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对策论文_施海珊

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对策论文_施海珊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我国的环评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不管是在基础建设项目方面,还是技术改造项目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但现行的环评制度还存在诸多缺失,无法完全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环评的地位和作用、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改和完善、增强环评工作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是当前我国开展环评工作所面临的重点问题。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为环境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提供依据,提出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对策和建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的一些问题,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本人进几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问题 对策

从1 973 年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引入我国至今, 已有三十几年的时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体现了预防为主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 尤其是自2003 年9 月《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以来, 环评事业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环评工作者只有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实践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不断地分析、总结, 才能进一步提高环评质量, 推动环评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环境现状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现状调查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现有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统计、经验估算、资料复用等;另一类则是通过现状监测获取相关的数值。两者往往相互补充。由于受环评时限、经费、人员素质、工作机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现状调查工作的开展过程往往出现随意套用现有资料或监测资料准确性、可用性差等问题。

(1)现有资料收集中存在的问题

①资料收集时间上的相对不足

主要指现状调查时应重点关注现有资料值获得时间距环评现状调查时间的长短。近年来,随着城市新城区的高速发展,频繁的社会经济活动促使环境瞬息万变,区域内植被面积大辐度减少,人口高度集中,人类开发活动强度增大,各项环境质量指标也随之呈现较大变化。因此,在引用现有数据时,对于高速发展的地区,常忽略了结合地区的开发强度考虑现有资料获取时间与环评现状调查时间间隔的长短,资料的可利用程度不高。

②突发事件及不利条件下对现状值的影响

对于一个比较成型的工业区,往往认为它的现状值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突发的事件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环境现状值。一些恶性的环境违法行为,如向水体倾倒化工废液、利用废塑料薄膜作为锅炉燃料等等,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能引起区域环境发生不利的改变。不利条件,既包括环境本身背景值最差的情况,又包括环境各因素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浓度消减的情况。对于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工业区,因其区域整体存在着诸多不定因素,调查过程应更多地关注整个区域环境的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调查过程对此类事件应给予的关注程度往往不高,缺乏对其行为的发生频率的了解,从而影响对现状值的确定,降低现有资料的可利用程度,由此产生不科学、不严谨的环评结论。

(2)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①监测点设置不合理。如项目监测点位布设不科学,未设置环境保护敏感监测点位;监测因子不全,特征因子监测缺项;部分项目监测频次不符合要求等。

②监测数据统计和评价有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项目在计算平均值、超标倍数、超标率等方面有误,评价引用的标准值错误或评价结论与实际监测数据有出入等。

③历史监测数据引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超时限使用、缺少历史数据监测报告及有效性证明材料等;有些项目随意引用其他项目的监测数据,引用的区域与评价区域偏离较大,与实际情况不符。

2、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标准体系不健全

目前,地表水、大气、声的标准体系相对较完善,但地下水、土壤、电磁辐射、核辐射、生态以及人体健康等环境标准体系相对较少,而与污染源相关的排放标准更是匮乏。例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日益受到重视,但却没有成熟规范的生态环境标准去判别与度量,所以导致大部分环评报告在生态环境评价这部分只能作一些简单的现状调查与描述,对建设项目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无法准确评判,生态环境污染源的污染强度更是无从界别。

(2)技术方法不规范统一

环境评价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环境问题复杂多变,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加之理论发展条件的制约,这些都给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目前的非污染生态评价导则,很多环评工作者都感觉其可操作性差,理论水平深,距离实际太远。大多数技术导则、方法的出台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和实践检验基础上的,但在实践中仍会不断的发现问题,也需要不断的完善修订。

(3)预测模式和预测条件的选取不合理

近几年出现了诸多环评计算软件与预测模式,但不同软件和模式对同一数据的计算结果很难一致,有关主管部门也未曾做出统一规范,所以评价预测结果准确性不高。电磁辐射项目的预测也缺乏成熟的计算公式,很多只能通过类比来敷衍了事。预测模式和预测参数选取不合理性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3、公众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环评公众参与的制度不完善

公众参与是环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让公众享有知情权的唯一手段,也是让社会公众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监督作用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组织形式单一、面不广、深度不够等方面。编制机关、项目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是否重视公众参与、能否尊重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容乐观。目前开展的环评公众参与大多是以网上或报刊发布信息、发放调查表的方式,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时间仓促等原因,使得公众参与对于真正起到对环评报告书的补充、完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2)公众参与的主体存在的问题

世界银行把环评公众参与的主体分为了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受影响团体的公共代表和其他感兴趣的团体三类。根据以上分类,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评的主体主要是第一类,而第二、第三类主体参与环评很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对环保认识上的片面性,不能正确理解发展、污染与环保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有时并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而目前我国对公众参与的结果分析处理仅停留在简单的陈述和辩证分析上,缺乏对结果统计的客观分析论证。在现实的工作中,公众调查涉及的对象往往是村民等普通老百姓居多,由于文化程度的差异、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以及社会背景和各自利益的不同,使得公众调查的效果欠佳。

4,结束

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均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工程分析粗糙、报告书质量不高、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等。

论文作者:施海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对策论文_施海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