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论文_李佳巍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论文_李佳巍

李佳巍(扬中市八桥镇中心小学 江苏 扬中 2122009)

摘要: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杰斯曾说:”自由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在实际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28(2018)05-00048-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本文旨在通过创设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质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相关策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一、创设自主探究学习氛围,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我先用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庐山的美景创设情境,增强直观性。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展现出庐山云雾的美丽的景色,扩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形成强大自主探究的动力。所谓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营造一种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之火,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三、鼓励质疑问难,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小学生生性好动,求知欲强,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样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疑问是学生积级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信知水平的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诱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课题质疑,学生指出:“明明整篇课文都是叙述诸葛亮是如何从曹操那里骗箭的,课题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顿时,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举手发言。“我觉得是‘借’,因为后来在火烧赤壁时,周与诸葛亮把箭还给了曹操。”“从书上写的‘谢谢曹的箭!’也可以看出是‘借’,借是要求对方情愿给你的,才叫‘借’。”“我认为作者用‘借箭’的目的是为了赞扬诸葛亮的才干,说诸葛亮能神机妙算。”……这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奇迹。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质疑问难多争辩,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四、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例如我在阅读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读得有感情,把作者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我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我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另外,我还特别注意鼓励学困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五、适时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如《奇异的琥珀》中,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是漫长的,为什么又一转眼就过去了呢?围绕这个问题,教师可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定势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定势点,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如讲授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都是南郭先生的错呢?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明白:如果齐宣王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如果其他人出于善意,给予指出……南郭先生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继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好方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的创新能力人才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论文作者:李佳巍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论文_李佳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