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_农业论文

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_农业论文

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产业化,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次经营体制上的创新;农业产业化,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自我完善,是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又一个飞跃,是农业种养加、贸工农相结合,农业和二、三产业相结合的整体推进,是促进农村经济上新台阶的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实现农村经济新跨越的有效途径

目前,要实现农村经济的新跨越,关键是要扭转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状况,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顺应这些要求而产生,它的迅速推进,一方面由其本身功能的深化发展及一些行业的融通推进所决定,另一方面由现阶段农村经济环境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农民自身经营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所决定。

1、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一头联结农户、 一头连着市场,保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又发挥了它的优势作用,农民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通过延长产业链,发挥一体化组织的协调功能,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商品生产,使之有序进入市场,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这样就解决了家庭分散经营所带来的农民难组织、市场难进入的问题,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基本上做到按市场需求生产,减少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2、农业产业化,实行合同化管理,贸工农生产各个环节以获得平均利润为前提,形成利益共同体;由此农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不仅可以获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而且通过“以工补农”、“分利补农”,从外部增强农业发展的能力,改变过去那种农业单纯提供原料,加工、流通环节与农民利益脱节,农业比较利益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农产品卖难和生产资料买难时农民缺乏积极性的现象。

3、农业产业化, 通过用工业的办法对农业实行企业化经营和管理,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本地的优势农业资源为基础,抓好农业的立项和可行性分析,科学安排农产品生产计划;其次是把农业生产当作整个产业链上的一个车间来进行管理,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出率,农产品收获后要妥善贮存、精心加工和筛选,提高质量档次,实现增值,最终实现“三高”农业的目标。

4、农业产业化,推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挖掘了农业的潜在能力,也促进了农村中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农业产业化不是单纯的“农业+工业”,而是两者之间的逐步融入。这种融入一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来实现,即把农业和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同一生产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工农业由相互独立、互竞资源到相互衔接、共享资源,一定资源的投入通过推动和带动效应既能促进农村工业发展,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另一是通过构筑有机结合的产业体系来实现,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原料生产,将农业向工业延伸;农村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用工业,将农村工业发展与农业衔接,农业产业化正是属于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和产业体系,它是利益共同体,各环节能平均分享产业链上的利润;它又是有机的产业体系,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当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要实现农村工业与农业高层次的结合,离不开一系列因素的有效推动,包括科技和市场、商业的发达。首先农业产业化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实现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这就要求要努力提高产业链上的科技含量,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更需依赖科技求生存和发展。没有高科技含量的武装,农业产业化的链条不可能延长,生产形不成规模和批量,也就形不成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立足不了市场。其次,农业产业化不是传统农业的延续,它是一种新型的市场经济型的农村经济,生产活动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目标,所以,与之相适应要求建立完善的市场和发达的商业,以保持信息畅通,正确反映市场要求,引导生产。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产值结构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大体占到乡镇企业轻工业产值的60%,农副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乡镇企业的主导产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乡镇企业无疑会担当起“龙头”企业的角色,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将农户与企业、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繁荣。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农业产业化开始起步,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应抓好以下几点:

1、加速市场发育,完善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的发育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的稳定及需求程度则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稳定和规模。总之,市场应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程度越高,对市场的要求也越高。在农业产业化中,市场的波动不是波及一种产品的问题,它会波及到企业,波及到千家万户,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应特别重视市场的发育与完善,促进信息的畅达,正确反映供求的变化、消费购买力的大小,这是政府从宏观上应努力有所作为的。

2、选好“龙头”,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素质, 增强其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在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可以是城市工商企业,也可以是乡镇企业;可以是大型企业,也可以是中小型企业。但无论什么企业,一旦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中充当起“龙头”的角色,都要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组织千家万户经营与统一管理的问题,就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要能准确把握市场的信息,引导农户的生产,还要有足够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再如产业链利益分配问题,则要求企业具有全局长远的观念,不过分追求短期利益。所以,充当“龙头”角色的企业,其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发展和利益,而且关系到农业和农民的利益。龙头企业的素质高、竞争力强,农产品及加工品才能立足于市场、占领市场,整个农业产业化也才能顺利推进,要提高龙头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企业必须不断更新技术,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企业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3、强化合同化管理,建立与农民利益直接结合的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也曾探索和推进过贸工农结合、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但由于加工、流通与农业和农民利益脱节,大量的利润留在加工和流通环节,农民没有真正受益,农业比较利益低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最终,整个产业链缺乏稳固的基础而难以为继。今天,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仍在一体化,仍在整个产业链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由此,目前应充分发挥农村供销合作社的作用,要强化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农村综合性的服务中心,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同时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带头创建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企业,把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于民;乡镇企业应把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作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实行“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和“分利补农”;还应鼓励其他工商企业,外贸企业到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通过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返还工商利润,发展农产品生产。

4、要以市场为导向、本地优势的农业资源为基础, 选准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好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这个“车间”的投入水平、规模水平、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首先决定其产品的数量、质量、成本和效益,进而影响到以此作为原料的加工车间的产品产出状况,进而影响到市场消费。所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首先应该选准农业开发项目,选择的标准一方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则应以本地优势的农业资源为基础;然后,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提高科技含量,建立稳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农场,也可以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千家万户农民,但在生产力布局上必须是实行专业化区域布局,如一村一品、一场一业或一乡一业,由此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主导产业、拳头产品,再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经济规模。

标签:;  ;  ;  ;  ;  ;  

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