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为魂 构建班级特色文化论文_张秀芸

以孝为魂 构建班级特色文化论文_张秀芸

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 400042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班级管理以“孝道”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理论基础及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孝道教育 传统美德

一、孝道,教之所由生也

教育的根本,应建立在“孝”的基础之上,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孝”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在摒弃愚孝的前提下,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

1.“孝”是立身之根本。“孝道”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基础和发展前提,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人应从“行孝”开始。

2.“孝”是齐家之瑰宝。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孝文化”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纽带。

3.“孝”是治国之策略。天下平则国事兴,通过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国家兴亡发达。

总之,“孝”是和谐的源泉。“孝道教育”实际上也是爱的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懂得了孝道,才会感恩父母、回报社会、效忠祖国。

二、孝道,德育体系的核心

基于对“孝道”的理解,我班以“孝”为起点,不断延伸德育内容,所有的德育教育都围绕着“孝”来开展,都能在“孝道”中找到影子,让孝道将丰富的德育内容串联起来,构建以“孝”为核心和灵魂的内容体系。

德育体系体现出以下特点:

1.从“孝”延伸出了很多德育内容。从“爱自己”开始到“爱万事万物”,从小爱到大爱,由浅入深,这充分体现了德育教育要高标准要求、低起点切入且循序渐进的规律。

2.由“孝道教育”延伸出的德育内容涵盖了小学德育的所有内容,反过来看,小学阶段的所有德育内容都可以找到“孝道”的影子。“孝”起到了将零散的德育内容串连起来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以孝为魂”的德育体系。正是因为有了“孝”的串连,才使德育教育内容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三、孝道,班级建设的重点

1.以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为契机,营造孝道教育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大力开展国学教育,带领学生走进国学经典,努力践行“仁义礼智信”。

3.通过板报、小报、学习园地、朝会、队会等途径宣传孝道文化。

4.以少先队组织为载体,通过诗歌朗诵、孝道故事演讲、唱孝道歌曲国学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

5.结合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践行孝道。

6.广泛开展“孝星”评比,宣传“孝星”事迹,让学生明白 “孝”离我们并不遥远,“孝”行就在我们身边。

7.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孝道”资源,与家庭、社会联网互动,共同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发挥孝贤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四、孝道,语文教学的内蕴

1.“孝道”故事,渗透孝道。孝道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孝道典范,是我们今天进行孝道教育的极好素材。语文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积极主动地挖掘孝道教育内容,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

2.孝亲知恩,知爱生孝。当今社会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都是在长辈的百般呵护下成长的。在他们眼中,父母、爷爷奶奶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但自己对长辈总是漠不关心,也从来不会去了解长辈的艰辛。针对这种现象,我开展了一次“孝亲知恩 知爱生孝”的专题活动。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孝心。

3.推己及人,落实“孝道”。孝道不是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使孝道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需要一个过程。要把“孝道”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从不理解、不好意思中走出来,真正去做,去表达对父母、老师、长辈的感谢。

(1)开展“我为爸爸妈妈过生日”活动。随着这种教育的不断深入,使学生做到处处体现孝心、处处实践孝心,久而久之,才能使孝道在学生的身上生根发芽。

(2)结合课文《妈妈的账单》,开展“我与爸爸(妈妈)换角色”征文活动。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懂得或体会家长的辛苦和不易是孝道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和父母互换角色体验一天,让学生推己及人,感受父母的艰辛,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让孝道在学生的心中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总之,孝道教育是一种高目标、低起点的教育,具有草根性和平民性。由于起点较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切合实际,很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也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同。班级工作“以孝为魂”特色鲜明,效果显著。我相信通过孝道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张秀芸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  ;  ;  ;  ;  ;  ;  ;  

以孝为魂 构建班级特色文化论文_张秀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