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袁世凯在晚清军事体制改革中的作用_陆军论文

论袁世凯在晚清军事体制改革中的作用_陆军论文

试论袁世凯在清末军制改革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制论文,清末论文,试论论文,作用论文,袁世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清政府在军队中进行了长达17年的军制改革。这场改革,涉及到军队建制、部队编制、兵役制度、训练内容和管理教育等方面,使中国军队“向近代化阶段发展,缩短了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①。在这场改革中,李鸿章、胡燏棻、张之洞、刘坤一等是作了很大努力的,但袁世凯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有人认为,“新军的建立,是清代军制史上最后的一次重大改革,袁世凯在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②”本文就此试述如下,以求同行赐教。

呼吁军制改革

经过甲午战争惨败,清“中外臣工条列时务”,大抵都以“筹饷练兵为急务”③。“一时内外交章,争献练兵之策。④”清廷也连发上谕:“参酌中外兵制”,改练新军,认为这是自强的“关键”,“救时第一要义”。1894年11月成立了以恭亲王奕为首的军务处。

在清末的军制改革中,袁世凯也是一个积极的鼓吹者。甲午战争刚结束,袁世凯就上书军机大臣李鸿藻,认为“此次兵务,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足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分歧,纪律废驰”。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汰冗兵”,“退庸将”,聘洋人,严教习,练器械,学指挥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袁世凯被调督办军务处差委。他又进一步指出,甲午战争之失败,“虽由调度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未善”。要求朝廷“权时度势,扫除更张,参用西法,认真训练”⑥。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袁世凯通过编练武卫右军,更加感到练兵重要。他在给慈禧太后的奏折中深有感触的说:“夫有兵不练,与无兵同;练不如法,与不练同”。“练习洋操,备极繁难,约而计之,其端有四:一则陋习必痛与扫除,一则将弁必讲习韬略,一则士卒忌惰游充数,一则器械参差不齐”。他恳请皇太后“饬下统兵大臣,参仿各国戎政,详拟兵法操法军规器械”,颁发各直省军营,一体遵照,认真训练⑦。

袁世凯的这些话,应该说是切中时弊,符合当时清军实际的,对当时的军制改革是有积极作用的。

立定划一章程袁世凯不仅是军制改革的鼓吹者,也是军制改革的组织者和实践者。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二月八日,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接练新建陆军后,就很快参照西制和湘淮军制度,拟定了新军营制、编制、饷制和军律,初步统一了武器装备。他把新建陆军分为步队、炮队、马队、工程队、下设营、队、哨、棚,使新建陆军成了合成军;规定了上至统领下至伙夫的饷银数额,提高了军人待遇,解决了部队的后顾之忧;制定了斩律18条,使军队纪律有了严格要求;创办了炮兵、步兵、骑兵、德文等随营学堂、讲武堂和学兵营,使将弁士卒有了深造的场所,在小站的三年时间里,袁世凯做了这么多事,应该说成绩是不小的。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袁世凯被调山东编练武卫右军。这一期间,他组织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等46人总结练兵经验,绘制操规图说,共造册12本,阵图1本,图说清单1件,并修订了营制饷章。《训练操法详晰图说》系统地阐述了“训练总说”、“训将要言”、“训哨弁要言”和“训兵要言”。“图说”中虽有忠君效将思想,但对于在训练军队中统一认识、统一步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向中国发动了猖狂进攻。在同八国联军的作战中,新军“唯袁世凯的武卫右军这支近代化的部队完整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加之,袁在山东编制了武卫右军先锋队,“军队数量比原来增加了二倍”⑧;而且因围剿义和团“有功”,清政府就在李鸿章死去之后任命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此,他接练了自强军,创建了北洋常备军。并在带兵实践中,制定了募兵章程,确定了士兵服役年限(3年),创立了新的军队体制。这些制度,对于军队建设都是必要的。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为了统一军权,成立了练兵处,任命奕劻为总理练兵事务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铁良为襄办大臣。这时袁虽为会办大臣,但却操纵了军队实权。他借着这一权力,凭着慈禧支持,在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在各省普练新军,统一番号,统一营制,统一饷章。至1911年,全国共编练新军14个镇18个协4个标共17万余人。至此,新军的营制、编制、兵制、官制、饷制、训练、征调、奖惩、服装、军器等制度基本确立。这在中国军事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成就。美国军事专家拉尔夫·尔·鲍威尔指出:“直到1911年革命到来以前的这一段时间,实际上中国的正规军队是陆军。这是一支比它的前辈都远为优越的军队”⑨。

新军生面别开

规模空前的改革,使清末军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军制的变化,清军成了一支新型的、近代化的军队。这支新军与旧军相比,有许多重大的区别。

军队编制:清军先后编为八旗、绿营、防军、练军、乡兵、土兵以及私兵制的湘军和淮军,兵种多为步兵和马兵,水师很少。建制最高为营,这样很难适应大规模作战。新军除水师外,陆军“以两镇为一军,每镇步队二协,每协二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马炮队各一标,每标三营,每营马四队炮三队。工程队一营,每营四队。辎重队一营,每营四队。步炮工每队皆三排,每排三棚,马队二排,每排二棚,辎重队二排,每排三棚。各种队伍每棚目兵14名,计全镇官长司书等748名,弁目兵丁10436名,夫役1328名,共12512名。⑩”这为后来的合成兵种及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建制打下了基础。

兵役制度:清军开始沿袭明代“世兵制”,兵籍与民籍分开;后效法戚继光,建立私兵制。而新军“军分三等,一曰续备军,选土著之有身家者充之,屯聚操练,发给全饷,三年出伍,退回原籍;一曰贯备军,以常备军三年出伍之兵充之,分期调操,减成给饷,三年递退;一曰后备军,双续备军三年递退之兵充之,仍分期应操,饷又递减,四年退为平民。(11)”这种兵役制度是前所未有的,它一直影响到民国。

征兵条件:以前由于实行世兵制和私兵制,征兵条件很难考虑。新军实行的是义务兵与募兵相结合的办法,征兵条件有了相当要求:“一、年纪限二十岁至二十五岁;二、身体限官裁尺四尺四寸以上,南方人躯干较小,酌减二寸,其五官不全,体质软弱及有目疾暗疾者不收;三、臂力限平举100斤以上;四、来历必须土著,均有家属,应募时报明三代家口住址箕斗数目;五、品行:曾吸食洋烟及素不安分,犯有事案者不收。”并规定了“每名准免差徭30亩”(12)的待遇。这些条件,虽然湘军和淮军也提过,但他们没有作过征兵和身高的规定。

军官任用:旧时军官多是行伍出身。湘、淮两军将领虽选用了封建书生,但很少有人受过正规军事教育。新军中,设有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陆军兵官学堂和陆军大学堂,并开办了宪兵、军医、马医、军械、测绘、电信专科军事学堂和速成军事学堂。“所有军中委用人员,应先尽曾习武备暨曾带新军者选择委用”,“遇有官弁出缺,仍先尽学堂毕业之员选充”,“概不得在学堂新军以外随意任用”(13)。

训练内容:新军之前,军队训练主要练习操法、射击,战法练习较少。新军开始,“首重训兵,其次练兵”,注重了政纪、技术和战术的训练。政纪训练,要求士兵励忠义,敬官长,守营规,勤操练,奋果敢;技术训练,主要练射击、器械、体操、踢球、拉绳、摔跤、举土袋;战术训练,侧重练冲锋、防守和遭遇战法。训练情况,分级校阅。钦派校阅,三年一次;本省校阅,一年一次;本年校阅,按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必然使新军军事素质大大提高。

军队纪律:过去旧军虽有些规定,但都不够系统和全面。袁世凯编练新军后,军纪逐步完善。新军军纪体现了先宽后严、先教后惩的精神。袁世凯编的《劝兵歌》,是想教育士兵自觉遵守纪律。他在歌中写了七条歌词:一要用心学操练,二要打仗真奋勇,三要好心待百姓,四莫奸淫人妇女,五莫见财生歹念,六要敬重朝廷官,七戒赌博吃大烟。如果全然不经意,轻打重杀不容情”(14)。袁世凯制定的《简明军律》规定了严厉的斩罪,凡不候号令、临阵退缩、临阵诈病、临阵怠慢、临阵失火、诈功冒赏、结盟立会、奸淫妇女、泄露密令、遗失军械、惊呼乱伍、持械斗殴、守卡不严、吸食洋烟者均问斩。还规定了两条并斩罪“官弁有意纵兵忧民者并斩;长官阵殁,首领属官援护不力,无一伤亡,及头目战死,本棚兵丁并无伤亡者,悉斩以徇。这些斩律中的某些条文虽有过头之处,但其绝大多数是铁的军队所不可缺少的。新军之所以战斗力较强,与纪律严格有着密切关系。

改革中的问题袁世凯等人推行的军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陆军部原定全国编练陆军36镇,直到武昌起义前只编成14镇18协4个标,离编练任务相差甚远。常备、续备、后备兵役制度的确立与旧军相比虽是一大进步,但常备军多由防军改编,续备军多由勇营及杂牌军组成,名称变了,指挥并未统一,除少数常备军听从号令外,其余部队还是各自为政。在常备军中只有少数部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格,装备较新,多数部队即使配有德国和日本教官,也很少有过野外演习,并仍然用弓箭和火绳枪打靶。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一月陆军部成立后,清政府除了注重海军和巡防队建设外,其整个军制改革几乎没有多大进展。

清末军制改革出现的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袁世凯个人势力的膨胀,引起了清政府的警觉。袁赴小站练兵不久,御史胡景桂就告他“营私蚀饷,性情谬妄”(15)。由于荣禄掩饰、开脱,才得以幸免处分。成立陆军部后,清政府要袁交出一、三、五、六镇兵权由部管辖,次年又要他交出二、四镇,并调他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这就完全削夺了袁世凯的兵权。

第二,财政困难,是影响军制改革的一大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白银)大致在八千万至九千万两之间”,“其中赔款每年需二千五百万两,洋务需要二千余万两,军队需三千余万两,这三项用掉八千余万两,再加上其它所需,清政府每年要短亏一千至两千万两”。军制改革后期,北洋每镇需款150.7万两。36镇部队每年需款5425万两。这个财政支出,清政府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由于财政的困难,新军的数额、薪饷、武器、装备自然就要受到影响。

第三,政局不稳,也是军制改革的重要障碍。军制改革,军队建设,不仅需要经济支持,而且需要政局稳定,清末军制改革的17年,正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17年。在这样的局势下,清政府既要防内乱,又要防外患,既要顾生存,又要顾打仗,要把军制改革抓到底是不可能的。

注释:

①(16)黄亦兵:《甲午战争后清朝的军制改革》,《军事史林》,1987年第1期。

②⑧侯宜杰:《袁世凯的一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2、74页。

③赵尔巽等:《清史稿·德宗本纪二》。

④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兵志二》。

⑤《袁世凯致李鸿藻函》,转引自刘凤翰《新建陆军》,第42页。

⑥(14)《新建陆军兵略案存》卷一,1898年版,第、26页。

⑦《养寿园奏议辑要》卷一。

⑨拉尔夫·尔·鲍威尔:《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17页。

⑩(11)(12)(13)《大清光绪新法令》,第14册。

(15)《德宗实录》,第卷389页。

标签:;  ;  ;  ;  ;  ;  ;  ;  ;  ;  ;  

论袁世凯在晚清军事体制改革中的作用_陆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