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砌体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董芳

建筑砌体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董芳

董芳

(江苏南京21000)

摘要:现代建筑的承重结构用以砖砌墙作为基础,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相应变高了,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砌筑工艺的缺点,对砌筑工艺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会跟上时代对砌筑工艺的需求。本文对建筑砌体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施工过程中的不足,探讨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前言

在当前建筑砌体工程中可分为砌砌体、混凝土空心砌体、砌体和钢筋砌体等几大类,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空心砖,在具体砌筑过程中对施工工艺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有效的掌握砌筑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这样才能确保砌筑的质量,使房屋建筑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1建筑砌体的施工要求

建筑质量的好坏直接与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要求,特别是对于砌体施工来讲,其主要结构由砖块与砂浆砌筑而成,这就需要在砌筑过程中要确保砌体结构要具有较好的荷载力,同时还要满足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及灰缝均匀等诸多要求。这样才能确保砌体结构具有较好承载力,同时为后期的装饰工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饱满度达到标准要求的砂浆,可以有效的提高砖块的抗折能力,对砌体整体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灰缝具有良好的均匀度也是在砌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要求,因为一旦灰缝过厚,则会导致墙身出现侧倾的问题,而过薄时还会对砌体间的粘结力和灰缝的平整度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砌体具有较好的承载剪力和水平力的能力,则需要做到上下缝及内外缝之间的有效错开。

2砌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不按要求浇砖

在砌筑工作进行之前给砖浇水,增加砖的含水量是重要的步骤,这个步骤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砂浆水分的关键步骤,这样,砂浆才会保持自己相应的流动性,让砌筑操作者更容易操作砂浆,墙体的灰缝会更加饱满。与此同时,经过湿润的砖块可以增加砂浆的强度,让砂浆作业的环境更加湿润。相关砌筑规范对进行砌筑工作的砖块湿润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即,砖块湿润度必须保持在10%到15%的范围之内,要保持这个标准,就要在浇水的过程中保证水是渗入砖块10m或者 20mm的。浇水的工作不能和施工工作相连接,浇水工作要在施工工作进行之前的一天到两天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使用干砖必须被严格禁止。在实际工程的操作中,要严格按照浇水程序给砖进行浇水工作,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记得这个环节,这是施工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现用现浇的方式不能保证转块的含水量是在标准的规定范围之内的,有时候时间过短造成无法渗入砖块里面,只能停留在砖块表面,形成砖块的水膜,对所砌筑墙体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2.2留槎、接槎不符合要求

抗震性是所有建筑工程必须考虑的问题,抗震性能越高的建筑物更能保障居民的生活,留槎直接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影响,所以在进行建筑施工工作时一定要按照具体的施工情况对留槎的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于此同时也要确保接槎的牢固性。同时,接槎要和砖砌体工程保持在同一时间段上,砌筑发生变化的时候,留槎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邪槎的投影要高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二。在建筑工程不需要或者不允许邪槎的时候,就要考虑直槎。小型的建筑工程没有设置留槎的必要性,大型工程的特殊性就决定了留槎的必要性。现在的许多工程都为了方便直接选择了设置直槎的方式,这种情况相当不规范,也会产生比较大的接槎问题,所以必须得到相应的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3.1施工工艺流程

房屋建筑砌体施工前,不但要明白施工要求、施工工序,还要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严格对施工中用到的材料质量进行把关,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随后才可以按照流程施工。通常是将基础面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依据施工图放出第一块砖块的轴线、砌体边线和洞口线,随后进入制备砂浆、砌体砂浆,铺砂浆、砌体就位、校正、砌筑镶砖、勾缝等流程。

3.2施工技术要点

房屋建筑进入施工流程中,会因施工人员素质、场地条件、施工手法、砂浆理想度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失误,所以重点抓住施工的技术要点,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非常重要。

3.2.1施工洞口留设

砌体施工时,常在外墙和单元楼分隔墙上留设临时施工洞口,方便装修阶段材料的运输和人员的通过。所以施工时为了保证墙身稳定和过洞人员的安全,洞口的留设位置一定要符合规范要求,通常要保证洞口侧边距丁字相交的墙面不得小于5OOmm,洞口的净宽度不得超过lm,且洞顶要设过梁。对那些抗震设防度在9级以上的房屋建筑上留设洞口时,应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合理方案。

3.2.2减少不均匀沉降施工

砌体施工时要严加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发生。若房屋相邻高差较大时应先建高层部分;采取分段施工时,砌体相邻施工段的高差要控制在一个楼层内,且不大于4m;现场施工时,砖墙每天砌筑的高度不宜超过1.8m,雨天不宜超过1.2m。

3.2.3多孔砖砌体施工

要注意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多孔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而砌成的斜搓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1/2;多孔砖因孔洞存在,为避免浇筑圈梁混凝土时,水泥浆流人孔洞造成蜂窝缺陷,故必须对圈梁下面一层多孔砖改砌普通砖,防止圈梁混凝土漏浆。

3.2.4填充墙砌筑施工

一是在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前,为了保证拉结筋不漏放,且拉结筋与砌体水平灰缝一致,应先确定皮数杆,并在皮数杆上标明拉结筋的具体位置。二是应按照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将拉结筋与相应的箍筋辉牢。三是为了使拉结筋易于拉出调直,拉结筋预留应紧贴模板内侧。四是预留完成后,要做到严格检查验收,并做好相应的验收记录。

4砌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要在根本上保证砌筑质量,首先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保证。对进入砌筑工程的所需材料一定要严格把关,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保证其是在规定的质量规范标准之内选材的,最好对即将要投入施工工作的材料反复进行检查,将砌体材料的强度做好有效的保证。最后一点是对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材料的外观一定要符合建筑施工的基本要求,对质量和外观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清理并购入符合标准的材料。

4.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砌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交底,另一方面是技术能力。技术交底工作能满足砌体强度的基本要求。相关的施工操作人员只有对具体的操作技巧,施工方法、施工要求做到完整而且详细的了解,才能保证技术交底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只有实现了交底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的基本目标,施工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4.3改进工艺,优化选择砌筑方法

砌筑工程的质量受所选择的砌筑方法的影响比较大,选择合适的砌筑方式才能保证砌筑工程的总体质量。要对砌体的灰缝进行细心和严格的处理,做好灰缝质量的保证工作,就要选择科学的砌筑方式,并且在现有砌筑工艺的基础上对其

进行改进,让砌筑工作完成的更加容易。

4.4做好检查工作

对施工工程做好完整的检查是施工工作完成之后必须要进行的工作环节,尤其要注意检查工程的关键部位。只要在工程施工工做进行的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就一定要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这样才会减少工程发生危险的概率,不会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5结语

砌体施工技术因具有施工成本低、操作方便、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砌体施工技术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实际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得不到提高,施工强度大、施工效率低的缺点。因此,要发展壮大这一技术,就必须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严必富.房屋建筑砌体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4(06)

[2]佟景来,李春武,刘大勇.浅谈桥涵砌体工程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2013(04)

论文作者:董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  ;  ;  ;  ;  ;  ;  ;  

建筑砌体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董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