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名中小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生论文,焦虑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目的与意义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研究者对中小学生的焦虑状况进行了研究。如对考试焦虑的研究〔1〕、 中学生一般性焦虑的研究〔2〕以及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 不同性别的比较研究〔3〕等。这些研究为了解除中学生的焦虑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但对于中小学生的焦虑状况分析中,哪些方面较为明显、突出,占人数量多,并如何针对中小学生的焦虑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目前资料不多。本调查作为对上述研究的补充,以中小学生为对象,调查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各类焦虑的状况和分布,以期为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资料,并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二、对象与方法
对象:分层抽取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三个年级的学生共766名, 其中男392人,女374人。他们分别来自天津市7所普通和重点中小学。 其中小学四年级3个班,五年级2个班,六年级1个班,共277人,男138人,女139人;初中一年级3个班,二年级3个班,三年级1个班,共306 人,男154人,女152人;高中一年级2个班,二年级和三年级各1 个班, 共183人,男100人,女83人。
材料: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CR 量表)该量表适用于小学四年级——高中三年级学生,也叫焦虑测验;它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学习焦虑倾向、 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
方法:测验以学校班级为单位,以团体测验方式进行,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以纸笔回答。所有测验均在下午进行。每班历时约40分钟。实测806人,有效测卷766份。
三、结果
(一)具有各类过度焦虑学生的检出率
766名中小学生中在8个分量表中有部分分量表分数超过正常水平的人数为165人,占总人数的21.54%。其中,小学过度焦虑学生的检出率为27%,初中为18%,高中为19%。
(二)中小学生过度焦虑人数的比较
对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在焦虑分量表上得分偏高的人数比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中小学生之间受焦虑困扰的人数比例上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中小学生过度焦虑人数的比较
样本名称N 焦虑人数比例Z P
值
小 学 27775.273
P<.01
初 中 30656.18
0.28 P>.5
高 中 18334.19
小 学 27775.272P<.05
表1的结果表明小学生中受各种焦虑困扰的人数比例最大, 与初中生相比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与高中生亦有显著差异。而初、高中生之间差异不明显。
(三)焦虑人数比例的性别差异
中小学男女学生在各焦虑分量表上得分偏高的比例见表2, 未发现有显著差异。
表2 过度焦虑人数的性别比较
样本名称性别N焦虑人数比例ZP值
男138 43
.31
小 学 1.6
P>.05
女139 32
.23
男154 24
.16
初 中 1.25 P>.05
女152 32
.21
男100 21
.18
高 中
0.4
P>.5
女 83 13
.16
但如果从整体上来考查,比较所有男女生在各分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则在某些分量表上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但它不能反映过度焦虑学生的比例,见表3
表3 各分量表平均分数的比较
性别N X SZ P值
男392 5.141.78
学习焦虑 3.38P<.01
女374 5.601.99
男392 4.711.72
对人焦虑 2.65 P<.01
女374 5.051.82
男392 3.051.69
孤独焦虑 0.87 P>.05
女374 3.161.83
男392 5.621.98
自责倾向 0.65 P>0.5
女374 5.711.98
男392 5.581.59
过敏倾向 3.47 P<01
女374 5.171.67
男392 5.072.19
身体倾向 2.36 P<.05
女374 4.712.01
男392 5.072.19
恐怖倾向 2.85 P<.01
女374 4.632.05
男392 5.432.02
冲动倾向 1.47 P>.05
女374 5.212.10
(四)各种焦虑的人数分布上差异
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在各种焦虑的人数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见表4。X的平方=11.64,df=14,P>.05。 也即意味着过度焦虑学生的数目和焦虑的内容受年龄和年级的影响不大。
表4 各种焦虑的人数分布
分
量表
样本名称 学习
对人
孤独
自责
过敏 身体 恐怖冲动
焦虑
焦虑
倾向
倾向
倾向 症状 倾向倾向
小学 10 17 5
9 91316 32
初中 3 10 1
10 61419 17
高中 5 5 3
9 79 10 16
总计 18 32 9
28 22
3645 65
如果把中小学生在各种焦虑上出现过度焦虑者的人数多寡排列一个顺序,则得表5结果。
表5 各种焦虑按人数多寡所列顺序
分量 表
样本名称 学习
对人
孤独
自责
过敏
身体
恐怖
冲动
焦虑
焦虑
倾向
倾向
倾向
症状
倾向
倾向
5 2 7
6 6 4
3 1
(3.61) (6.14) (1.81) (3.25) (3.25) (4.69) (5.78) (11.55)
6
4
7 4 5 3
1 2
(1.00) (3.27) (0.33) (3.27) (1.96) 4.58) (6.21) (5.56)
5 5
6
3 4 3
2
1
(2.73) (2.73) (1.64) (4.92) (3.83) (4.92) (5.46) (8.74)
综合顺序 7 4
85 632
1
注:括号内数字为焦虑人数的百分数。
四、分析与讨论
本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在某些方面具有严重焦虑现象的人数约占 21.54%。这一点与许多调查结果比较接近。 说明中小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迫待解决。当然中小学生的焦虑问题并非现在才有,但目前教育上存在的某些问题也确使中小学生的焦虑问题更为严重,如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升学作为学生和老师共同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健康个性及各种心理品质的培养。
从过度焦虑的人数比例来看,小学生明显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这是以前所没有注意到的现象。许多研究者都曾发现高中生的焦虑问题比较突出,而很少考虑到小学生的状况。从本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的焦虑问题更甚于高中生。由于小学生刚刚从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转变为以正规学习为主的活动方式,必然带来一系列的适应问题。而我们目前小学教育中就如何帮助小学生顺利度过适应阶段方面做得并不很完善。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从小学就已开始。使小学生一开始就感到学习是一种压力和负担,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更不利于培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容易产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甚至会出现厌学和逃学的现象。初中和高中生由于自身的成熟程度较小学生高,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社会生活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同时也由于多年的学校生活和体验,已逐渐有所适应,所以,从过度焦虑的人数来看远低于小学生。
从焦虑的内容来看,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身体症状方面有严重问题的人数最多。过去的研究结果都证明中学生的焦虑问题都突出表现在学习焦虑上。从表面上看本调查结果似乎与之不一致。我们注意到那些结果都是建立在考查平均数的基础上的。我们知道中小学生的焦点问题就是学习问题,他们对学习必然有一定的紧张度,这反映在平均数上就使整体平均数升高,但它并不直接代表过度焦虚学生的人数,表3可作为一个例证。 所以本调查是从考查过度焦虑学生的人数出发的。其结果并不表明与过去的调查结果不一致或相悖,而恰恰是对以前各种调查的补充。
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冲动倾向都比较明显和突出,也就是说出现的人数最多。其中小学生尤为突出,占11.55%。 这可能是由于中小学生普遍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造成学习过分紧张,使内部焦虑倾向过重所致。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是众所周知的,一个中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平均6小时以上,小学生平均也在4—6.5小时之间, 从早到晚,上完课上自习,晚上回家还得做作业,游戏和其他活动时间几乎被排挤光,使学习和游戏活动的比例严重失衡。而青少年儿童的天性是需要游戏和各种活动的,过重的学习负担束缚了儿童和青少年的本性,造成过强的压抑,产生严重的内部焦虑状态。所以在形式上表现出一种冲动倾向。
小学生中人数占第二位的是对人焦虑,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自我,怕见生人,不会与人交往等。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幼儿时期很少有游戏伙伴。经常是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一起玩,处处受到娇惯和迁就,不知道怎样与伙伴合作。当进入小学以后,与同学的接触多了,但如果还是习惯于过去的方式,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其结果必须难以与同学伙伴合作,而总与一俩个较熟悉的同学来往,不敢也不愿结交新的伙伴,从而产生对人焦虑的倾向。
恐怖倾向在中小学生中也有相当的人数。一般人遇到未曾经验过的场面,都会有焦虑和害怕的情绪,如黑暗和巨响等。中小学生由于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还不强,应付环境的能力还比较差,特别是某些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如过分娇惯和过分照料,使孩子形成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等性格特点。这种孩子普遍害怕陌生环境,只要是没有父母或其他可信赖的人陪着,便会感到焦虑,从调查结果来看具有这种性格特点的儿童并非个别,这是家庭教育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初中和高中生中人数占第三位的是身体症状,该项目除了包括身体疾患之外,主要是指由强烈焦虑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如许多学生考试前头痛、腹泄、出冷汗、呕吐、失眠、甚至晕厥。身体症状往往是同其他焦虑倾向同时存在的,也可能是其他各种焦虑的结果,如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对人焦虑等。这说明中学生的焦虑,身体反应比较明显,对身心健康具有不良的影响。
本调查就各种过度焦虑的人数上未发现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从焦虑内容的分布上和人数比例上,年级和性别的差异均不大。但若从整体的平均数上来考查,则在某些方面如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等方面存在男女差异。总之,本调查表明男女生的过度焦虑问题同样都是相当严重的,应引起教育部门的广泛重视。
五、结论
(一)本调查对天津市766名中小学生进行测验, 结果发现过度焦虑的学生165人,占总数的21.54%。
(二)小学生中过度焦虑的人数远大于初中和高中生,这一点应当引起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
(三)从各种焦虑的人数看,小学生中冲动倾向、对人焦虑和恐怖倾向比较突出,中学生除此之外,身体症状一项的人数略有提高。
(四)从过度焦虑的人数比例上,男女生差异不明显。
六、建议
(一)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引起重视。主要应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入手。消除过分压抑的心理,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校应与学生家长相互配合,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培养学生适应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三)学校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向师生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如专题讲座、报刊专栏等形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应在学校中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培训骨干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使他们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和发展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注释:
〔1〕郑昌主编:《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
〔2〕陈永胜:《348名初二学生一般性焦虑的测量》,《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第3期。
〔3〕马惠霞等:《282名高中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6期。
* 参加测验工作的有天津教育学院心理测量中心的贾晓波、 刘景全、刘正立、刘致微、李秀敏、李慧生、王丽芳等同志
标签: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