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四川省德阳市 618500
摘要:目前,大多数高校还是处于测绘教学理念落后,教材陈旧,实训设备匮乏等状态。但随着各种新型的测绘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及当代社会对测绘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急需培养具有与时俱进的新型测绘人才。本文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和方法,为高校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引言
《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建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中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初步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达到提高测量教学质量这一目标,本文探讨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测量课程教改途径。
一: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并未认真阅读和践行该学院制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准确对学生培养进行定位,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依靠教材教学,而多数教材工程案例少、内容陈旧,并且大篇幅出现过时的微倾式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等章节内容,这限制了教师的授课深度和广度,也严重制约了学生汲取新的测绘技术和知识,与社会脱节。对于选择和践行适合自己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2:教学内容多,学分学时少。土木工程测量主要分测定和测设2大部分,测定包括水准测量、角度和距离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地形图运用等章节;测设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现状工程测量和地下工程测量等章节,共计不少与10个章节的学习。但多数院校只安排了学分为2分的理论学时和1分的实训学时,针对于紧张的学时,多数教师压缩了教学内容和实训时间,加之不断变化更新的测绘技术和知识,很多学生对所学课程缺乏全面认知,导致不能学以致用。
3:实训设备落后,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目前,全站仪数字化成图、GPS以及无人机等先进仪器及测绘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但多数高校实训室仅有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其中RTK、电子水准仪、无人机等设备以及Mapgis、CASS等工程测量成图软件并没有普及高校的教学中。极少数高校有RTK等测量设备,也只是运用到测绘比赛或仅作教学展示,导致学生接触不到工程上使用的测量仪器,影响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其次,设备老化严重,由于每学期开设工程测量的班级较多,设备使用频率高,多数测量设备精度无法满足实训要求,且学生初次涉及测量,在仪器检校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当前的测量实训教学。
4:实训室不规范,没有固定实习场所。部分院校不重视实训场地建设,上测量理论课没有正式的教学场所,教学场地不封闭,只有讲桌、没有讲台,教学设施设备落后,教学环境差,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其次,许多院校没有固定的室外测量实训场地,上实训课时,老师把校园作为实训场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校园地物多地貌少,使实训内容难以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制约了学生处理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实训过程少了工地现场测量的真实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实训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训课程,行为懒散,实训效果不好。并且,学生测量过程中,对校园的交通和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重视和践行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教师更应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依据培养方案要求,不断修订测量教学和实训大纲,打破传统教学方法,舍弃陈旧过时的教材内容,并结合学情主动自编教材,以工程项目作为教学出发点,注重其内容的实用性,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性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拿具体的仪器进行仪器构造的讲解,并结合具体工程实际,现场演示仪器操作流程,让学生深刻认识仪器在工程项目中的运用。此外,教师还应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最新的测绘设备和前沿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工程测量领域最新的动态。
2:完善和增加土木工程测量的学分学时。完成授课必须有充足的学时作为保障,而学分影响课程课时的制定,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应依据具体情况增加专业课的学分。测量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训部分。理论授课包括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工程施工测量等十余章节的内容,实训部分包括四等水准测量、导线测量、1:500数字测图、工程放样等九个实训内容。测量课程内容多而繁杂,实训项目又耗时。因此,学院必须合理安排课时,要达到5-6的总学分,其中理论部分占据3学分,实训部分占据2/3学分,才能让学生在充裕的学时中理解测量知识和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
3: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完善测量实训设施。多数院校只有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以及少量的电子水准仪。但随着测绘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为了不与社会脱节,让学生学习和使用到新技术、新设备,学院在统筹协调测绘仪器的同时,还应增加对测量设备的资金投入,有计划的更新。为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学院前期可以多增加施工现场常用的设备,如:RTK;后期可陆续增加些虚拟仿真软件以及小型无人机等设备。有节奏的更新,在减少学院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满足了目前的教学质量要求。其次,针对实训室设备老化的问题,学院应增设实训室设备管理教师岗位,由专职设备管理员进行长期的仪器监管、保养和维修,增加设备使用寿命,延缓器材老化。
4:建立规范和固定的实训场所。固定和规范实训场所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学院应重视土木工程测量实训室的建设,必须至少提供3间实训室。1间作为理论课讲授的场所,空间封闭,室内教学设施完善。另1间作为设备储藏室,主要是放置相应的器材和配套工具。剩余1间作为虚拟仿真实训室,电脑设备及软件配置齐全。其次,应结合实际工程和实训项目,学院应提供固定的室外实训场地,最好是未硬化的空地,地面有固定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场地应满足学生的基本测量、数字测图和施工放样等各种实训。这样不仅方便管理,也不耽误学生的实训时间。同时,采取校企合作的共管模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具体工程实践的场景,这样即可以节省经费又提高了实习的效果。
三:结束语
目前,工程测量教学面临着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授课量加大与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落后的教学仪器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等问题。因此,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只有进行教学改革,革除旧式的教学内容,完善设施设备,引进测绘新技术,规范和提供固定的实训场所,才能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测绘领域,才可以更好的推动该门课程的学科建设。通过优化测量教学改革,建立更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设施,让学生学习该课程内容后,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阳.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探讨[J].山西建筑,2015,41(18):228- 229.
[2]肖桃李,艾明.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措施[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7(2):182- 183.
[3]梁月华,汪杰《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探索与研究[J]四川建材,2016(4):312-313.
[4]山魏宏源,余宏远.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西学院学报,2015(5):122-124.
[5]]陆付民.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11):62-65.
论文作者:曹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测量论文; 实训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设备论文; 工程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