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论文_梁建东,袁志超,庾锦麟,尹志彬

东莞市万江街道办事处城市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桩基的类型、工艺、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港口、桥梁等工程中。灌注桩因其对邻近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有害影响小、桩长和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化自如、单桩承载力大等优点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控制好灌注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是确保上层建筑安全及控制工程投资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桩基础;钻孔灌注桩;塌孔;倾斜

1 前 言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外施工技术的引进,国内桩基的类型、工艺、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港口、桥梁等工程中。钻孔灌注桩因其对邻近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有害影响小、桩长和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化自如、单桩承载力大等优点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项隐蔽施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只有熟悉工作原理及施工工艺,控制好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操作质量,了解常见的施工问题,掌握预防及处理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好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2桩基础工作原理及分类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与桩顶的承台组成,作用上是通过将上部结构荷载通过承台传递给基桩,再由基桩传递到第几土体(持力层)。桩基础按承载形状不同,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按使用功能分为受压桩、抗拔桩、横向受荷桩、锚桩;按截面形状分为圆桩、方桩、多边形桩、异性桩、DX桩;按施工方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本文将主要对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探讨。灌注桩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如挖孔、钻孔、冲孔及爆扩成孔灌注桩等。

3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

2.1施工工艺流程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因其所选护壁形成的不同,有泥浆护壁方式法和全套管施工法两种。其中更为广泛使用是泥浆护壁施工法,冲击钻孔,冲抓钻孔和回转钻削成孔等均可采用泥浆护壁施工法。该施工法的过程是:

平整场地→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

3.3施工前期准备及过程控制要点。

(1)严格控制点交桩和测量定位。交代轴线控制点、水平控制点的过程简称为“交桩”。控制桩点标设在较为固定的桩上,是工程位置控制的基础,施工前,勘探、测绘单位现场交点施工单位,施工单位以此引测工程轴线和施工放线。桩基础施工前,必须完成“交桩”并由施工单位进行桩点复核记录,将对比结果应该报送监理单位,以确保桩点位置无误。

(2)护筒设置。护筒具有定位、保护孔口、保持泥浆水位、控制桩顶标高和防止沉渣回流等作用。护筒内径宜比冲击钻头直径大20cm以上,对于直径大于1m的护筒,可在顶端焊接及加强圆环或在筒身外璧加焊竖向加劲肋。

(3)保证泥浆压头稳定。冲桩过程中必须保证泥浆补给,孔内浆面应控制在护筒底50cm以上,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但对于表土土质较差者,护筒内泥浆压头不宜过大。

(4)勤掏渣、多观察。机械钻进时,在开孔钻进阶段(≤4m),不宜掏渣,目的是尽量使钻渣挤入并密实孔壁;其后每钻进0.5~1m应掏渣一次,并补充泥浆。冲桩过程中应多观察钻渣情况,结合钻进进尺选用合适的冲程、泥浆浓度。

(5)选用合适钻进方式。大直径钻孔施工,对于一般的土层采用回转钻进比较合适,但回转钻在于漂石、卵石等土层中钻进较困难,而冲击则在此类混合粒土和岩石钻进效率较高,所以深大桩孔或地况比较复杂的地质施工,采用多钻头调配使用(回转钻进+冲击钻进),能有效提高钻孔效率,是钻孔施工顺利完成的保证。

4常见问题成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

4.1 塌孔

塌孔是钻(冲)孔灌装桩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事故,塌孔现象可能发现在钻孔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在成孔之后,其原因主要可归结为:

(1)护壁泥浆稠度不够,密度太小,孔内泥浆水头对孔壁的压力较少,护壁效果差。

(2)泥浆面未能保持在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线2m以上。

(3)基础土质较差松软(如:砂层),钻孔进尺过快,护壁未能形成较慢,导致孔壁渗水,壁土剥落。

(4)钻进中途停钻,放置时间长

(5)钻进过程中漏浆导致水头不够或稠度降低。

(6)清孔后未能及时灌注混凝土。

预防及处理措施: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选用事宜的泥浆比重、粘度和不同的钻孔速度;陆上护筒设置要牢固,周围要回填压实,水下护筒应确保护筒穿过淤泥及透水层,护筒应严密不漏水;钻孔作用应尽可能保持连续作业;清孔与混凝土灌注计划要紧密结合,灌注准不到位,不清孔或降低泥浆比重。针对轻微塌孔,可采用增加护壁泥浆比重,提高泥浆水头等方式加强护壁,避免进一步塌方。若发现较严重塌孔,应马上采用片石或砂类土回填,待回填稳定后采用小冲程重新钻(冲)孔,磨平孔底不平后,转大冲程冲进。

4.2钻孔倾斜。

钻孔倾斜发生的原因有:(1)钻机底座为安置不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降;(2)土层软硬不均或基岩面产状较陡;(3)冲击中遇探头石、漂石、钻头受力不均;(4)孔径大、钻头小。

预防及处理措施:钻机底座应确保平稳,针对软弱土层或遇基岩时,应采用低锤密打,保持孔底平整,若发生孔斜,应回填重钻。

4.3冲击成孔施工进尺缓慢

施工进尺缓慢的成员主要成因有:

(1)施工机械选择不当。①冲锤重量选择不合适,对于坚石、漂石、探头石等较坚硬地质,应选用较大冲击锤以提高冲力;②冲锤刃口角度不合适,刃口强度不够,磨耗太快。

(2)施工工艺掌握不够。①泥浆浓度不合适,合适的泥浆能除了能保护孔壁,还能让冲渣上浮以利于排渣。泥浆过稀,较大渣粒无法排出;泥浆过稠,会导致孔壁“泥皮”过厚,减弱冲击功率,减慢施工进度。②冲孔过程中泥浆循环不够,孔内渣石未能及时清理,沉渣集聚在孔底,将减弱冲锤冲击力,导致冲击进程缓慢③锤击冲程选择不合适。冲程应结合当前地质情况调整,对于较软的土质,因选用较小的冲程,较高的频率,防止冲卡抱死,而对于较硬的岩层则适宜选用较大的冲程。

预防及处理措施:要最大限度提高冲孔效率,应该加强渣石观察,结合工程地层、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冲锤类型和重量,冲锤刃脚要采用高强耐磨材料,钻岩时,刃脚刃中角度α宜在70-90度间,β宜在50-60度间,泥浆比重调配要采用比重计复核,入孔泥浆比重宜为1.1-1.3,孔底泥浆比重不宜大于:砂、黏土1.3;漂石、卵石1.4;岩石1.2。开孔或软弱土层应低锤密击,基岩采用高冲程,施工过程勤掏渣。

5结论

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直接影响着上部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其施工效率对整个工程的进度推进有重要影响。加强技术人员的操作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让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能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能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进行处理,是控制基础工程质量及安全的重要前提。此外,钻孔灌注桩是一项隐蔽工程,加强施工阶段桩基检测(如弹性波法、超声波法、抽芯试验法等),可以有效地避免质量事故发生,对质量缺陷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能有效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沈保汉.桩基础施工新技术专题讲座[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3(1)

[2]王文明,吴初兴.东海大桥主墩大直径钻孔灌注桩钻头设计[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4,31(12):30-32

[3]韩德成.桩基础钻孔施工中各类型钻头的使用[J].建筑机械化,2002,23(3):38-38

论文作者:梁建东,袁志超,庾锦麟,尹志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浅谈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论文_梁建东,袁志超,庾锦麟,尹志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