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0-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误区及策略论文_娄彩云

浅谈0-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误区及策略论文_娄彩云

(南京市朝天宫幼儿园,江苏 南京 210004)

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0-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误区;策略

一、简述家庭教育的四大主要误区

(一)重智力轻德育的家庭教育

由于现在家庭结构导致形成,6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当然所有的精力和中心都在孩子一个人身上,因此孩子还没有出生,年轻的父母们就忙着给肚子里的宝宝进行胎教等等,孩子出生后,家庭团的成员们又忙着对孩子进行各种启蒙教育和兴趣培养,而各类教育机构经常叫嚷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常常发现孩子比家长还要忙。胎教也好、启蒙也好、上特长班也好,这些都无可非议,这些忙碌往往有重有轻,重了智力开发、轻了道德培养;重了学习成绩、轻了思想品质;重了外在的、轻了内在的。

(二)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

现在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不少家长都孩子百依百顺,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加之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爱,娇生惯养,甚至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狭隘的偏见,对幼儿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对孩子所犯错误置之不理,或顾及到自己孩子的名声、孩子的前途,而竭尽全力为幼儿开脱,不与幼儿园或学校配合,到头来往往是事与愿违、后悔莫及。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由此可见,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处处袒护孩子,使孩子丧失“独立性”,那是对孩子一生的惩罚。

(三)专制粗暴的家庭教育

制粗暴型家庭的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教育采取粗暴强制态度,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采取高压政策,使孩子慑服于他的威严。他们往往信奉对孩子不能娇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使孩子表面上屈从,内心里却存在反抗意识。有时,还会出现“父行子效”现象。

二、家庭教育误区形成原因以及危害

(一)智力第一形成原因以及危害

1、重智力轻德育形成的原因

“赢在起跑线”是每个人家长的教育理念,而且是根深蒂固的,总认为,只有现在学的多,成绩好,以后才有成才之路。因此,家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孩子报钢琴班、美术班、舞蹈班、英语班等等,把孩子压得都喘不过气来,父母过问的最多的就是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又学了什么知识,掌握了没有,老师有没有不止什么作业,只要孩子学到东西就好,对于孩子在幼儿园快不快乐,和小朋友相处的好不好,老师今天有没有表扬他或者批评他根本不过问。

2、重智力轻德育的危害

(1)、让孩子大量的学习不同的兴趣班,而忽视孩子真正的兴趣,会让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都还不完善,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家长们如果强迫其学习,必定是学不好的,结果就只会让幼儿觉得反感。如果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幼儿就会对学习、对学校产生厌恶、厌烦的情绪。

(2)、会扼杀幼儿的天性,如果占用幼儿一切的业余时间让幼儿上所谓的兴趣班,会让幼儿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游戏。而游戏则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如果只是单调的让孩子数数、认字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实质上也是剥夺了幼儿学习、创造、探索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宠爱过度家庭教育形成的原因以及危害

1.家庭结构导致

由于家庭结构简单化(绝大多数为三口之家),使得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尤为突出,以孩子终身发展为本,往往异化为“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围绕孩子转,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父母溺爱但是不尊重孩子,没有平等就没有培养自信的环境。现在的学生,有许多是独生子女,被视为掌上明珠。做家长的把所有的爱全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什么事都是孩子说了算,无限制的爱超过了理智,家长的溺爱与放纵简直把孩子惯是低能儿,到头来只会辜负一片爱心。

2.情感冲击理智

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家长都是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消费额占家庭总收入的35%以上,有的家庭甚至超过了50%。父母们在孩子们身上花钱不吝惜。有些家长因企业不景气下了岗,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奢求。太高的儿童消费不仅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更使儿童从小不懂勤俭节约,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吃不得一点苦,容易使他们养成唯我独尊和自私自利性格。

三.避免家庭教育误区的指导策略

(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而在1983年2月11日。在《光明日报》上,燕国材教授发表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中,把非智力因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为广义上的非智力因素,第二层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幼儿确定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道德观,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2.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要激发幼儿良好的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的动力,对学习起着推动的作用。能够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实践证明,兴趣广泛、充满好奇的幼儿,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和游戏,并且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拥有较强的克制能力和顽强的精神。

(二)如何掌握爱孩子的“分寸”

1.要有理智的爱

爱孩子要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无益的激情和冲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一书中的序言有这样一段话:“子女固然由于父母方面的爱的不足而感受痛苦。可是,他们也会由于那种过分洋溢的伟大感觉而腐化堕落。理智应当成为家庭教育中常备的节制器,否则孩子们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了最坏的特点和行为了。”这段话讲得十分深刻。

2.疼爱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严格要求也是疼爱孩子的一种体现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做父母的不应该受盲目的爱的支配,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当然严格要求并不是意味着对孩子的严厉、动辄训斥打骂,而是要做到以合理为前提。同时,态度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

3.爱与理解、尊重结合。

最早注意儿童教育的思想家卢梭,第一个提出“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儿童教育中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很重要的。孩子不是成人的私有财产,也不是成人的玩物。孩子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他们应该受到正确的教育,应该受到尊重。不少家长只知道爱孩子,却不懂得尊重孩子。孩子从小受到尊重,才会产生自尊心,而且懂得尊重别人。

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跨世纪的一代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转变观念,讲究教育艺术,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紧密配合学校教育,塑造全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君晓.早期教育的科学性探讨.安阳师范学报,2006,(4)105-106

[2]李兰生.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论文作者:娄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浅谈0-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误区及策略论文_娄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