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云南藏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_香格里拉论文

促进云南藏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_香格里拉论文

促进云南藏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云南论文,旅游业论文,持续发展论文,几点思考论文,藏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旅游业是云南藏区新兴的产业经济部门,它依凭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和1996年以来开展的“迪庆香格里拉”旅游促销活动的巨大成功,一跃而成为藏区经济的支柱。1999年国内外游客达186.18 万人次, 比1998年增加120.68万人,增长184.24%;旅游总收入 54740 万元, 比1998年增加33615万元,增长159.2%;其产值列国民经济各部门首位,比当年第一产业总产值高出27.26个百分点; ①比当年工业总产值高出178.11个百分点。经测算,旅游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在50%以上;中甸县旅游从业人员已突破1万人规模,仅次于农业部门。 旅游业的超常规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藏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 由 1995 年的27.13%提升为1999年的43.58%。1995年云南藏区一、二、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4.82%、28.05%和27.13%,而 1999年这一比例已变动为37.07%、19.36%和43.5%。②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排序,由一、二、三序列转变为三、一、二序列。无论是从经济规模看,还是从发展变化的态势看,旅游业已成为支配区域经济涨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实现云南藏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尚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通过组织创新,建构促进云南藏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经营组织

当前,云南藏区旅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经营组织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据笔者2000年8月的调查, 州府驻地建塘镇有旅游饭店(宾馆)79家,其中旅游涉外饭店38家,标准床位2852个,普通床位2252个,平均每个饭店有65个床位;旅行社29家;藏民家访30余户,其中定点藏民家访18户。由于行业经营组织分散,企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一是导致旅游经营服务资金规模小,市场开发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弱的状况,进而制约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各旅行社的业务多依赖于昆明、大理、丽江等省内旅游批发市场,无力到省外甚至国外等客源地开展业务,组织客源。旅游市场的开发与扩张完全依赖于地方政府组织的旅游促销活动来推动,迄今尚无一家旅行社走向省外,踏出国门,未通过自主开发,建立起稳定的客源基地。如果这种企业行为特征演变为行业特征,那么该行业也就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二是导致了云南藏区旅游业僧多粥少和过度竞争的状况。据统计,2000年建塘镇的宾馆、酒店业平均入住率仅为45%,一些旅行社年接待人次不到5000人,藏民家访年平均接待人次不到2000人;在僧多粥少的经营环境中,在行业规范尚不健全的体制环境中,企业行为取向于以不正当竞争来争得市场,高回扣、竞价销售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市场透明度降低,“高价歪货”随之进入市场,一些面临淘汰的企业也得以生存。据了解旅游行业的回扣一般为交易额的30%左右。这种状况一是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云南藏区旅游服务业的整体形象。我们在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有34%的游客对旅游服务业的服务质量持不满意态度。三是行业过度竞争行业导致行业平均收益下降,使不少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的状况,从而限制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四是不正当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取向,旅游服务企业普遍缺乏市场开发的战略和意识,而满足于在本地市场上争抢、分割由政府促销活动所形成的客源。

因此,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克服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组织分散的状况,是云南藏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的办法,一是实施横向合并,二是实行纵向一体化战略。我们认为根据云南藏区旅游业的实际,组织创新过程可将横向合并与纵向一体化战略结合起来,具体办法是:

(1)在旅游批发业(即旅行社)领域, 通过规定最低营业额标准来促进横向合并,淘汰经营规模小的企业,提高企业经营规模;或通过行业营业额排序,分期分批淘汰经营规模小的企业,逐步实现旅游批发业领域的规模经营和优化经营。提高企业经营规模和组织化程度,也要防止矫枉过正,导致垄断。垄断和过度竞争均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行业的发展。

(2)以旅游批发业的横向合并,提高经营规模为基础, 积极引导旅游经营组织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第一,政策驱动,在旅游行业中旅游批发业,宾馆、酒店业,景点服务以及休闲娱乐服务和餐饮服务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产业链。第二,在已有的组织结构中,通过纵向一体化,使旅行社与宾馆(酒店)等后续服务部门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利益主体,最大限度地节约交易成本,使区域旅游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第三,实行纵向一体化战略,提高区域旅游业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克服因经营组织分散所引发的过度竞争现象,克服因经营规模小,所导致的企业市场开发能力低的问题,并通过规模经营逐步使旅游行业步入以市场开发为先导,优质服务为基础的发展轨道。

二、充分认识旅游宣传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先导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与促销力度

在云南藏区旅游业的起步阶段,旅游宣传与促销活动是富有成效的,通过一系列“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的宣传促销活动,使云南藏区一跃而为西南地区的旅游亮点。但近年来,宣传促销力度有所减弱,缺乏创新,宣传促销的方式、手段、主题策划囿于原有的框架。迪庆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在国内旅游市场上的基础和王牌地位未能巩固加强,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影响未得到进一步扩大,其影响仅限于东南亚的少数几个国家。2000年云南藏区旅游业的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云南藏区旅游宣传与促销工作原地踏步的状况。在此消彼长的竞争环境中,任何一方在旅游宣传与促销方面的原地踏步,都会使其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

切实加强旅游宣传与促销工作,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观。现代旅游是一项以市场运作为核心,需求为主导的产业,没有市场开发,缺乏有效需求,旅游资源价值就不可能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就不可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要建构以企业为主导的多渠道的旅游宣传体系。近年来云南藏区旅游宣传,以及区域知名度的提高,基本上是依靠政府行为来推动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旅游宣传和旅游促销活动中,如果没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区域旅游宣传工作就会失去活力。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企业是旅游宣传活动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旅游宣传活动的成效,客流量的变化与企业的效益息息相关,只有企业的参与,旅游宣传才具生命力,也才可能形成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同时,旅游需求形成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对游客需求的刺激,还取决于旅游企业的服务状况、方式对游客需求的满足程度。因此,在旅游宣传活动中,只有政府行为是不够的,必须建构以企业为主导的旅游宣传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旅游宣传的效果,旅游宣传在旅游需求形成中的作用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要紧紧围绕“迪庆香格里拉”这一主题进一步扩大云南藏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云南藏区旅游业是随着迪庆“香格里拉”品牌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要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香格里拉品牌。香格里拉是一项内涵丰富,开发潜力大的旅游品牌,要充分利用云南藏区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迪庆香格里拉品牌,使迪庆香格里拉成为推动云南藏区旅游业发展经久不衰的品牌。四是要全方位、多渠道、大范围地开展旅游宣传工作,不断提高云南藏区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在宣传内容上,不仅应包括了资源的介绍,优质服务和高效管理的承诺,还要不断提升旅游资源的品位,挖掘、推出高品位的旅游项目。在空间上,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宣传力度,还要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在宣传形式上,不仅要通过各媒体进行宣传,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展演活动。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旅游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国民受教育程度低,一直是制约云南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云南藏区总人口中,具有大学(含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为1386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1038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0537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97183人。 每万人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分别为:大学文化程度44人,高中文化程度329人,初中文化程度968人,小学文化程度3082人;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3.28%。 ⑤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于人力资源开发周期长、难度大,迄今云南藏区人口素质偏低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1999年,云南藏区小学入学率为96.29%,辍学率为7.45%,尚未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 初中入学率仅为39.72%,辍学率为10.11%,高中以上的升学率则更低。⑥人口文化素质低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专门技术人才缺乏及其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的制约。如在导游环节,由于缺乏专门技术人才,不得不降低用人标准,大批速成导游持证上岗,一些导游不仅缺乏中外历史地理的基本知识,也缺乏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地理方面的系统知识,对云南藏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2000年8 月我们在建塘镇对30家宾馆、饭店和商店作了调查,其中,具有中专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服务人员仅占服务人员总数的20%,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服务人员总数的80%。由于本地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旅游服务人员中外来打工者所占比例较高,在上述30家旅游服务企业中,外来服务人员所占比例为54%。问卷调查显示,对导游人员服务满意的占实收问卷的6.25%,不满意的占34.38%。 由此可见云南藏区旅游服务业职工队伍素质之一斑。

当前,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旅游人才的竞争,旅游队伍素质的竞争。在竞争中,要把旅游业真正搞上去,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决不仅仅是宾馆饭店、公路、飞机场等旅游基础设施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旅游经营管理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解决旅游部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某一部门人力资源短缺,既可以通过从区外引进来弥补,也可以通过区域内各部门之间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来缓解某一部门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还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机制的导向作用,强化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来解决供求矛盾。

云南藏区旅游部门人力资源配置中突出的问题是,大量的初级劳动力持证上岗,构成了旅游职工队伍的主体,企业出于对眼前利益的考虑,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初级劳动力,从而形成了以初级劳动力来替代高素质劳动力的资源配置特征,使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取向于大量供给初级劳动力,从而制约了行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这种状况既与云南藏区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的状况相关,也与旅游企业行为短期化取向密切相连,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在短期内将难以克服。一种可行的办法是,提高旅游服务业上岗资格考试的标准,限制初级劳动力对中高级劳动力的替代,使旅游业劳动力价格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状况与结构,并通过价格机制的传导作用,加大旅游服务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促进区域内各部门之间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强化区外人力资源的输入势能,建构促进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四、加强区域协作,积极营造有利于云南藏区旅游业发展的周边环境

云南藏区地处滇、川、藏结合部区域,著名的“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腹地,在自然地理上与丽江地区、怒江州、四川省甘孜州、西藏昌都地区山水相连,周边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为云南藏区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由于分属不同的政区,区域旅游开发中各自为政,重复布景,闭关求全的问题较为突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各自为政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旅游开发思路自成体系,闭关求全,不适应区域旅游资源大开发,大环线的客观要求。各地旅游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均以雪山、草地、峡谷、高山湖泊为重点,缺乏地域特色,难以形成区域旅游开发的合力,和互补、互促、互动的区域旅游开发格局;也难以在该区域形成国际性的旅游品牌,促进各地旅游业上规模、上档次。

第二,旅游线路及基础设施政区分割,回头路,断头路多,大大降低了旅游效益。从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看,该区域可形成多条跨政区的旅游环线,但由于政区分割相关设施不配套,许多潜在的旅游环线停留于单线开发状态,游客不得不往返于同一旅游线路,降低了旅游效益。如在滇西北地区,若修通仅一山之隔的怒江州贡山县至迪庆州德钦县的贡德公路,即可将迪庆州与怒江州的旅游连成一体,形成中甸——德钦——贡山——六库——下关(或保山)的旅游环线,使游客领略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的壮景,以及不同江域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但由于德钦和贡山分属不同的州域,又缺乏有效的协作形式,至今未能开通仅一山之隔的德贡公路。因而中甸至德钦近200 公里的线路,游客不得不原路返还,六库至贡山400 公里的线路也不得不原路返还。再如中甸至德钦的旅游线路,可延伸为经芒康至昌都抵拉萨的旅游线路,也可形成经芒康转向甘孜州巴塘县,再抵康定的旅游大环线。但由于旅游线路穿越不同的省区,又缺乏跨政区的旅游协作制度和组织,这些极富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旅游线路均未开辟。又如四川省甘孜州的旅游线路,既可由康定经川藏线抵昌都达拉萨,也可由康定到理塘至云南中甸,形成跨政区的旅游大环线,但由于前述原因,迄今尚未开辟。

在旅游开发中,加强区域协作一是要建立区域经济协作年会制度,区域经济协作年会的基本职能是商讨、解决区域经济协作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制定区域经济协作与发展规划,确定共同向上级政府争取区域发展的特殊政策和跨政区的重大建设项目,合理界定区域内部的产业分工,协调区域内部的利益关系,化解区域内部的各种矛盾。1995年以来,该区域15个县建立了经济协作年会制度,为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作了有益的探索,由于该区域所包括的县份达30多个,县级经济协作面临着主体及经济资源高度分散的问题,加大了协作成本。一些跨政区的建设项目由于受县级经济规模的约束,无法实施。同时在资源产业高度分散的情况下,难以建构区域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区域比较优势。因此提高经济协作年会的规格,适当集中与会主体将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协作年会制度的效率。可行的办法是建立滇、川、藏结合部区域地州级经济协作年会。通过建立地州级经济协作年会制度来强化区域经济特别是旅游开发中的区域协作,塑造区域整体旅游形象,科学合理地布局区域旅游线路。

二是要变争抢品牌为争创品牌,走协同竞争的发展路子。现代旅游业是一项需求弹性高,需求结构多样化,市场容量大的产业。一定区域旅游资源的种类和结构越丰富,其旅游发展的潜力就越大。香格里拉旅游品牌的创建只是揭开了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序幕,区域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以及区域旅游业的大发展,还需要依托多个旅游品牌的支撑,形成互动互促和多元化的品牌结构和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因此,我们认为在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变“争创品牌”为“争创品牌”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客观要求。旅游业的市场开发潜力很大,各地通过争创品牌活动,将大大提高该区域的知名度,从而推动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三是要共同努力启动一批跨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构区域旅游网络。需启动的跨政区的旅游项目主要包括了滇藏线改造工程,川藏线改造工程,中甸至理塘公路改造以及修建德钦至贡山公路等项目。

四是要加强旅游经营管理环节的协作,打破旅游经营中的政区分割状况,减少流通环节。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旅游经营活动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企业经营的空间范围限于所属政区边界。而旅游活动人随景迁的特点,往往要跨越多个政区界线,因而导致了旅游活动的广延性与经营管理活动政区分割之间的矛盾。经营管理活动有界性往往束缚着旅游活动广延性的展开,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旅游经营管理环节的区域协作,组建跨政区的旅游经营组织,将有助于克服该区域旅游活动的广延性与经营管理活动有界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  

促进云南藏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_香格里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