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环氧合酶-2的检测与临床价值论文_龚彦

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环氧合酶-2的检测与临床价值论文_龚彦

龚彦(湖南省益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两者的检测对胃癌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近期内接诊的56例胃癌患者(A组)及同期接诊的50例健康体检者(B组)利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的检测,就胃癌与健康人群、不同胃癌分期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两项检测结果在A组胃癌患者与B组正常人群比较具有明显的区别(P<0.05);同样肿瘤大小的不同、分期不同以及转移与否,其两项检测结果均存在明显的区别(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临床可将其作为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环氧合酶-2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098-02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且该肿瘤的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存在巨大的威胁。其他大多数肿瘤一样,本病的发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所致,近年来,伴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长足进展,临床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为深入研究上述两项指标与胃癌发生、发展间的关系,我院此次就56例胃癌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检测分析比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间接诊的56例胃癌患者组成A组,该组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证实,并排除了既往接受过放疗、化疗等治疗的患者以及存在严重心肺、肝肾、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该组的56例入选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1例、女性患者有25例;患者的年龄大小从35岁到7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5.8岁;56例患者的分化程度为低度的有32例、为中重度的有24例;56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为Ⅰ期到Ⅱ期、有23例患者为Ⅲ期到Ⅳ期;56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有18例患者未发生转移。另择取我院同期内接诊的50例健康体检者组成B组,该组中男性有26例、女性有24例;入选人员的年龄大小从37岁到7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6.1岁。A组患者与B组体检人员在年龄、性别上比较,均无明显的区别(P>0.05)。

1.2检测方法:分别抽取A组患者、B组体检人员的晨起空腹静脉血液3ml,并进行离心处理,抽取离心后的上层血清放置于低温冷冻箱中保存待检。检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整个检测过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测试连续进行三次,取三次平均值作为最后读数记录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将A组患者与B组体检人员最后测得的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2.6进行分析处理,其所得均数以(x-±S)表示,并行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检测结果比对情况:A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均明显的高于B组体检人员(P<0.05),详见表1。

表1 表示组间检测结果的比对情况(x-±S)

项目例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g/ml)环氧合酶-2(ng/ml)

A组56419.76±82.74*42.37±9.28*

B组50115.87±21.3116.69±6.53

注:与B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检测结果与肿瘤分期的关系:A组56例胃癌患者中Ⅰ期到Ⅱ期的33例患者,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的检测结果分别为(386.87±78.92)pg/ml、(37.54±8.46)ng/ml;Ⅲ期到Ⅳ期的23例患者,其两项指标分别为(442.64±76.13)pg/ml、(43.19±9.72)ng/ml,对比显示,Ⅲ期到Ⅳ期患者的指标明显较高(P<0.05)。

2.3检测结果与肿瘤大小的关系:以直径5cm为中位线划分,其中肿瘤直径不足5cm的32例患者,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的检测结果分别为(360.84±61.06)pg/ml、(35.02±6.11)ng/ml;其中肿瘤直径超过5cm的24例患者,其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分别为(439.97±73.78)pg/ml、(43.16±8.87)ng/ml,比对显示,肿瘤直径超过5cm的患者其检测指标明显较高(P<0.05)。

2.4检测结果与肿瘤转移与否的关系:A组56例胃癌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了淋巴结转移,此38例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的检测结果分别为(438.12±73.79)pg/ml、(42.47±9.82)ng/ml;18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两项检测结果分别为(378.16±82.03)pg/ml、(36.77±8.36)ng/ml,对比显示,已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检测指标明显较高(P<0.05)。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该种肿瘤疾病的发生受到了多种因素、多种基因调节所致。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在胃癌患者组织中呈现为过渡表达状态,且两者还可相互作用从而致使胃癌发生、发展[2]。其中环氧合酶分为环氧合酶-1和环氧合酶-2,在正常的情况下,环氧合酶-2因活性极低而不易检测到,但若有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癌基因等的刺激,该种酶的表达便会急速上升。还有研究显示,环氧合酶-2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此次我院研究显示,胃癌患者的环氧合酶-2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肿瘤越大、分期越重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都会使得环氧合酶-2的检测结果升高。

任何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都离不开肿瘤相应血管的形成,而肿瘤血管的形成又受到多种血管生长因子的、抑制因子的调节,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目前临床已知的最为强有力的一种。同时,也有研究证实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存在着密切的联系[4]。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两者间的联系,也有学者研究显示,这两者间存在的协同作用,两者可相互作用促进肿瘤血管、癌旁组织血管的增生,从而促使胃癌的发生、发展。分析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环氧合酶-2其催化产物前列腺素E2会激活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EGFR,而EGFR又会激活ERK2,进而促进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5]。此次我院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伴随着肿瘤分期的加重、肿瘤直径的增大、淋巴结的转移,其检测结果也会出现明显的上升。

综合上述两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两项指标均呈现为同时高表达状态,且伴随着疾病的进展两项指标也会出现明显的升高趋势,而两者间也呈现为正比关系。结合上述理论,笔者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对于判断胃癌的发生、进展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Kolev Y,Uetake H,Lida S,et al.Prognostic signifieance of VEGF wxpression in correlation with COX-2,microvessel density,and clinicopath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J].A nn Surg Oncol,2007,14(10):2738-2737.

[2]Yao L,Liu F,Hong L,et al.The function and mechanism of COX-2 in angi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J].J Exp Clin Cancer Res,2011,30:13.

[3] 王刚平,张作峰,张红,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环氧合酶-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9,21(9):602-604.

[4] Dassoulas K,Gazouli M.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endoglin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10,136(5):703-708.

[5] Oshima H,Oshima M.The role of PEG(2)-associate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J].Semin Immuno-pathol,2012,10:11.

论文作者:龚彦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5

标签:;  ;  ;  ;  ;  ;  ;  ;  

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环氧合酶-2的检测与临床价值论文_龚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