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得玛十三味红花丸治疗病毒性肝炎80例疗效观察论文_阿措

(得荣县中藏医院 四川 甘孜州 627950)

【摘要】目的:探讨藏药得玛十三味红花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选择藏药得玛十三味红花丸抗病毒作用、提高患者肝脏功能的药物,并保证休息时间,搭配合理的营养餐,服用得玛十三味红花丸进行治疗,观察患者8周、16周、24周和32周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在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腹胀、小便黄赤、发热、肝大方面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6.76%、88.23%、91.38%、87.80%、100.00%和73.53%。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随着时间的增加,患者的疗效逐渐提高,在32周时,疗效最高,为93.75%,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1,P<0.05)。结论:藏药得玛十三味红花丸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得玛十三味红花丸;病毒性肝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8-0341-02

引言

藏医药是祖国医药宝藏中重要的一部分,藏医药在治疗风湿、类风湿、肝胆及胃肠疾病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许多医药专家正在研究和开发这些具有独特疗效的藏药。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及中医药对于这类疾病的疗效欠佳,但藏医药对于肝脏疾病,特别是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为此,本人选择藏药得玛十三味红花丸对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8周、16周、24周和32周的疗效。本研究对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在8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分布为23~68岁,平均年龄为(46.3±8.1)岁。其中藏族47例,汉族21例,回族12例,病程分布为1~5年的患者有56例,5年以上患者为24例。80例患者经肝功能检测后均出现异常。

1.2?方法

选择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理气活血、补脾益肾、提高患者肝脏功能的藏药得玛十三味红花丸,并保证休息时间,搭配合理的营养餐,避免劳累、饮酒。患者服用得玛十三味红花丸,每天两次,每次酌情1~2克(2~4)粒,放入凉开水浸泡后搅溶后空腹服用。1个疗程为8周,服用2个疗程,在服用该药物期间停止服用其他治疗肝炎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服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每8周检查1次肝功能,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8周、16周、24周和32周的疗效。

1.4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如下:(1)基本治愈: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或者出现回缩,未出现压痛以及叩痛,肝功能正常。(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脾肿大、稳定不变,肝功能正常或者下降达到80%以上。(3)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改善,肝功能正常或者下降达到50%以上。(4)无效:患者的症状、肝功能并未出现改善。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 ? ?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分析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在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腹胀、小便黄赤、发热、肝大方面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6.76%、88.23%、91.38%、87.80%、100.00%和73.53%,详见表1。

3.讨论

目前,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复杂,临床上缺少特异性治疗方法[3]。藏医学理论认为病毒性肝炎是感受外界湿热与疫毒之邪侵入,脏腑气血失和,肝胃肾失于疏泄而导致[4]。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理气活血、补脾益肾。藏药得玛十三味红花丸可以发挥清热解毒、保肝的效果,并同时具有解毒、祛瘀的功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发展,缓解肝实质炎症,避免细胞死亡,促进细胞的再生功能,进而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治愈。

在本次观察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在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腹胀、小便黄赤、发热、肝大方面明显改善,表明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随着时间的增加,患者的疗效逐渐提高,在32周时,疗效最高,为93.75%,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1,P<0.05),表明患者经过得玛十三味红花丸治疗后,疗效良好,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患者的疗效更高,提示得玛十三味红花丸可以帮助患者保持长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范红萍等[5]以藏药九味红花丸治疗200例小儿病毒性肝炎,结果表明患儿的总有效率达到94%,与本次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藏药得玛十三味红花丸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继家,张艺,冀静,等.藏医药与印度传统医药对三果汤传统应用及现代研究概述[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1):?1311-1316.

[2]罗小文,谭睿,顾健,等.四川藏区藏医药发展状况调查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8):1-2.

[3]俄见,太巴.藏药九味牛黄丸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7):46-46.

[4]索南,卓玛.藏医泻下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急性黄疸1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0(11):11.

[5]范红萍.藏药九味红花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200例效果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68-68.

论文作者:阿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  ;  ;  ;  ;  ;  ;  ;  

藏药得玛十三味红花丸治疗病毒性肝炎80例疗效观察论文_阿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