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效果观察论文_沈薇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新生儿科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对静脉留置针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根据新生儿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使用SPSS23.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73.3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3.33%、23.33%,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具有临床方面予以应用和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静脉留置针;新生儿静脉炎;影响

静脉留置针,为临床输液中常用的方法,可改善婴幼儿头皮针反复穿刺所致的痛苦,在长时间输液中比较常见,还可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1]。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在不同位置穿刺中均适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范围1~27d,对留置时间构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穿刺位置因素、操作因素、病例自身因素等。因此,实行护理干预非常关键,以便切实控制新生儿静脉炎的发生率。本次研究,将我院新生儿科60例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作为基础,以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参照,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2018年1月~2018年6月,共收治了60例静脉留置针新生儿。然后,结合新生儿就诊时间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18:12;日龄收集的区间为2~12d,平均日龄(7.6±2.1)d。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19:11;日龄收集的区间为3~10d,平均日龄(6.5±1.9)d。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常规穿刺,以及留置针固定等干预。然后,严格控制新生儿输液的速度,并实行并发症预防护理。

1.2.2 观察组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静脉留置针前10min,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以此使新生儿交感神经保持放松的状态,改善其各项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脉搏、心率等。

预见性选择穿刺位置,在新生儿头皮/上肢静脉,在输注强度较高/浓度较高时,选择较粗血管位置穿刺。同时,还需确保穿刺位置的血管弹性较佳,以便于观察、固定。

预见性实行无菌操作,利用生理盐水对无菌手套进行反复冲洗处理,防止滑石粉于穿刺过程中,进到血管位置所致血管受到刺激而引发静脉炎。

预见性强化管理,静脉留置针时,护理人员定时需要实行巡视、检查工作,如果新生儿静脉穿刺位置产生输液渗透/局部红肿等反应,这时需要马上将针管拔除,并构建静脉通路。在新生儿淋浴的过程,利用保鲜膜对留置针加以包裹处理,防止留置针位置沾水构成不良影响。实际输液期间,建议通过热毛巾,对静脉穿刺位置进行热敷处理,旨在加速局部血液循环、静脉回流、新生儿新陈代谢,有效改善新生儿局部炎性表现。

1.3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

1.3.2 护理满意度的评判:通过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评判。护理满意度评分范围0~100分,评分>80分,非常满意;评分为60~80分,基本满意;评分<60分,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60例静脉留置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均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方式显示,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的对比,均以X²形式加以统计学检验处理。组间对比结果数据显示“P<0.05”,可以判定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数据对比结果证实为:96.67%、73.33%,差异性显著,P<0.05,如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30(%)]

3.讨论

静脉留置针,为临床方面输液比较常用的静脉治疗器械。和以往静脉穿刺输液器械进行比较,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不但可以改善新生儿的疼痛表现,而且还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不需要多次穿刺、长时间留置,因此当前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2]。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中,实行护理干预,对于控制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来讲,非常有利。同时,能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临床效果,可促使新生儿及早恢复身体健康[3—4]。本次研究,通过静脉留置针前10min播放舒缓音乐,改善新生儿的交感神经状态、心理状态;合理选择穿刺位置、无菌操作、强化管理等,提供预见性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较好。预见性护理的实施,能够明确可能发生的问题,避免/减少静脉炎发生率。此外,因为预见性护理更加关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治疗过程中监护、管理,因此能够有选择性的选择穿刺位置,按照无菌要求操作、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保证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安全,减少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的几率[5]。

总之,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静脉留置针新生儿中,对于提高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降低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均存在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蔡蕊,蔺波.早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5):706-708.

[2]王徐辉.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5):3353-3353.

[3]吴玉梅.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4):107-109.

[4]黄艳明.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6):153-154.

[5]郭春芳.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8):11429-11429.

论文作者:沈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新生儿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效果观察论文_沈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