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论文_王棵,江湛瑶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论文_王棵,江湛瑶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 辽宁盘锦 124000)

摘要:国民的生活中如今已经处处都充斥着各种电器和网络产品,这些电器若想要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电力,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商业企业当中,若是一旦停电那么造成的财政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很多工厂都会配备应急电源方便在停电的紧急情况时还能保证场内机械的正常运作,然而不可能是每一个老百姓的家里都能够配备一个备用电源的,为此国家电网必须提高配电水准,建设智能化电网以满足国民的需求。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电力供应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用电的负荷都十分紧张,作为一个用电需求大国电力的供应供应却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各种工业企业的不断扩张,越发地考验了供电部门的能力和创新水平,在我国的电力系统建设当中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进程整整比发达国家落后了好几十年,这就严重限制了我国电网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智能电网工程的实现,为此电力工作者必须建设好配电自动化系统。

一、智能电网的特点

(一)自动检测与修复

传统的电网线路实在太长不得不长期暴露在室外,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要想这些传统电网线路不受到风雨的侵蚀实在是太难了,电网长期使用之后,自然就会受到很多外来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发生故障之后短时间内很难依靠人力找到故障源,如果能更高效的对传统电网线路进行修复工作也是长时间困扰供电单位的问题,智能电网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项目布设的时候就直接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时的监控线路输送电的状况是否正常,若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或者遭到了破坏,可以迅速的反馈到供电终端,随之就可以利用已经设定好的程序进行自动修复,如果问题比较大系统不能自动修复的话,也可以及时的反馈到技术人员那里,技术人员很快就能得知是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派专人去指定的故障区域迅速解决这一问题。

(二)调整配电情况

各个地区对电力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工业区的用电需求量远比居住区的用电需求量大得多,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也比较高,商业区比居住区电力需求量也比较大,然而商业区的夜间用电比较少居住区的日间用电比较少,智能电网的供电终端可以实时的了解到每个区域的用电需求情况,把那些区段配电的需求不是很大的区域减小一点来供及其他用电需求更高的区域,等两个区域在某一个时段用电需求差不多相等的时候,再在那个时段调回来,用这种方式可以达到各地的供需平衡。

(三)用户与供电单位共同管理

为了把智能电网建设得更贴合百姓的生活,供电部门进行电力管理时要合理的把用户的意见纳入进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运动需求在系统中进行实时反馈,一方面也可以节约自己多余电量,减少用电方面的花销,另一方面还可以让电力单位对该地区的用电需求进行统计的时候可以根据用户的这些建议,做到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的监控,电力单位和用户互利互惠各取所需,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

智能电网中包含的“智能”二字就代表着会用到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把用电需求和输电调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达到最优的配置效果,同时还可以让线路监测、故障检修等工作都可以更加高效精准的进行,甚至还可以实现线路的自动修复,实现真正的智能化电力供应和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配电自动化的作用

(一)促使电力系统运行得更加高效

输电线路的布置过去都是由各个地区选出的代表人物来征集辖区内的用电需求,得出一个能满足大部分人需求的布置建议上交给供电单位,再由供电单位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供电,可是这种方法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很多区域对自己的用电量并没有一个精准的把握,他们在向供电部门提出需求的时候没有进行精准的统计和计算,有的区域报的太多就容易造成电量富余造成电力浪费,有的区域又报的太少根本满足不了自身的使用要求,这些情况就对这些区域后续的使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若是采用配电自动化的系统就可以不需要各地报出自己的大概需求,而是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供电,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和公用民用的区域划分来进行实时监控,满足整体的电力需求变化,以此达到最优的供电效果,这种智能化的电力系统极大的减少了电力浪费和电力不足情况的出现,促使电力系统运行的更加高效。

(二)杜绝大面积停电

有些区域内存在大量工厂或者其他用电大户,在某个时期或者阶段对用电的需求量可能会比较大,特别是夏季会大量的使用空调制冷设备就会使得配电主干线道造成电量负荷过大的情况,若是负荷超过了设计值的话,线路就可能发生损坏或者被烧毁,反而形成该区域内大面积的停电,若是建设了配电自动化的服务终端就可以根据用电量需求的大小及时对电量进行一个调整,保障该区域内的用电需求,若是哪一个方位发生了故障,配电系统也能够立马检测出来并迅速对其进行修复,有效杜绝了大面积停电的现象。

(三)提升电力单位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智能电网绝不是彻底抛弃传统电网,而是在其基础上加入信息化的元素,使得系统在居民用电需求、电力变化、故障分析和检修这些方面都可以做出更加迅速的反馈和处理,可是有一些电力企业自身就有着不太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程序问题,有一些故障需要经过层层领导的审批和分析才能够得到结果和处理方式,审批和分析的这一流程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会导致出现故障的线路长期都得不到修复,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而配件自动化就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一管理制度和工作效率上的漏洞,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系统可以自动的对其进行修复,不需要经过领导的审批,大大提高了电力单位的工作效率。

(四)提高经济效益

传统线路的运营和维护管理工作通常都是采用人力在各地进行巡查,不允许发专门的巡查工具,只能对线路进行常规性的经常检查,在这一过程当中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钱,如果实现了配电自动化就可以根据各区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布置电网,减少不必要的线路布置和浪费,选择最优的不少线路进行最直接的供电,至于运行维护工作完全可以交由系统自动进行,并且监测的速度和精确度都比人为操作更高,不仅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的电力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电网供电的安全性能

建设智能电网一定要注重供电安全性问题,既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的电能,又能够树立良好的电力企业形象,在配电自动化建设时可以首选双电源环网这种运营模式,把相邻的线路进行连接通过两个电源对线路进行供电,计算机等终端配置也是配电自动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相关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中间的各项环节进行合理的控制并定期的检查配电装置,及时清除故障和隐患,确保电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二)实现信息自动化管理

首先可以对电压进行自动调整来满足某一时间段内用户的运动需求,然后再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最后对电网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自动识别,为电力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以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这一切的工作都是建立在电力企业终端运行系统中的数据的基础上。

智能电网的建立任重而道远,可能会有很多问题和影响因素阻碍自动化建设的进程,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时必须以供电系统的安全为出发点,优化系统网络结构并加强信息自动化处理,才能推动电力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振杰,曹欣勇,刘力.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电子世界,2018,(6):191-192.

[2]廖曲艺.阐述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J].科学与信息化,2017,(35):112,114.

[3]艾合买提•艾则孜,夏提古丽•克尤木.智能电网应用下对配电自动化建设的要求[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83-84.

[4]冯瑞芬.试论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策略[J].大科技,2017,(36):125-126.

论文作者:王棵,江湛瑶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  ;  ;  ;  ;  ;  ;  ;  

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研究论文_王棵,江湛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