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论文_张春霞1 张新莲2

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论文_张春霞1 张新莲2

张春霞1 张新莲2

(河南省安阳县中医院 妇产科 455112)

【关键词】活血化瘀 痛经 室女闭经 崩漏 习惯性流产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360-01

一:妇科血瘀证的特征经期不定,经色紫暗、瘀块、经行不畅,小腹胀痛,甚者拒按,下血块后痛减,或少腹癥瘕积聚,产后恶露不下或下而不爽,面色紫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沉涩。

二:妇科血瘀证的成因

中医学认为,气血失调可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和冲任损伤,而脏腑发生病变必然会引起气血失调和损伤冲任两脉,三者是互为因果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冲任损伤是致妇人血瘀的原。

三:妇人血瘀证治

1. 痛经 临床常见为气滞、血凝或胞宫受寒,血行不畅。以致痛经。例1: 管某,26 岁患者痛经数年。月经史,初潮14 岁,经期4--8 天,周期26--30 天,量少,色紫伴血块,经来小腹胀痛,舌边有紫斑,脉细涩。证属气滞血瘀。治拟理气活血化瘀,佐以暖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血府逐瘀汤加减: 丹参30 克,当归12 克,生地12 克,川芎9 克,红花10 克,桃仁10 克,泽兰12 克,赤白芍各12 克,醋柴胡9 克,郁金9 克,香附9 克失笑散(包)9 克,艾叶10 克,炙甘草9 克。3 剂后腹痛全无。二诊处方加党参15 克,黄芪30 克。每次经前服3 剂连服3 个月,跟踪观察,经行正常,腹痛全无。按:本例痛经因肝气瘀滞,血行瘀阻,故方中加柴胡、郁金、香附以舒肝理气,失笑散、艾叶等化瘀暖宫之痛。

2. 室女闭经闭经常见为血热积久,肝肾亏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海干枯所致。例2. 张某,20 岁。患者面目黯黑,形体瘦弱,肌肤粗糙,月经未至,舌质紫伴瘀斑,脉细涩。证属血枯瘀结经闭。治以益气破血,祛瘀生新。方以大黄蛰虫丸加减:党参15 克,生地12 克,山萸肉12 克,当归12 克,黄芪15 克,川芎12 克,赤白芍各12 克,桃仁9 克,红花9 克,炙甘草9 克,大黄蛰虫丸15 克。连服上药12 剂,月经来潮,诸恙悉愈。按:本例因血枯瘀结而致经闭,治以党参、生地、黄芪、当归补养气血,川芎熊、红花等活血化瘀,大黄蛰虫丸通其血闭而化瘀。瘀去则新血自生,故经水来潮。

3. 崩漏 多因冲任不固,经事淋漓,血瘀内留,新血不能归经而突然血崩。例3. 王某,35 岁。患者月经淋漓不尽2 月余。突然下血量多,色紫伴瘀块,小腹疼痛,舌边紫暗,脉沉缓。治以活血化瘀,引血归经。方用四物汤和失笑散加减:太子参12 克,生地12 克,丹皮12 克,赤白芍各12 克,川芎12 克,当归炭12 克,黄芪30 克,黄芩3 克,三七粉3 克(冲服). 按:由于肝郁脾虚,经血瘀阻,血不循经,以致离经之血不能归经,停蓄胞宫而成瘀块,气血痹阻不能畅通,故小腹疼痛。鉴于血崩之症多数郁久化热,故加黄芩、丹皮以清热凉血。连服6 剂,经量减少而止。

4. 习惯性流产 经云:有故无损,亦午损也。通过临床实践,感到治疗妊娠早期漏红不止、色紫暗,运用活血化瘀安胎远优于益气固肾安胎。例4:康某,28 岁。婚后3 年屡孕屡堕。现怀孕第3胎2 个月,腹痛腰酸,阴道流血。量少色紫暗,脉小滑。彩超及尿酶免检查,证实早孕。患者原有盆腔炎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初诊曾予益气固肾安胎,漏红不止。改用活血化瘀,凉血益气安胎法:川芎9 克,当归9 克,红花6 克,赤白芍各9 克,川楝子9 克,黄芪30 克,黄芩6 克。按:孕妇早期漏红不止,治用活血安胎法,目地在于瘀去则胎自安。方中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当归、黄芪益气养血,川楝子、赤白芍、黄芩舒肝凉血,理气止痛。5 剂药后腹痛消失,漏红即止,足月分娩。此外,对孕妇患有癥结,治疗宜遵“衰其大半而止" 的原则,不可过剂。

论文作者:张春霞1 张新莲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  ;  ;  ;  ;  ;  ;  ;  

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论文_张春霞1 张新莲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