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求教育新闻中专业化与大众化的结合点论文

如何寻求教育新闻中专业化与大众化的结合点论文

如何寻求教育新闻中专业化与大众化的结合点

邓 丽

(现代教育报社,北京 100053)

摘 要: 互联网的时代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媒体的形式产生了多样的变化。在诸多新闻类型里,教育新闻的内容相对正规严谨,公众关注度高,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教育新闻存在着新闻整体受众群占比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大、收视率偏低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分析找准教育新闻的定位与现状,解决教育新闻的困境,并将结合当下市场趋势,从专业化与大众化的视角,发现教育新闻的特色,促进教育新闻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教育新闻;专业化;大众化

一、引言

教育新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展示的平台,一系列报道紧扣教育领域新近重要事件,并实时发布教育类政策法规、教育科研成果。如现今教育改革不断推行,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将教育作为重要事宜,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话题。教育新闻必须肩负起新闻真实性、时效性、广泛性等重要职责,坚守自身报道原则。因此,教育新闻应当与时俱进,从多方面审视自身,寻求创新与平衡。

二、教育新闻的现状

首先,在提到教育新闻的时候,我们应该确认一个观念:即新闻的传播方式是多样的。教育新闻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报纸、期刊、电视和网络等。以此为观察对象,我们可以从历年的各大数据和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得出一个结论:广播由于播出载体的局限,它的主要使用对象已经缩减成部分老年人和汽车车主;报纸期刊由于时效性、便携性、销售量、制作成本等局限,逐渐退出新闻媒介的霸主地位,在35岁以下的青年受众中,持续消费报纸期刊的占总人数的少部分;在网络新时代,时效性、广泛性、成本支出得到了明显改变,新闻可以实时播出,受众可以免费快速浏览感兴趣的话题,大数据及时分析哪些是热点话题。新媒体播出平台限制小、展示空间大,可从受众在线留言得到信息反馈,带来一场信息的大爆炸,给新闻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所以,传统教育新闻的式微近在眼前,传统的表现平台、表达方式、整体定位、策划视角、内容审视等,都将在这个新时代迎来新的挑战和蜕变。

三、教育新闻的内涵与困境

(一)教育新闻的内涵

教育新闻的出发点在于“教育”二字。在中国,我们的教育普及范围主要包含了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家庭教育。初等教育是教育结构的基石,通过初等教育完成识字写字、组词造句、基本的逻辑分析、常识普及、数学计算等的学习,目的在于让更多的人通过基础教育达到进入社会的最低门槛,适应最基础的社会需求。除此之外,初等教育是在给所有人提供公平受教育机会,并通过它培养出一批有能力、有潜力的人进入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则是经过初步选拔之后,对有潜力、有能力的人更深层次地进行培养,通过好的教育体制、理念、方式,注重教育的质量,为国家输送人才。除了国家与社会方面,家庭的教育也是自我提升、人格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所以,教育新闻应该立足于这三个方面,从实际出发,新闻的内容要衔接教育领域的最新情况,传递给广大受众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给诸多家庭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解决教育的难题。

(3)渣中SiO2含量控制在2.0%~2.5%对渣流动性影响较小,有利于杂质铅的造渣脱除。正常生产除铜锍自身夹带SiO2量外,需要量可在入炉铜锍粉中添加一定粒度的石英砂补充。

(二)教育新闻的困境

众所周知,教育新闻一向注重客观、公正、权威、独立,媒介的发声可以传递公知的力量,维护公众的利益,传递知识的力量,成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守护者。但是,新闻业并不能完全脱离开社会去独立存在,出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限制,新闻业的发展面对现实有诸多困境,常常陷入理想与现实的悖论。一方面,教育新闻受到政治逻辑的影响,这种影响遍布了教育新闻所制作内容的方方面面,从宏观上来看,影响了教育新闻的自身定位、框架设计、逻辑思维,在微观上影响了新闻内容、表现形式、受众范围。另一方面,教育新闻受到了经济效益的钳制。

栏目/期刊制作:在对新闻内容进行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后期包装的过程中,始终要明确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各个家庭关注的重点。因此,如何在内容策划中紧扣教育领域的发展脉络、重点举措,传递出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是前期策划的风向标杆;如何提高内容的可看性、趣味性,则是中期制作需要考虑的,在环节的设计、场景的布置、嘉宾的选择、拍摄的手法等方面,是提升整个栏目或期刊观赏价值的关键;而最终的后期包装,在内容的剪辑、特效的包装、版面的设计方面,精美的画面可以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趣的内容配上精美的外壳,是当下诸多媒体采用的方式,也是教育新闻需要考虑的部分。

四、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寻找教育新闻的出路

(一)教育新闻需要坚守专业化

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在制作一则新闻时应当明确传媒的社会功能、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新闻因其内容的特殊性,整体的工作属性必须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其核心关键是独立性和客观性,并将公开、公正、公平作为目标,展现出权威的精神和自觉服务于公众的态度。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诞生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关于教育新闻的专业主义讨论愈加激烈。所以,笔者在此就教育新闻的专业化准则从以下几点略做建议。

以“2.3.2”项下拟合模型为目标函数,使用Matlab 2014b软件的GADS工具箱,采用直接搜索算法求解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直接搜索算法工具GUI参数设置见表7;随机搜索10次,结果见图3。

4.2.3 在学校建设中,体育特色的传承十分重要。在学校办学理念变更时,如何传承原有特色是管理层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记者:作为新闻采集的前沿,与公众的接触是整个新闻行业里最多的,因此,站在中立自律的立场上,如何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的贮备,倾听公众的需求并帮助解决与教育有关的社会问题,是记者行动的第一准则。与此同时,在探索教育新闻选材的时候,应该把教育新闻的受众作为所采访事件的潜在参与者,而不是一系列事件的旁观者,并且受众讨论的舆情环境,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公众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教育观等等,都需要一名专业有素养的记者去时刻关注。只有这样,在挖掘新闻报道的深度时才能有力地引导公众形成优良的新闻素养,找到易被接收认可的表达方式。

我国的新闻媒体在改革之后,已经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经济压力日益增大,在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诸多新闻媒体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通过热点话题赚取“流量”。这样的一个导向,致使无论是新闻的受众,还是广告商都能够对新闻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如何在保证自身立场客观、公正、独立、真实的情况下,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业守则,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将专业教育新闻的内核表现得更加大众化,以此创造新闻价值,以正确的导向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我国教育领域,是当前教育新闻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教育新闻需要尝试大众化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传递的广度、密度、速度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教育新闻要想提高影响力、公信度,与大众的联系无疑需要加深,有些人会质疑当新闻变得“接地气”的时候,其专业性也会缺失部分。事实上,教育新闻的大众化尝试,主要是从题材、视角、表达方式上去着力,借助微信、微博、新闻网络客户端、各大网页、大数据平台上获取的新闻线索,可以有效地获取各类新闻素材,有助于了解受众的喜好,题材取之于“民”,视角落足于民生话题,表达方式“青春化”“本土化”。同时,教育新闻因为内容的权威性,致使许多从业人员在内容的表现方式上显得比较刻板、严肃,观众从其中固然能够获取有效信息,但是未免比较枯燥,长时间下去会丧失观赏兴趣,因此,借助网络的力量去了解时下的热点话题、观看习惯,有助于栏目或期刊在内容上摆脱说教意味,在形式上增加趣味性,也给整个教育新闻行业带来更多受众。

(三)教育新闻结合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大众化的趋势不会影响新闻的专业性,因为人们对于新闻需求的终点没有任何变化,新闻的专业化依旧是不可或缺的理论宗旨和行动纲领。大众化的演变趋势不但没有降低教育新闻的权威性,反而是提高了教育新闻的影响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大部分教育新闻的制作在内容定位上还有所欠缺,仍需要加大力度。在未来,教育新闻的从业者的专业化与内容制作的大众化要进一步结合,这是教育新闻进一步发展的出路。

参考文献:

[1]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吴飞.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J].新闻记者,2013(03):11-19.

[4]孙玉双,周涵.浅谈教育新闻的主要特征及报道原则[J].写作,2017(10):48-49.

[5]鄢明.电视教育新闻现状分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0).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2-0109-02

作者简介: 邓丽,女,汉族,四川广元人。研究方向:教育出版。

标签:;  ;  ;  ;  

如何寻求教育新闻中专业化与大众化的结合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