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论文_李咏梅

双峰县中医院 417700

【摘 要】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症状进行护理的方式和效果予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30名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对其行以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在接受护理前后组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理状态,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查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护理,患者在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好于护理之前,存在P<0.05;另外,在满意程度上,护理之后满意程度超过了95%。结论:在临床当中,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症状行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的效果,而且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椎管内出血;溶栓;急性心梗;护理效果

在医学临床当中,急性心梗属于较为严重的一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类型,因为这种疾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中必须要积极予以治疗[1]。通常来说,尿激酶是比较常用的溶栓治疗药物。在接受溶栓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很容易会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状,进而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2]。在本文当中,将择取3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30名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6名以及女性患者14名,且年龄均处于57岁到80岁之间,平均数为(73.54±2.11)岁。较为常见的临床体征包括显著的发热反应以及不适呕吐等症状,有的患者还出现心衰的症状。纳入到本文研究组当中的30名患者,均已经过本院的伦理委员会认可以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可以予以研究。

1.2方法

对30名接受研究的患者均测定接受护理之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SAS评分、SDS评分,并详细记录,随后对其行以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在护理进程结束之后再次测定生活质量评分以及SAS评分、SDS评分。具体措施参照讨论。

1.3临床观察指标

结合实际情况,统计30名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组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理状态,分别使用SAS评分表(焦虑自评)、SDS评分表(抑郁自评)、生活质量评分表(包括运动技能、疼痛改善、肢体功能以及排便功能四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只有分数较高的时候,才能证明生活质量比较理想),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查满意程度(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文中,参照数据类型,择取SPSS20.0对涉及数据予以处理,涉及变量的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取t检验;涉及概率的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本文当中认为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护理,患者在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好于护理之前,存在P<0.05。具体数据可参照下表(表1):

另外,在满意程度上,全部患者均在接受治疗和护理干预之后顺利出院,且经过统计,30名患者当中,有29名患者表示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概率约为96.67%,显然,护理之后满意程度超过了95%。

3 讨论

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来看,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在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好于护理之前,存在P<0.05;另外,在满意程度上,护理之后满意程度超过了95%。这一成果也证明,临床当中,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症状行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的效果,而且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另外,该研究成果也在何文姬等人[3]的著作当中得以证明,说明较为可靠。

急性心梗的患者通常临床症状为非常强烈且持续性的胸骨后侧区域疼痛症状,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以及心衰等症状,可能会对生命安全形成较为严重的威胁[4]。目前在临床当中对于该病行以溶栓治疗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措施,它可以很好的改善、治疗患者的出血症状,效果比较理想,另外,椎管内出血症状是在临床当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神经外科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病变位置的运动、知觉障碍等,严重的甚至可能会造成瘫痪[5]。

在本文的研究分析当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了心血管事件方面的护理干预、感觉运动方面的护理干预、疼痛护理、心理干预以及康复护理措施等,另外还在患者临近出院之前和出院之后分别给予了后期指导,叮嘱其始终保证正确且合理的生活方式,予以宣教管理,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约束能力。其采取的措施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心血管事件方面的护理: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在发病两个星期之内就很容易会发生恶性的心血管事件,比方说心脏破裂以及心脏功能不健全等,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后立刻给予24小时心电监测,并且给予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的检测,一旦发生异常,需要立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干预。

其二,感觉运动:椎管内出血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突发性的瘫痪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每天观察患者,确定其意识清醒程度、瞳孔、神经反射等是否正常,并且测定患者的肢体运动机能是否正常。每班护理人员交接之前都需要保证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给予尿管置入以及按摩。

其三,疼痛干预:急性心梗并发椎管内出血症状都是急性的疾病,在几个小时甚至数分钟当中患者就可能会瘫痪,护理人员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判定其变化情况,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全面的疼痛护理,保证患者的疼痛情况不会对正常的治疗干预产生负面影响。

其四,康复护理:结合患者在入院之初进行的心功能评价结果,并参照椎管内出血症状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能力,护理人员为患者打造量身定做的护理方案,协助其展开双侧下肢进行屈伸运动、拄拐行走、轮椅运动等功能性的锻炼指导,保证患者的肢体能够得到运动,另外还需要保证病房内的清洁和干燥,温度和湿度也需要保证合适的范围。

其五,心理干预:急性心梗且并发椎管内出血症状的患者,因为其自身疾病影响,很容易会产生悲观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和患者进行沟通的频率,充分了解患者情绪变化情况,讲解治疗的意义,鼓励患者建立起对抗疾病的自信心,令其能够尽快摆脱消极情绪,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当中,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症状行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的效果,而且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霍金秋,孙亦粉,朱靖,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出血并发症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05):2781-2782.

[2]程丽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02):129-130.

[3]何文姬,鲁闻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6,22(26):277-277.

[4]杨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并发出血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6,24(06):523-524.

[5]陈科玉,邓少娟,陈恩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并发症的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02):156-157.

论文作者:李咏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论文_李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