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复位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佳智

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复位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佳智

(黑龙江省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211)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40例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40例经治疗临床疗效治愈30例,好转8例,未愈2例,有效率9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保护周围软组织的血供需求,骨折早期愈合奠定了基础,有效保障了肩关节的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复位;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055-02

肱骨外科颈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多较严重,局部出血较多,应特别注意。现对我院收治的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40例手法复位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对手术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4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3±3.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肱骨外科颈肌折诊断标准。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54h,平均25.5±5.6岁。左侧22例,右侧18例。根据X线分析,外展型骨折24例,内收型骨折16例。

1.2 方法

用1%~2%普鲁卡因局部血肿内麻醉。伤员仰卧位或靠坐位,伤肢放于适中位置,即肩关节外展90°、前屈30~45°、外旋45°、肘关节屈曲90°左右。助手一手挽住伤者前臂屈曲肘关节90°,使肱二头肌松弛,一手握住上前臂,缓慢牵引;同时另一人用一布带绕过伤者腋窝并经胸前及背后向健侧牵引,作为对抗牵引,在此牵引情况下,即可纠正成角及旋转移位,以利手法整复骨折端的侧方移位。

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伤员年龄及全身条件等,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

(1)如为右侧肱骨外科颈外展型骨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待助手将两骨折端逐渐牵引拉开时,术者立于伤侧与伤员面向一致,左手掌的尺侧压于两骨折端的内侧,右手掌的桡侧压于肱骨远端的外侧,两手对压即纠正骨折端的外展移位[1];然后术者将内侧左手掌转压于两骨折的前侧,同时将外侧的右手掌转压于肱骨远端的后侧,两手对压即可纠正骨折端的向前成角移位。助手进行牵引随着术者手法动作而配合,先将肱骨远侧段内收,再转向前侧屈曲。当术者将骨折整复满意后,两手压力未松之前,助手先放松一些牵引力,同时将伤肢上臂向近侧端轻轻推撞,使两骨折端互相嵌压挤紧,以利骨折端对位稳定。如系老年伤员骨质疏松,两骨折端未嵌插或骨折端不稳定者,要求手法整复使骨折端变为稳定性骨折,有利于外固定治疗。

(2)如系右侧肱骨外科颈内收型骨折。于助手将两骨端牵引拉开时,术者右手掌的尺侧压于两骨折端的外侧,同时左手掌的桡侧压于肱骨远端的内侧,两手对压即可纠正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内收移位;随即将右手掌转压于两骨折端的前侧,左手掌转压于肱骨远端的后侧,两手对压并使上臂向前屈,即可纠正两骨折端的向前成角移位。若系老年人的非稳定性骨折,在术者手法复位未放松压力之前,将上臂向上撞顶,使两骨折端嵌插或稳定,以利外固定治疗[2]。

(3)在手法复位满意后,一般儿童及青壮年均可用外展架或肩穗形石膏加压塑形固定,以保证骨折端的正确对位。老年患者,不宜采用外展架固定,可改用超肩关节石膏托或蘑菇头放腋下的小夹板外固定,并用三角巾悬吊伤肢治疗,一般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4)在伤员无痛苦的情况下,即可积极开展全身及伤肢肘腕功能锻炼,以利骨折愈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骨折部位愈合及对线对位良好,外形完全美观,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好转:骨折部位愈合及对线对位基本满意,复位欠佳,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未愈:骨折部位未愈合,局部自发性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

2.结果

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40例经治疗临床疗效治愈30例,好转8例,未愈2例,有效率95%。

3.讨论

根据伤员的受伤史,肩部疼痛,肩部活动加重疼痛,肱骨大结节周围压痛明显,肩部X线照片检查即可确诊,且可显示骨折的类型情况,以供治疗参考。对无移位骨折,或2、3型轻度移位的骨折,不需整复骨折。特别老年人的嵌插型骨折,只用三角巾悬吊伤肢,并加强功能锻炼即可[3]。对有移位骨折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特别对青壮年伤员应使骨折移位整复满意。

复位及夹板固定后即可开始行肘、腕关节活动,肩及上臂肌肉的静力收缩锻炼,其作用为消肿、促进静脉回流;通过肌肉挤压,作用于夹板、纸垫,通过布带的约束力,达到慢性复位的效果。伤后三周,局部炎症、疼痛消失,逐渐开始行小范围的肩关节活动,以无痛为度。健手托扶患肢肘部,旋转肩关节。伤后五周,去除外固定,做肩各方向活动,直至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脱位的手法整复[4]。此类损伤为特殊类型,治疗难度较大,一定要在麻醉,无痛条件下,肌肉充分放松,才可复位成功。患者仰卧,胸部宽布带牵引躯干,另助手将患肢在外展90°位牵引,以骨折远端对近端,待嵌插牵出后,术者两手握住肩部,拇指在腋下顶脱位的肱骨头,向上、后、外侧用力,其余四指在肩峰部做支点,协助用力。同时,牵引患肢的助手配合肩部外旋、内收、摇晃等手法,促进肱骨头归位。如听到响声后,将患肢置内收抱肩位,则说明复位成功。再矫正外科颈骨折的其他方向移位,以夹板固定,三角巾悬吊。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愈合率极高,但肩关节粘连、冻结肩是影响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因此功能锻炼尤为重要,要循序渐进。伤后三周,为愈合前期,功能锻炼以无痛为度;六到八周后骨骼可坚强愈合,可大胆的进行各方向活动。

【参考文献】

[1]粱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11):1691-1694.

[2]张洪范.小夹板外固定法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6):136-136.

[3]雷志昌.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268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47-1547.

[4]李玉红.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12):111-112.

论文作者:刘佳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7

标签:;  ;  ;  ;  ;  ;  ;  ;  

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复位的临床分析论文_刘佳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