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课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探索论文

高职院校心理课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路晓英 孙 锋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

摘要: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理实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的“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设想,并以两个相同专业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考查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对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氛围和教学效果等进行分析对比,进一步验证,与传统理论授课相比,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班级气氛方面更有效,教学效果更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 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且高职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所以,高职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以突出教学实践为突破口,选取理实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探索突出实践与行为体验特点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成长成为适应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实用型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公共基础课中的应用还远远不够。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对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公共基础课程来说,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以积极心态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如果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比较多的教学模式势必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使课堂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也无法获得更多心理成长。因此,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设置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心理需求为切入点,以“适用”“适需”为原则,探索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综合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和实践心理活动,达到推进新生融入、实现有效沟通、提升团队建设和重塑学生健全人格,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最终能以积极心态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突出实践和行为体验的灵活高效的综合教学模式,包括“基础”和“模块”两部分。

其中“基础”是指以高职学生普遍性的发展和群体性的需求为基础,开发的体验活动和技能训练项目,包括军训心理素质拓展课程和新生心理适应团体辅导课程,适合在大一上学期完成;“模块”是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恋爱情感、压力应对、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建立模块式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在模块训练中掌握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心理技能,适合在大一下学期完成。

由于试验时尚未取得掺杂水泥的相关样品,故无法提供相关检测范围数据,下表仅为粉煤灰及矿粉掺杂材料的MB值检测范围情况。

用来评定新生班级的凝聚力,量表包括真诚、了解、尊重和接纳四个因子,分数越高,说明班级气氛越佳。

2.班级气氛量表

刘老师五十多岁丧偶,以后再婚,与黄赛琴女士结合。两人当时都有上辈,还各有几个子女,要融为一个新的家庭,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二十多年过去,这个重新组建的家庭和谐美满,早已成为桂子山上的佳话。我平常听他们俩说起子女,每每不知道所指为何方,原来他们没有了彼此的界线,每一个人对每一个子女以及再往下的一辈、两辈,心里真是没有分别,一律视同己出。而且,他们不仅满怀爱心,还主动地营造家庭的亲密关系、亲切气氛。刘老师写了一篇《老年人再婚与心理健康》,被评为第八届亚洲、大洋洲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大会中文论坛优秀论文,他的论说是从亲力亲为中结出的思想果实。

研究中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同时辅以访谈法,实验设计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如表1所示。

三、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专业相同的两个自然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学生人数及生源构成大致相同。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心理健康教育课采用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心理健康教育课采用理论授课教学模式。

(二)测评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开课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SCL-90的九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是同质的。实验组在课程开始前后的数据结果显示,各因子后测数据均低于前测数据,除躯体化、偏执两个因子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个因子差异均显著。这说明实验组学生在后测中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明显。对照组在课程开始前后的数据结果显示,九个因子差异均不显著,对照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未出现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所有因子的平均分都低于对照组,除躯体化和偏执因子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均达到显著,再次印证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确实优于传统的理论授课教学模式。

课程考核采用多元激励的成绩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掌握为核心,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重在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体验,增进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掌握,使其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其心理素质,优化其心理品质。

目前就两种采样方法的效果来看,可以肯定的是在残山区水系极不发育且风成物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岩屑代替水系沉积物的化探采样方法是排除风成干扰物的最有效办法。

3.教学评价表

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及课程对自我的帮助情况。

(三)实施程序

先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班级气氛量表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班级气氛进行集体前测。之后实验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教学,在大一第一学期完成军训心理素质拓展和心理适应团体辅导等“基础”部分的教学任务,在大一第二学期围绕“认识自我、人际交往、恋爱情感、压力应对、情绪管理、生命教育”六个专题进行“模块”部分的活动项目教学;对照组按照学校规定在大一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课程学习任务,课程主题相同,但以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进行。课程结束后,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班级气氛量表和教学评价表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班级气氛和教学效果情况进行集体后测。

“基础+模块”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既能很好地实现高职学生的整体性需求和群体性发展的需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同时又能很好地规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些弊端,比如,未纳入教学计划,在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在活动监管、学生考核等过程中也具有较强的优势,这必将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式中:P、Q为线路负载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U为线路首端线电压。可以看出,在线路负载一定的条件下,线路末端电压主要由线路电阻R和电抗X确定,且线路电抗X往往大于电阻R,因此,降低电抗X能有效降解决低电压问题。

表1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

(四)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效果情况

1.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九个因子,主要反映个体在某段时间内自我感觉的心理好坏状况。

开课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真诚、了解、尊重、接纳四个因子上均不存在差异,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是同质的。实验组各因子的后测数据均高于前测,且差异达到了显著。对照组前后测中,虽然后测各因子值有所增加,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中,实验组各因子分数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这说明“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对实验班班级氛围的改变是显著的。

本研究对带壳和不带壳红松松籽进行烘焙处理,取种籽衣,选择烘焙温度为130 ℃,研究烘焙时间对其种籽衣中总多酚、总黄酮活性成分含量、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及颜色变化的影响,为更好地利用红松种籽衣提供依据。

2.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氛围对比

3.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对比

四是创新不足。创新驱动是国家战略,在医改进程中,公立医院面临着政策调整、科技创新及民众期望等多方多重压力。其中,科技创新正在加速改变和颠覆医疗卫生行业,对公立医院管理的影响尤为显著。华西医院与北上广同行有天然的比较劣势,因此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而当时医院的干部队伍创新能力与动力不足,培训机制有待完善。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在谈及课程对自己的帮助方面,实验组的评价也远高于对照组。从学生写下的心得体会来看:实验组绝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给予充分肯定,特别希望以后还能上到这样的课。在陈述自己的收获时,“增强自信”“积极乐观”“宽容理解”等词语多次出现。很多实验组学生提到通过学习提高了人际交往技巧、更了解自己、更懂得珍爱生命和感恩他人、能更积极地面对挫折等。相比之下,对照组学生在谈及收获时只是泛泛而谈,多数学生认为学到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在课程对自己的具体帮助方面很少提及。

4.校内督导评价对比

教学中邀请学校督导组两位教师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两位专家均对“基础+模块”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有更高评价,认为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实践和行为体验,注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融入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教学目标达成度更高,教学效果更好。

脑外科为医院的重点科室,患者以危重症者居多。围术期,患者多伴随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且感染等并发症较为常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临床应对护理模式进行改革。可以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到脑外科患者的护理中,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本文以本院患者为样本,观察了改革效果。

四、结语

“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心理需求为切入点,课程体系设置符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强调在心理健康课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引发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经历来建构心理健康知识,形成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这更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实现教、学、做的真正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班级气氛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也更胜一筹,值得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锋,路晓英.基于“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内江科技,2018(10):150-151.

[2]王蓓,莫鸿雁.综合实践项目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5(27):75-77.

[3]陈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48-52.

[4]高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25(2):50-52.

中图分类号: B8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1—0004—02

[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18A880032);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2019〕-JKGHYB-0465)。

[作者简介] 路晓英,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级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责任编辑:赵慧敏

标签:;  ;  ;  ;  ;  

高职院校心理课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