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护士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论文_肖丽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调查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探讨社会支持对其职业倦怠影响,验证应对方式在传染科护士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我省综合三甲医院传染科护士126名,通过Maslach 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测量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情况。结果:传染科护士情绪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的职业倦怠均高于杭州常模,且情感耗竭和成就感低落两个维度的职业倦怠还高于美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和积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消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积极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三个维度Z值分别为2.617、2.853、3.214,p<0.05)。结论: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比普通科护士更为严重,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缓解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而积极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作用。

【关键词】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中介效应

职业倦怠于1974年由美国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1],是指个体在工作中体验到的以情感耗竭、身体疲惫、工作热情缺乏、职业成就感降低等为主的一组负性症状,现已成为职业健康心理学重要研究领域。将职业倦怠视作一种静态现象可定义为“个体对职业情境长期卷入而产生的一种身体、心理和情感的衰竭状态”;将职业倦怠视作一个动态过程可定义为:“个体由于工作压力较大或负荷较重而导致职业态度和行为发生负性改变的过程”。Maslach定义最具代表意义,即“从事为人服务职业的个体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人际压力较大、工作不见起色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的症状[2]。”护士“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健康服务”,工作压力较大、工作任务较重,且工资待遇相对偏低、护患关系较为紧张,加之家庭事务繁琐、社会关系复杂,护士成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3]。社会支持概念源自上个世纪60年代精神病学研究领域,最初被视为个体从其所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各种支持性资源。肖水源将其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即客观存在的、实质性的支持,包括物质的援助、社会网络的存在和团体关系的参与,如金钱资助、分担劳动等;主观支持即主观感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即个体因受到尊重、获得理解而产生的情感满足,如耐心倾听、情感回应等[4]。无论客观支持还是主观支持,都需要个体主动去获取,即对支持的利用。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可以有效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状态[5,6,7],社会支持水平低下的个体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个体不易产生职业倦怠。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处理应激事件而形成的系列行动策略,在外界应激和个体身心反映之间充当中介变量[8]。个体面临应激事件以后可以选择主动求助、解决问题或者被动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其中求助和解决问题属于积极应对方式,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属于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可以有效化解内外压力,缓解应激状态,降低职业倦怠水平;消极应对方式导致不良事件累积,紧张情绪难以排解,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研究发现,积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负性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正性相关[9,10]。本文旨在了解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探讨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影响,并验证应对方式在传染科护士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我省综合三甲医院传染科护士126名,其中男性21名,女性105名;年龄24-41岁,平均(32.17±5.62)岁;护龄2-23年,平均(10.76±5.49)年;中专学历29人,大专学历58人,本科学历36人,研究生学历3人;护士27名,护师51名,主管护师42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任护师2名;在婚97人,非在婚29人。

1.2 研究工具

1.21一般情况调查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传染科护士年龄、性别、学历、护龄、职称、婚姻状况等人口学资料。

1.21职业倦怠——Maslaeh倦怠量表(Maslaeh Burnout Inventory,MBI)

(1)Maslaeh倦怠量表具体包括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低落三个分量表。(2)情感耗竭包括5个条目,测量个体情感资源的消耗情况;人格解体包括4个条目,测量个体对服务对象的负性态度;成就感低落包括6个条目,测量个体对自身工作成就的评价。(3)量表采用利克特7分等级计分,回答从“从来没有”到“非常频繁”,依次记作0-6分。(4)三个分量表得分为各自条目得分之和,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采用正向计分,得分越高则倦怠程度越重;成就感低落采用负向计分,得分越高则倦怠程度越重。

1.22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可以细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2)客观支持包括条目2、6、7;主观支持得包括条目1、3、4、5;支持利用度包括条目8、9、10。(3)条目1-4和条目8-10,每个条目选一项,选择1、2、3、4项对应计1、2、3、4分;条目5分为A、B、C、D、E五项,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五项总分为条目得分;条目6和条目7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以来源个数作为条目得分。(4)社会支持总分为10个条目计分之和,介于12-64分之间,得分越高则社会支持情况越好。

1.23应对方式——应对方式问卷

(1)由肖计划编制,共有62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以及合理化六个分量表。(2)每个条目回答分“是”或“否”,分别计 1分或 0 分。(3)解决问题包括12 条目,得分0-12分;求助包括10条目,得分0-10分;自责包括9 条目,得分0-9分;幻想包括10条目,得分 0-10 分;退避包括10 条目,得分0-10分;合理化包括11 条目,得分0-11分。

1.3研究方法

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进入科室发放问卷,以中性无暗示的解释语进行指导。护士集体作答,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26份,回收有效问卷126份,问卷回收率100%。

1.4数据分析

问卷统一编码录入,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职业倦怠情况

结果显示,传染科护士情绪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得分分别为(28.15±11.02)分、(7.53±6.39)分、(32.49±9.76)。与美国常模[13]相比,除人格解体差异不显著以外,传染科护士情感耗竭和成就感低落两个维度的职业倦怠均高于美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杭州常模[14]相比,情绪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职业倦怠均高于杭州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社会支持情况

结果显示,传染科护士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利用度得分、社会支持总分依次为(8.57±4.10)分、(21.96±4.26)分、支持利用度为(8.01±1.63)、(39.48±6.79)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应对方式情况

结果显示,传染科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依次为(2.01±0.49)分、(1.24±0.51)分。与国内常模[16]相比,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传染科护士情感耗竭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和积极应对均呈负性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性相关。与客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相关性在0.01水平上显著;与支持利用度相关性在0.05水平上显著;与主观支持在0.1水平上显著。传染科护士人格解体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和积极应对均呈负性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性相关。与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相关性在0.05水平上显著;与主观支持相关性在0.1水平上显著。精神科护士成就感低落与与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和积极应对均呈负性相关;与主观支持和消极应对均呈正性相关。与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相关性在0.01水平上显著;与社会支持总分、消极应对相关性在0.05水平上显著;与主观支持在0.1水平上显著;与客观支持相关性不显著。

3.讨论

本文借助Maslaeh倦怠量表对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传染科护士情绪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的职业倦怠均高于杭州常模,且情感耗竭和成就感低落两个维度的职业倦怠还高于美国常模。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受到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影响,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呈负性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情况呈负性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情况呈正性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在精神科护士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中发挥中介效应;在社会支持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在社会支持与成就感低落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11,12]。

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较为严重,不仅高于北美护士职业倦怠水平,也高于普通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社会支持可以有效缓解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护士职业倦怠越轻;社会支持水平越低,护士职业倦怠越重。Demir[13]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降低护士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情况,有效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家人理解、朋友关心等支持可以降低护士情感倦怠;领导认可、同事互助等支持可以缓解护士人格解体;患者配合、家属感激等支持可以提升护士成就感。积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情况呈负性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情况呈正性相关。赵丽俊[14]研究显示,面临应激状态能够主动求助和解决问题的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轻;采取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容易出现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经常自责的护士容易出现成就感低落。

积极应对方式在传染科护士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中发挥中介效应,社会支持直接影响护士应对方式的选择而影响职业倦怠的程度。社会支持资源缺乏的护士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处理应激事件,逃避问题,工作压力不断堆积,负性情绪难以排解,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社会支持资源丰富的护士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主动解决问题,调动各种资源,主导寻求帮助,及时梳理工作压力,有效缓解负性情绪,不易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护士身心健康,还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甚至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缓解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维持护士身心健康,一方面需要加强传染科护士社会支持,为其构建一个家人理解、朋友支持、同事互助、领导鼓励的社会支持网络,充分调动社会支持资源,有效缓解工作压力,避免职业倦怠发生;另一方面需要鼓励传染科护士积极应对工作压力,使其敢于直面问题、主动寻求帮助、及时解决问题、释放负性体验,防止压力堆积,避免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Freudenberger.Staff burnout[J].Soc Issues,1974(1):159-165

[2,7,13]Maslach C,Schaufeli WB,Leiter MP.Job burnout[J].AnnuRevPsychol,2001,52:397-402

[3]李超平,时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4]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84-187

[5]Fothergill A,Edwards D,Burnard P.Stress,burnout,copingand stress management in psychiatrists:Findings from asystematic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2004,50(1):54-64

[6]叶一舵,申艳娥.应对及应对方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25(6):755-756

[8]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85.

[9]乐燕.护士职业倦怠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06,13(1):27-29

[10]周彧,张黎明.京穗两地护士工作倦怠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296-297

[11]叶志弘,骆宏,姜安丽.杭州地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常模与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7-209

[1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3] Demir A,Ulusoy M,Lusoy MF.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burnout levels in the professional and private lives of nur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3,40(8):807-827.

[14]赵丽俊,许冬梅,赵志耘.精神科护士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焦虑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1):1015-1016

论文作者:肖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传染科护士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论文_肖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