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扎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论文_安志卫1,刘海2

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神经内科 新疆奎屯 833200

【摘 要】目的:观察注射用奥扎格雷与拜阿司匹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60例符合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706代血浆、血塞通、及预防量阿斯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160mg/d,静脉滴注,连用14天,拜阿司匹林200mg,1次/d,口服 连用14天。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中的血小板、及凝血系列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进行系统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47.5%)(P<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为(6.82±6.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8.07)分(P<0.01);治疗范围内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奥扎格雷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基层临床应用。

【关键词】注射用奥扎格雷;拜阿司匹林;进展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67-01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个小时内逐渐病情加重或呈阶梯式加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因缺血的进展或因组织坏死加重而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显得重要。本研究用奥扎格雷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现详细描述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160例病人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均符合2013年全国第六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具有以下条件:⑴头颅CT确定诊断为脑梗死,除外脑内出血。⑵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⑶常规治疗下病情继续有所进展的。(4)没有出血体质及出血性疾病史。(5)半年内无胃溃疡病史、没有手术史。5。血常规中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系列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正常。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1)观察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44~83岁,平均61.62岁;病程13~26d平均18.50d。其中有高血压病30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20例,有脑卒中病史的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为:轻度(0~15分)12例,中度(6~30分)40例,重度(31~45分)28例;梗死部位:单侧基底节区34例,双侧12例,脑干梗死12例,小脑梗死6例,脑叶梗死16例。梗死面积:大面积16例,多发性脑梗16例,单发性48例。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38~80岁,平均61岁;病程12~28d平均21.0d。其中有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16例,有卒中病史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为:轻度(0~15分)16例,中度(6~30分)40例,重度(31~45分)42例;梗死部位:单侧基底节区44例,双侧基底节区4例,脑干梗死8例,小脑梗死10例,脑叶梗死12例。脑梗死面积:大面积脑梗死8例,多发性脑梗塞20例,单发性脑梗塞52例。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706代血浆、血塞通、拜阿斯匹林(100mg口服)、神经营养剂、大面积脑梗时甘露醇降颅压及预防感染防应急溃疡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250ml加奥扎格雷钠160mg/d,连用14d天,同时加用拜阿司匹林200mg口服,连用14d,避免用其它同类药物。对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给予相应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出血的等做好相应详细记录。

1.3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复查检测血常规中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NDS。

1.4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2013年全国第六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减少≥90%为基本治愈;46%~89%为显著治疗有效进步;18%~45%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17%为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治疗后>治疗前为病情恶化。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为(21.47±9.26)分,治疗后为(6.82±4.21)分;对照组治疗前为(21.38±9.77)分,治疗后为(13.7±8.07)分;两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观察组及对照组基本治愈分别为24例、10例;显著进步分别为:30例、12例;恶化分别为:0例、12例。观察组显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47.5%)(P<0.01)。

2.2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见表1。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PLT降低(P<0.05)、PT延长(P<0.05),但是仍均在正常范围内。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组在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无显著变化(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对照组无变化,观察组在治疗后有APTT延长,但不是很明显(P>0.05)不具有显著变化;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降低,但仍在正常值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但末超出正常值一倍。

2.3安全性评价:观察组出现2例静输奥扎格雷后出现全身轻度皮疹、瘙痒过敏反应,停用奥扎格雷钠后皮疹消失,余末见其它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复查均无颅内、消化道及其它脏器出血征象及体征,亦无肝、肾功损害的表现。

3讨论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发病3--6小时)用尿激酶或RT-PA溶栓药可使阻塞的血管可能再通,从而挽救缺血脑组织是治疗脑梗死首要方法,但是在许多基层医院无CT、无法监测凝血机制的条件下,盲目溶栓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一般常规治疗,病情进一步加重,转入我院时多数病人已错过溶栓治疗时期,故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展和新血栓形成,改善侧枝循环已做为首要治疗,我们对于发病大于24小时进展性脑梗死,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显示,观察组显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47.5%)(P<0.0),差异有极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为(6.82±6.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8.07)分(P<0.01);凝血指标APTT、PT延长及PLT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奥扎格雷[1]是强力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亦是抗血小板聚集药,治疗脑梗已用于临床,而拜阿司匹林既有抗血小板集聚凝,又有促纤溶作用(临床已有报道[2~4],二者合用,可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从而促进血栓溶解,使缺血半暗带血供尽快恢复,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死率,致残率,同时二药合用用机制有所不同,合用后末发现有出血及其他并发症,仅2例病人出现过敏反应,两种药物合用安全,临床疗效较为可靠确切,值得基层医院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29(6):379。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2013)。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29(6):381。

[3]赵利杰、魏岗之等,奥扎格雷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血栓的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3,7:34---35。

[4]张洁祥、王霞等,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11:103----104。

论文作者:安志卫1,刘海2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奥扎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脑梗死的临床应用论文_安志卫1,刘海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