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国论》看虚词对论述类作文写作的重要意义论文_吴玉珍

从《六国论》看虚词对论述类作文写作的重要意义论文_吴玉珍

(浙江省温州市永临中学,325000)

摘要:近几年浙江省高考写作出现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求会写论述类的文章,论述类文章则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在日常文言文的教学当中发现使用虚词可以较好的表明作者思维的逻辑关系,笔者认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虚词的使用入手。

关键词:《六国论》;论述类作文;逻辑思维;虚词

浙江省高考作文从2015年提倡写论述文到2016年明确提出“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再到2017年“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的引导学生写论述类的文章,三年来,我省高中作文教学已明显倾向于论述类文章的写作。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有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分析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而论述类作文写作要求的提出正是对核心素养的考察与检阅。

在庄平悌老师的《201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问题分析》一文中,他总结了诸多考场作文的问题。在总结具体的教学建议时谈到了“要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一点。①所以如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了笔者心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笔者在教授《六国论》的过程中,发现全文观点鲜明、结构精巧、论证方法多样,对“论述类作文”的写作有着极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第四段文字逻辑严密,说理清晰,情绪连贯,一气呵成,有理有据。从笔者对第四段文字进行了观察,发现这段文字使用了众多的虚词。有关联词、连词、副词、语气词等。这些虚词让文章在尺水波澜之中把“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分论点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接下来我们先来具体的看看《六国论》第四段文字中的虚词,看它们是如何帮助作者把事物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来的。

《六国论》第四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②(苏教版必修二)

笔者筛选了该段文字中对表情达意有突出作用的虚词,约26处,约占该段文字的百分之15。这26余处虚词的使用或表达一定的具体的意义,或表明事物之间的关系,或传递作者如何的情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比较分析,发现这些虚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关联词 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的“是故”、“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向使”、“当与秦相较”的“当”了。这三个词当中体现了两种论证方法,“是故”体现的因果论证。作者认为燕国国主有远大的眼光,固守本国国土,坚持初心,不像魏、楚、韩三国那样割让土地贿赂秦国。正是因为如此,燕国作为战国七雄当中国土面积最小,却能够坚持到最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因果关系的思考,使读者自然对作者提出的“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观点信服。而“向使”一词则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这一论证除了证明作者的观点,更为下文作者表达自己写此文的目的“倘以六国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做了铺垫。正是这些关联词的使用,使得文章脉络清晰,逻辑严密。

2、副词 副词的使用在表情达意这一方面尤为突出。“诚不得已”的“诚”是实在、确实的意思,这里作者对于燕、赵两国灭亡时所处的时代环境进行了分析,因为秦国对另外几国的吞并而直接导致秦国的强大以及两国在时势当中的势单力薄,在主观上,这样的灭亡,两个国家的领导人是没有过错的。作者用一“诚”字表达了他的认可,也表达了他的立场。再来说说“或未易量”的“或”字。在这里是或许、也许的意思。作者进行了假设论证,假如历史按照他的想法再来一次的话,他认为有很大的胜算。历史有千百种可能性,这里只能用商量的“或”,而不能用“必”。用“必”的话,显得作者太自大,太武断,反而使文章失去了公信力。

3、语气词 “哉”、“也”、“矣”、“焉”等几个语气词的使用更是让作者对于历史前因后果的梳理装上了翅膀,前言后语的连贯变得非常流畅自如。“何哉”是作者对于齐国灭亡的提出疑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也”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明确回答,“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的“矣”字是对齐国必然灭亡的惋惜,其中更是有叹其不争的无奈之情。三句话三个句末语气词,像一出自编自导的戏剧,把作者对于齐国选择结交秦国这一错误战略而最终使自己本来强大的国家最终灭亡的结局的悲惨事实的叹息一览无余的展示在读者面前。实在是精彩!

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经常使用,而复句比单句更能阐明事理关系。关联词使用的恰当与否可以反映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善用关联词,写作时就会对某一问题深入的剖析。这样对问题的思考才能达到深层、深刻的层次。熟练的使用关联词来阐述事理关系,就能使论述类文本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擅长副词的使用能够保证语言的准确、严谨。能够使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去讲道理能使论述类作文的问题特征更加鲜明。

“实词和虚词在组织中都有意义:实词可就其自身寻求意 义,虚词就实词和实词的连贯上寻求意义。”“实字的作用 以它本身为限,虚字的作用在它本身以外。”论述类作文追求的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展示,而逻辑思维能力则体现在学生对虚词的熟练使用上。王夫之说过:“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在深化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有个性、差异化的人。而高中生应该多关注社会,学会拥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去学会表达对社会的认识。如何帮助他们清晰、准确的表达,个人认为可以从虚词的使用入手。

参考文献

[1]庄平悌.201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问题分析[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48da30102xbvb.html,2017-11-22

[2]苏洵.六国论.苏教版必修二[s].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3]陈望道.文法简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第63页.

[4]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第65页

论文作者:吴玉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从《六国论》看虚词对论述类作文写作的重要意义论文_吴玉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