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成人教育的新形势与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农村成人教育的新形势与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农村成人教育的新形势和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新形势论文,新发展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成人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同时,也要求实现新的发展。

一、农村成人教育的新形势

1.农村成人教育蓬勃发展 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我国各级各类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已达70.60万所,其中,农民高等学校3所,农民中专学校440所,农民中学3622所,农民初等学校17.91万所,农民技术培训学校52.29万所(其中,县校1976所,乡镇校4.27万所,村校47.82万所,办学面分别是93%、94%、64%)。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人数4.6亿,仅1999年接受教育培训的农村成人达1亿人次,培训率占当年劳动力的21.8%。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成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2.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成人教育要加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提出农业结构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挑战也是必须调整农业结构。结构调整就是要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要,解决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结构调整的过程是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过程,也是实施科教兴农的过程。农民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农民对科技的吸收与运用能力,直接制约着科教兴农的进程。开发农民智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优化农村人力资源配置,对于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据有关部门研究,受“入世”影响而减少就业的1000余万人中,农业就占了960多万人,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培训,以适应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重新创业的需求,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3.西部大开发,农村成人教育要先行 据1999年资料统计,西部12省(直辖市、自治区)县、乡(镇)、村三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共有18.78万所,其中县校423所,乡镇校1.55万所,村校(含扫盲班)17.19万所。西部农村劳动力人数为1.4亿,1999年接受教育培训的农村成人达3268.02万人,培训率占西部劳动力的22.6%。(其中,农村成人培训率较高的有新疆、重庆、云南,培训率分别占当地农村劳动力的37.9%、32.5%、30.5%)。西部地区农民文化技术素质普遍偏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不平衡,如果把西部需要培训的农民轮训一遍,需要5年以上时间。因此,要明确农村成人教育是西部开发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农村成教工作切入到各级政府关心的重点和难点上,切入到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上,落脚在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上,使教育培训内容贴近当地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实现农村成人教育的新发展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的内容、层次、规模、质量都要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把文化知识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与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着眼于新的发展,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1.切实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领导 农村成人教育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县、乡(镇)、村三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农村各级各类成人培训的综合教育基地,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农民基本常识读本》的序言中指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对加强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继续根据农村特点搞好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并把这种教育培训摆到各级领导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出成效来。”为此,各级政府和党委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农村成人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县、乡(镇)、村三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要使农村县、乡(镇)、村三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真正成为民主法制、思想道德、技能培训、资源环保、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2.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农村成人教育要不断追踪当地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智力开发,自觉提供有效服务。要紧紧围绕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开展针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与创业教育,真正使接受培训的农民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如委托代培、联合培养、引进人才等办法培养和造就一支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较高素质的农民劳动者队伍。

3.加大农村成人教育改革力度 目前,我国各地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不平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脱离农村实际;重教学轻服务、重工作轻研究、重硬件轻软件;教育结构还不尽合理;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效益不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服务功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策协调不够,教育培训与劳动预备制度、岗位资格培训制度及配套的用工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村劳动力自觉接受教育培训的意识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为此,要积极推进农村成人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改革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产教研相结合的新模式;要利用一切条件,建设一批对所辖区域具有辐射、服务能力的示范性基地,如“学校+企业”、“学校+公司”、“学校+农户”、“学校+项目”等,以实验基地的项目建设为载体,开展新品种实验、科学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吸纳社会资金,运用民办学校机制。同时,要做劳动力市场调查、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内容选项、教材选购、兼职教师聘用、培训组织、培训管理服务等,使农村成人教育真正做到开发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形成一个产业,吸纳一批劳动力,致富一方农民。

4.进一步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的建设 要做好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逐步实施网络化建设,健全农村县、乡(镇)、村三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网络的办学优势、教育资源优势、辐射功能优势。如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组建了全镇成人教育网络机构,积极同全镇22个镇办企业、15个行政村沟通,建立了15个村农民综合学校,在14个职工满100人的乡镇企业建立了职工学校,全镇全员劳动培训率达到38%,农村应届高中毕业生实用技术培训率为100%。几年来,中心校和村厂成人学校通过教育培训推广了40项实用技术和新项目,当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500万元。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了一批能使农民致富的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包括实用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素材,实际操作素材,体现高科技含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素材,案例素材等。要在教育培训、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增强教育培训网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能力。

5.促进教育手段现代化 要大力提高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利用广播教育、电化教育、函授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技术革新,提供知识和技术,加速科技普及,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先进实用的生产生活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运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如山东平度市教委规定,各镇一级的成教中心要把校园建成“科技园、试验园、示范园”。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注意把握“三园”内的科技项目始终处于农业科技的前沿。几年来,“三园”基地直接为当地农民服务,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实行教育目标管理 农村成人教育要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建立教育培训管理机构,有专人分管农村成人教育。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教育培训规划,加强必要的宏观指导和监督。同时,注重与当地宣传、文化、妇联、共青团、农业、科技、乡镇企业等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与沟通。

7.坚持成职教沟通,增强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

在浙江省农村,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已成为示范成人校发展的趋势,省级乡镇示范成校已经成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浙江省发展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中,示范性骨干乡镇成人校承担的农村职业教育的份额已经占到全省职业高中招生数的四分之一,为浙江省农村发展职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职业学校与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联合举办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意见”,对更好地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多功能、综合性作用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实践证明,成职教沟通,有利于增强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有利于成职两块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高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有利于这两类学校的自身建设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8.深化农科教结合,开拓创新求发展 农村成人教育要认真分析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确定农村成人教育的突破口。农村成人教育要直接参与农科教结合,把农科教结合的切入点提升到技术开发的层次上,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精品意识,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计划地为农村培养一支农业服务体系专业队伍和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农业技术员队伍。

标签:;  ;  ;  ;  ;  ;  

农村成人教育的新形势与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