定附图⑵。

术后进行4步法功能训练:

第1步:术后3天后 既可以进行有限的髋、膝、踝关节锻炼;逐步练习起坐防止褥疮、肺炎、并发症的发生。

第2步:术后4~6周扶双拐下床不负重行走;

第3步:术后8~10周负双拐部分负重行走;

第4步:12后周去除外固定架单怪负重行走并逐渐尝试脱离拐棍行走;

2.疗效评价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根据治疗前后X线表现及骨折愈合后与健侧髋关节进行疼痛、功能、活动范围、畸形、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照评价。

本组全部35例全部均随访1年以上。骨折愈合最短11周最长时间17周时间;12~14个月愈合有29例;平均平均愈合13.3周。均一期骨性愈合其中23例治愈,无跛行、疼痛,正常行走、下蹲。9例好转,因髋、膝关节活动受限行走轻度跛行下蹲受限,生活可以自立。3例患者因并发脑血栓和脑梗塞而导致无法自理。本组优良率91.4%。达到满意疗效。

3.讨论

股骨粗隆不稳定性骨折由于小粗隆骨折,股骨距受损,内侧支柱稳定性减弱,复位后有明显髋内翻倾向,我们使用的力臂反弹撬拉外固定架,采用弹性外固定原理,有效的避免静力作用,有针对性的设置固定针及预设撬拨拉力作用方向使固定更有效防止髋内翻的发生。直径4.0mm的固定针有一定的屈度在安装固定架时预设的应力正向作用于骨折端。近折端向股骨颈内打入2-3枚针使其抗旋转能力加强,其中一枚通过折端固定能够更有利于折端的稳定。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及粗隆部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皮质骨变薄而疏松,骨小梁稀疏,将固定钉通过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处(股骨距)可以增加固定钉的把持力有效的防止髋内翻的发生[1-3]。于远折端下方5~10cm设置固定拉力钉,以解决粗隆下骨折的固定问题,向外拉力复位骨折的同时能有效地抵抗内收肌的向内拉力。远端固定针安装时向上的预弯同时架体向肢体推拉固定,通过架体产生的撬拉反弹作用力,对颈干角持续维持固定后状态十分有利。并且斯式针前端有丝有效减少退钉的发生。使用4.0mm斯氏钉经皮固定不切口,手术创伤小,不输血,感染可能性小,老年人多数有内脏疾患及心脑血管疾病大多可以耐受手术。

并且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到:骨折后越早进行治疗,骨折越容易复位,伤后3天内只需轻轻牵拉患肢顺势外展内旋即可达到满意复位。需要加强系统护理,主要是定期翻身、坐起拍背排痰、鼓励患者适当被动或主动活动肢体,按摩肌肉。

4.结论

力臂反弹撬拉外固定架使用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效防止髋内翻发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是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一个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丁等.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652-659;

[2] 蔡思清,任晓静,颜建湘,颜丽笙,蔡冬鹭,李鸿江,黄启明.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影像学教研室 泉州362000《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 第12期 1080-1083页;

[3] 张银光.刘安庆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中国骨伤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3969/j.issn.1003-0034.2001.01.016

论文作者:卢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7

标签:;  ;  ;  ;  ;  ;  ;  ;  

力臂反弹撬拉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论文_卢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