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23例疗效评价论文_李述剑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23例疗效评价论文_李述剑

李述剑

(绵竹市土门镇卫生院 四川 德阳 618217)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作为临床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予以观察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予以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用时、置管用时、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用时(42.3±4.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3±2.2)ml,两项指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术后平均置管时间(4.1±1.7)d,恢复时间(7.1±2.1)d,也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未见闭孔神经发射、膀胱穿孔、术后大出血、病情复发患者,并发症率相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恢复时间、置管时间,减少出血量同时,防控并发症发生,具有着较好治疗安全性,值得作为浅表性膀胱肿瘤首选疗法。

【关键词】经尿道电切术;浅表性膀胱肿瘤;治疗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028-02

Transurethral electric cutting treatment of 23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Li Shujian.

Tumen Town Hospitalof Mianzhu City, Sichuan Province, Deyang 618217,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ransurethral electric cut operation way and the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patients.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of 46 cases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patients as treatment object, compare the two groups surgery, it worked, recovery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complication rates.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average operation time (42.3±4.2) min, the averag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41.3±2.2) ml, two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same period i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P < 0.05). And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group the average insertion time (4.1±1.7) d, recovery time (7.1±2.1) d, also a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mplication rate is lower than corresponding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ransurethral electric cut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patien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is worth as a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therapy.

【Key words】Transurethral electric method;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Treatment Analysis

中老年男性群体是膀胱肿瘤高发人群,具体发病机制复杂,可因吸烟、酗酒等生活因素及膀胱粘膜刺激、芳香类物质直接接触等多元因素诱发,对此临床尚无明确统一界定[1]。通常膀胱肿瘤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小便不尽、血尿、感染、尿潴留症状表现,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多主张发病早期尽早给予诊疗关注[2]。本研究为寻求合理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治疗模式,对比分析了常规术式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路径及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作为临床治疗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23例患者,年龄49~75岁,平均(60.3±4.8)岁;其中多发肿瘤9例,单发14例;移行乳头状瘤8例,异性上皮细胞癌15例。观察组23例患者,年龄48~76岁,平均(60.9±3.9)岁;其中多发肿瘤8例,单发15例;移行乳头状瘤9例,异性上皮细胞癌14例。2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术前均予以规范细致的检查与术前准备。对照组23例患者均行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全麻、取截石位,取下腹正中向腹腔的切口,清扫盆腔双侧淋巴结,对肿瘤及周围组织电切刀切除处理,处理干净后规范冲洗。

观察组23例患者均予以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调节电切镜设备电切功率为170W、电凝功率70W,生理盐水、甘露醇反复清洁消毒器械后,连续硬膜外麻醉、截石位手术。对患者肿瘤部位、数量、大小、浸润状况进行膀胱镜查看分析,分析是否存在尿道口芥蒂现象。术中从肿瘤最底部约 1公分位置正常粘膜处开始切除,并由浅至深逐渐切至较深肌层。术中先将带蒂、较小的肿瘤彻底切除,之后一次切除较大肿瘤。术毕清除肿瘤及周边组织残余、彻底冲洗。连续置管1周,冲洗清洁膀胱组织,期间每日丝裂霉素灌注,术后1周之后变为每月丝裂霉素灌注1次,持续1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综合观察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2组患者的手术用时、置管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作各项指标的详细记录,以作组间疗效差异对比[3]。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对照组23例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为(73.3±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2.3±3.2)ml;观察组23例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42.3±4.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3±2.2)ml;综合对比,观察组23例患者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术中出血量也相应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术后置管及恢复情况

对照组23例患者,术后平均置管时间为(7.4±2.2)d,恢复时间(15.4±2.5)d;观察组23例患者,术后平均置管时间为(4.1±1.7)d,恢复时间(7.1±2.1)d,各项时间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23例患者治疗后,共计出现闭孔神经发射患者1例、膀胱穿孔患1例、术后大出血患2例、病情复发患2例,预后并发症发生率26.08%;观察组23例患者手术治疗后,未见并发症患者,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

3.讨论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较常见肿瘤类型之一,90%以上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少见腺癌及鳞癌。对于浅表性低级别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肿瘤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愈率可达 80%上[4]。本研究为寻求合理有效的浅表性膀胱肿瘤治疗模式,综合对比分析了常规舒适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该类肿瘤的方式与临床效果。

浅表性膀胱癌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具有着术创较大、手术用时较长、风险性较高等显著特征,较大的术创伤害进一步加大了患者的手术痛苦、预后并发症率,对患者预后恢复造成了相应影响,亟待临床应用选择。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开始逐步引入运用微创手术;经尿道电切术即是一项现代微创手术,可有效规避传统手术操作所致的出血量较高问题,且术前予以规范细致的检查与准备,可有效避免发生同侧闭孔神经反射所导致的膀胱穿孔情况,手术治疗安全性较高,还可较大幅度改善患者原有的尿不尽、小便不畅、血尿、腰部胀痛等症状[5]。因此,传统开放手术因手术用时、风险性、预后较差等弊端因素,正被经尿道电切术逐步取代。

另外,从临床针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治疗关注情况来看,术后复发问题一度是重点关注方向,因为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确存在着较高的反复性,所以也相应决定了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治疗应以彻底规避复发为主诉原则[6]。本研究中,观察组23例患者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后,通过强化膀胱灌注巩固疗效,良好杀死了患者体内残余肿瘤细胞,延长了复发间隔期同时,有效降低了肿瘤再次复发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观察组23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对照组23例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且观察组23例患者术后未见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更佳,由此进一步证实了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价值,可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同时,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实现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治疗的目的,值得作为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首先疗法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国强,王志远.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1):84-85,88.

[2]余大海,王超奇,王明等.膀胱癌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5,(9):1253-1255.

[3]沈瑞存,邵可可.新辅助化疗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7):875-878.

[4] 尹华军,赖维奇,刘开礼等.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治疗膀胱癌电切术后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1):102-103.

[5]胡文豪,周小波.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3):32-34.

[6]叶海榛.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气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100.

论文作者:李述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  ;  ;  ;  ;  ;  ;  ;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23例疗效评价论文_李述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