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河灌区调度中心大楼项目建议书论文_高伟

史河灌区调度中心大楼项目建议书论文_高伟

高伟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 安徽六安 237005

摘要:目前红石嘴管理处和史河总干渠管理局办公用房困难问题突出,从现场基层管理的实践中调查了周边资源问题,并形成了项目建议书,仅供有关水利部门及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史河灌区;调度中心大楼;项目建议书

1.总论

史河灌区调度中心大楼位于金寨县新城区第二行政组团区,项目总投资658.61万元。本项目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61.42平方米,建设层数为7层,采用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主要建设内容有土建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停车场等。

2.项目背景及意义

2.1 项目背景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000万亩,区域人口1330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史河灌区作为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灌溉面积覆盖安徽、河南两省五县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2.2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紧迫性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史河灌区,东界淠河,与淠河灌区隔河相望,西与同水源的河南省梅山灌区为邻,南起金寨县新城区至六安分路口一线,北抵沿淮25~22.5米等高线。灌区横跨两省五县,东西长230km,南北长150km,灌区控制面积3526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383万亩,相当于史河灌区内耕地总面积的92%。

主要控制工程有红石嘴渠首枢纽、42km史河总干渠、南干渠、汲东干渠、沣东干渠、沣西干渠,全长近300km。淠史杭灌区运行管理技术仍以传统方式为主:一些基本水文站,建设年代较早,测验设施设备至今已十分陈旧,大多数引水计量设施采用常规的人工方式测报,监测、控制能力差;汛情、水情、雨情、旱情等信息依靠人工观测为主,电话传递;调度管理和决策指挥的手段落后,信息资料的统计主要依靠人工计算,分析及预测仍以经验为主,供水计划手工编制。落后的管理技术限制了灌区效益的发挥:在干旱年份,难以实现灌区有限水资源抗旱减灾效益的优化;洪涝年份,水雨情信息滞后增加了工程防汛保安难度;特别是在淠史杭灌区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技术模式难以满足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信息采集、信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及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遥测、遥控等终端设备的软、硬件开发和生产,国内技术已比较成熟。运用于灌区的用水管理信息系统,渠系水模拟仿真系统,闸门自动控制系统,渠道水位流量自动记录设备等新技术已经在部分灌区得到运用,并取得成功。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我国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 m3,约为世界人均的1/4,我市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mm,虽然丰沛,但由于降雨存在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9月,这四个月降雨量一般为全年的70%左右。明显分布不均匀,易造成旱涝灾害。而且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也较为常见。为了合理利用和调控水资源,达到除害兴利目的,必须有一个统一调度指挥中心负责全灌区的水资源配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当今我们还存在用水结构不尽合理,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灌区内的各县区的社会经济将有一个飞跃的发展,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由于红石嘴管理处和史河总干渠管理机构的办公和业务用房,建设于上世纪70、80年代,规模小,设施差,现有的办公楼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红石嘴管理处和史河总干渠管理机构日常办公的需要,工作人员平均工作面积不足5平方米,特别是基层管理所段,更无一间象样的办公室,基本在简陋的瓦顶平房里,距离管理局、管理处较远,许多先进技术无法在基层应用,只有采用传统的通讯、汇报方式,有时候造成沟通不协调及时,特别在防汛抗旱关键时刻,往往耽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失去机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直接影响到水利决策调度部门在群众中的形象。

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日趋严格,管理人员也会随着需要而增加。采用现代化管理的体系已经具备,统一调度配水可以兼顾各区域、领域的用水需求。因此,史河灌区调度中心大楼的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3.自然条件与建设现状

3.1 自然条件

3.1.1 地理位置

金寨县新城区位于金寨县的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9′23″~115°59′43″,北纬31°3′13″~31°38′19″之间,年平均气温15.5℃,光照2039.4小时,全年无霜期228天,年均降雨量1381.5毫米。梅山镇是闻名全国的将军故里金寨县的城关镇,地处大别山北麓,与河南省接壤,境内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物产富饶、交通发达,正在兴建的合武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横穿全境,省道纵横交错。梅山湖座落其间,湖光山色、四季宜人。梅山不仅是著名的绿色旅游新星,也是全国"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红色旅游线的经典地区。全镇总面积315.6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街道)、10个社区,519个村(居)民组,总人 口111131人,其中农业人口67591人,城镇人口43540 人。新城区是金寨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是金寨县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3.1.2 自然状况

a.风

根据梅山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1.63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2.9m/s,多年最大风速20m/s,常年主导风向东北向。

b.气温

金寨县梅山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月平均气温为15.5℃,月最高气温为26.6℃,月平局最低气温11.7℃,极端高温为41.4℃,极端低温为—13.9℃,无霜期228天。

C.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81.5mm,多年蒸发量为1197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最大降雨量为2110mm。

d.地质地貌

金寨县新城区地貌和工程区处于大别山向江淮丘陵区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地貌,地表和地层主要是白垩纪的深褐色、棕红色粉砂质泥岩、砂岩等。

3.1.3 地震: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s,相当于Ⅵ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g。本区域无大的地震记录,本地区地震烈度按Ⅵ度设防。

3.2 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位于金寨县新城区第二行政组团规划区域内,该区域已经经过金寨县规划,我们严格按照规划文件进行规划及建筑设计。建设范围内地质情况(按照地质勘测资料填写土地土层主要有四层,即新近填土层、志留系砂页岩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志留系砂页岩为具轻变质的泥质粉砂岩组成,该基层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厚5—15米)和中等风化带、岩层走向约46度,倾角80度左右。新近土层为当地丘陵土推填而成,厚6米左右。粉质黏土层厚1.5米左右。

各层地基承载力为:填土层经过强切处理厚fk=180kpa,粉质黏土fk=140kpa,志留系砂页岩强风化带fk=350kpa,志留系砂页岩中等风化带fk=800kpa。

该址内水文地址条件良好,地下水位在5.7—6.7米之间。

该址外部条件比较好,建筑所需水电等即可接通,其他相关配套设施齐全。

工程所在地属大别山区,亚热带细润性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降雨成因多为东南沿海暖湿气流入侵,四川盆地低压东移及强台风的边缘影响。

项目建设所需三材本地可完全供应,其他材料红砖、砂石等本地区储量大、材质好,就地即可解决。在建筑技术上已委托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施工队伍可采用招标择优选用。

4.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61.42平方米,建设层数为7层,采用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外墙面3层以上采用高级外墙涂料,一、二层为石材灌浆贴面,内墙水泥混合砂浆找平,刮腻子;地面水泥砂浆找平,铺设瓷砖。主要建设内容有土建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停车场等。具体设计如下:

总体布局:本工程需符合金寨县新城区第二行政组团总体规划;

建筑布局:本工程调度中心大楼,其功能主要有为,一层行政大厅、二楼为业务室、三至六楼为综合办公楼、七楼为会议室、多功能厅及接待室;

建筑设计:符合金寨县新城区第二行政组团整体规划,建筑条件、风格等元素协调整体规划的特点,符合民用建筑规范及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现行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设计规范和规程;

给排水工程: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采用雨水、污水分流,雨水连接城市道路雨水口,污水经过化粪池排至城市道路污水,按设计施工图要求实施;

电气工程: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强弱电由新城区第二行政组团引入,设置分配电箱及信息箱,建筑内部功能见施工图,按设计施工图要求实施;

停车位:按新城区第二行政组团整体停车位布局和实施。

5.消防及环保

5.1 环境保护

5.1.1 采用的标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c.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理》1998.11.29

5.1.2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状况及治理

5.1.2.1 施工期污染及治理措施

a.施工噪音:建筑施工现场使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动力机械产生的噪音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使用,部分机械应设置减震器,文明施工,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确保沿线居民生活不受干扰。

b.施工扬尘:施工扬尘是施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污染因素。施工现场只存放回填土方,多余部分要及时清运。干燥季节应及时对现场存放的土方洒水,以保持其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生量。土方、砂石及混凝土搅拌易产生扬尘,施工现场道路要压实路面,经常清扫,减轻扬尘对人的影响。运输白灰、水泥及土方、施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要严密遮盖,避免沿途洒落。

c.水环境影响:施工期间开挖路造成地表裸露,遇雨天时雨水冲刷泥土流入水体会影响水环境质量;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进入场地,产生生活污水,处理不当将会污染周围环境,传染疾病。应在施工前期建设三级化粪池,污水及粪便经生化处理后排放,避免对周围环境及附近海域的污染。

d.固体废弃物影响:项目建设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楼房建设时产生的弃土、弃石;另一部分来自施工营地的施工垃圾,包括废弃的建筑材料、包装材料和生活垃圾等,这些固体废物将会对项目沿线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弃土弃石用于回填或运至指定地点存放,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填埋,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5.1.2.2 运行期污染及治理措施

本可研项目是行政基础设施类项目,一般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进行三级处理达标后,集中排入市政管网。

生活垃圾处理。禁止将垃圾倾倒入水域污染造成污染,布置垃圾箱及垃圾转运站及其他管理措施,将垃圾清运至市政指定处所。

5.1.3 环境绿化

绿化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起防尘、降噪等作用。本项目集中区内绿化面积应占总占地面积的30%以上。

5.1.4 项目对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本项目施工及营运期间对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等影响的影响很小,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很好的减弱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在设计及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中落实工程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和对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使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5.2 消防

5.2.1 编制依据

a.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b.GBJ140—90建筑灭火器配备设计规范

5.2.2 消防措施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室内消防水量101/S,室外151/S,本可研项目均设有室内、室外消火栓,并在每个消火栓内设有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启动消防泵供水。另外设计中还选用了配套数量的干粉灭火器具,并在显著的地方竖立消防警示牌。本项目的建设还预留消防紧急通道。

6.项目建设进度时间安排

本项目计划2011年3月份开工,2011年9月完工,历时6个月。在施工中要做好质量监督验收工作,待工程竣工验收完后方可投入使用。

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

7.1.1 投资估算依据

a.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b.材料价格参照防城港市当地建材市场价格计算。

c.当地相关材料及工程市场价格。

7.1.2 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土建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停车场、预备费用等。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658.61万元。

7.1.3 预备费

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目前一般不计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照工程建设费用和其他费用之和的5%计算,起估算24.3万元.

7.1.4 建设投资

以上各项合计为建设投资,其估算值为658.61万元.

7.2 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方式为:红石嘴除险枢纽加固工程、史河总干渠(0+100~5+454)除险加固工程批复办公管理设施247万元,淠史杭总局自筹411.61万元。

8.效益分析

本建设项目更多地体现了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意图。本工程项目为基础设施项目,因而很难从企业财务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考察项目的微观财务盈利,进行财务评价。本报告的经济效益分析,将从国民经济宏观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考察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本项目实施后可直接解决红石嘴管理处和史河总干渠管理局办公用房困难问题,可以更加集中对史河水资源的调配和保护,更好发挥水资源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建设史河调度中心大楼具有重要意义。

9.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属社会基础设施项目,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需求。项目的建设不仅只解决办公用房困难的问题,推进办公现代化,提高业务部门办事效率,主要是保证了对史河灌区水资源统一调配,加强水资源保护,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合理调整、缓解水污染纠纷矛盾,提高防汛抗旱应变能力,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水和谐和本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方面等都起到很好的作用,社会效益极为显著,因此,该项目可行。建议新建史河灌区调度中心大楼。

作者简介:

高伟(1984.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高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史河灌区调度中心大楼项目建议书论文_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