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讨_初中物理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培养学生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能力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好奇好问是初中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信息化的社会使他们视野扩展,好奇心越来越盛。但由于多年来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无形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衰退,提出问题常局限于这部分还不懂,那道题还不会做,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的入门,应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积极引导他们质疑问难,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下面例举教学实践中的例子作一些探讨。

一、重视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初中生学习物理,在思维上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思维积极、活跃,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具有好奇心;另一方面受他们学识能力所限观察分析问题仅停留在表面。他们往往在学习有关物理新知识前,已形成了对某些物理知识的认识。这些认识,一部分是课外阅读形成的,另一部分是通过亲身观察、体验而来的。这些观察、体验往往具有局限性、片面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帮助学生跨越思维障碍,使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及时解决疑难,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例如由于思维停滞在感知水平上,有的学生提出:高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向前运动的距离,比低速行驶的相同汽车在刹车后通过的距离大,这能否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要比较相同汽车不同速度的惯性大小,应比较用相同制动力,改变相同速度所用的时间长短。强调没有条件的比较是不科学的,引导学生质疑时应注意在相同条件下去比较某一物理量在不同过程中的变化。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个质疑,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如果说物体的速度大,惯性也大,速度小,惯性也小成立的话,那么速度为零的物体它的惯性也就没有了,这岂不是一个荒廖的结论。所以,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不能决定物体惯性的大小。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明确了原质疑的正确与否。

二、质疑的一般方法

1、因果法:见到一个现象,要习惯于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学习完普通温度计使用后,再拿出体温计,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与普通温度计有何不同,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结构不同的地方进行质疑,学生通过议论大致可提出:(1)体温计内径为什么很细?(2)它的截面为何制成三角形?(3)测温物质为何用水银?(4)它的细管和泡之间为何有一很细的弯管?(5)它的量程为何设计成35℃到42℃?再结合实际使用经验启发学生提出:(6)为何使用体温计前需甩一甩?(7)为何不能用开水消毒体温计?等。如此,通过分析温度计的构造(结果),质疑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而勤于思考的人,头脑就会不断产生问题,这正是最可宝贵的主动学习。

2、比较法: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或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还可以加深记忆。例如将相同的两个圆台形物体放入容器中,它们的底部都与容器底密合(如图)。

倒入水,使它们浸没,引导学生对它们所受的浮力是否相同进行质疑。解决这个问题,是从浮力产生的原因去考虑?还是套用阿基米德原理代公式?通过比较分析,加深了学生对浮力概念的认识,并弄清了不是所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都可以用阿基米德原理代公式去计算。又如力学中的质量、重力和压力,可以让学生对其定义、符号、单位等对比质疑,一目了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情景法:初中生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常要借助于生活中的体验及习惯观念进行思维活动。新教材正是鉴于这一思维特点,在每章节引入时,加强实验与观察形成丰富的物理表象,激发学生质疑,使处在受激状态的学生产生期待认知的跃迁,随实验观察问题发展直到掌握新的知识为止。例如一个生动的揭示大气压强的演示实验。取空矿泉水瓶一个,用不使瓶变形的热水烫热后,迅速旋上瓶盖,用冷水浇之,只听“喀”一声,瓶子瘪了,声形俱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条件、现象、原因进行质疑。让学生提出:为什么用热水烫瓶?为什么要迅速旋上盖子?为什么用冷水浇之?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同学议论瓶子瘪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矿泉水瓶热胀冷缩所致,另一种可能是瓶外压强大于瓶内压强所致。进一步做实验,这次热水烫瓶后不旋上盖,用冷水浇之,瓶子未瘪,即瓶子在实验中热胀冷缩程度很小,从而排除了热胀冷缩使瓶子瘪的可能。再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生活在大气“海洋”中要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引入大气压强概念。

4、分析图象法:新教材课本上有不少插图,它们很能反映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研究插图,从对插图表现的物理现象或过程的质疑,深化课本知识。例如第八章力学中有一位5号运动员正在用头顶足球。这里,足球原来是飞向运动员的,由于运动员用头顶足球受到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飞离运动员。引导学生想象现象发生的过程并对发生现象的始末进行质疑:足球作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顶向空中后又受到哪几个力?足球为什么会落下来?它的运动状态是怎样改变的?质疑使学生对插图不再熟视无睹,而且能激发学生引起趣味性思索,这就使课本知识点通过插图串联起来,提高了学习质量。

5、反问法:正面的问题,反过去又怎样?原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成立吗?例如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反之物体内能增加,是否一定由于吸收了热量?使物体内能增加还有哪些方法?引导学生对命题反问质疑,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严谨、灵活。

6、推广法:从某些特殊情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推广到一般情况中还能成立吗?若能成立能证明吗?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但实验对象总是有限的,实验次数也是有限的,而宇宙是无限的,是不是所有的物理规律都能由个别推广到一般?例如教材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研究“受力物体”的实验基础上,推广到“不受力的物体”,它虽然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但是,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又如,讲完《大气压强》后可引导学生将液体压强公式p=pgh推广来计算大气层的厚度,并对这种推广的正确与否进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公式、定律进行推广质疑,使学生更加明确公式、定律的使用范围,思维得以拓展、活跃。

7、猜想法:人的思维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是学的前提,学是问的继续,因此教师应在指导、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上下功夫,创设质疑的条件与机会,逐步提高质疑的要求,使处在受激状态的学生得以迅速跃迁。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指导得法,学生不仅敢于大胆想象,而且敢于猜想以致创造。例如在学完课本知识后有些同学提出:(1)磁性的强弱除了与磁体本身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呢?与温度有关吗?(2)光在不同物质中速度不同,是不是因为受到不同大小的摩擦力?这些质疑虽不一定十分严密和科学,但这种敢于猜想的可贵品质却是我们需要积极培养的。

三、结束语

质疑的本质是一种否定,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现象、对事物、对课本大胆质疑,并设法获得科学的结论,促使学生通过质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这正是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实施的一个体现。

标签:;  ;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讨_初中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