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预防分析论文_段立志

湖南省湘潭县人民医院 411218

【摘 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在医院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评价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间开具的43例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处方单,评价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应用类型,并记录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处方单中包括用药时间错误16(37.21%)例,联用错误18(41.86%)例,重复用药9(20.93%),并且本次研究中所有不良应用处方单均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用药事件,主要以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居多。结论:在对临床上抗菌药物进行应用时,选择合理的方式对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规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这对于改善药物应用和药物的合理应用来说都有积极意义,所以在进行临床用药管理时,应当着重于抗菌药物的管理,这样才能降低不良用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临床药师;合理用药管理;用药效果

在药房进行抗菌药物的患者中,由于患者的病症和个人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服用依从性往往较差[1]。这类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往往没有按照医嘱坚持合理服用药物,这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还有可能在抗菌药物的影响下,出现不同程度的用药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不适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药物资源浪费[2]。所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对于抗菌药物的具体应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关注和调整。本次研究中,分析抗菌药物在医院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评价其预防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间开具的43例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处方单,记录用药名称和用法用量等状况。

1.2方法

不合理用药主要由医务人员对用药的剂型和用法用量进行记录,并观察处方上是否发生缺少签名和印章的情况。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记录所开具的药物在应用剂量上是否存在超量应用或少量应用的状况。

1.3 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存在的用药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用药时间错误、联用错误、重复用药。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而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用药合理性等数据资料均应用率(%)的形式表达,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方案。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处方单中包括用药时间错误16(37.21%)例,联用错误18(41.86%)例,重复用药9(20.93%),并且本次研究中所有不良应用处方单均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用药事件,主要以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居多。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合理性对比

3讨论

抗菌药物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临床预防感染或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但由于抗菌药物的特殊性,如果长期且大剂量的应用抗菌药物,就会导致患者机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3]。这种状况不仅难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会影响患者自身的身体机能,所以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有必要做好相应的药学干预,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最大程度的优化患者的康复状况[4]。

而用药不良事件的解决方案可以从药学干预入手。药学干预主要是保证医院进行日常医疗活动的基础措施之一。现代药学干预主要是需要保证抗菌药物的供应和做好抗菌药物保管工作,还应当从药物归纳的角度对医院的各项医疗活动进行支持,所以对医院药事工作做好相应的管理,也是保证医疗工作质量的基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对患者介绍相应的知识,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患者病症的发病原理及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指出可能导致患者病症发生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遵医嘱其指导进行抗菌药物应用,且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明确表示患者及家属不可自行调控用药剂量,使其了解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并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除此之外,教师应当不仅与医生做好抗菌药物的应用沟通,还应当深入病房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相关药物的过敏史和既往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做好查房和会诊工作,了解患者病情。从要学的角度对临床医师的治疗进行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为患者开具最为优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而对于老年人群和危重病症人群,应当做好相应的药学监护,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5]。

而药师在开展干预时,医院应当对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科学指导,开展相应的政策宣传,指导药物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用药知识学习,同时派遣资历较深的临床药师,讲解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和不健康应用的危害,这样能够提高医师以及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意识,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用药随访,药师在患者出院后,应当对患者进行延续性的用药,随访定期采用相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配合用药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在进行随访过程中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联系,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及不良反应,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在对临床上抗菌药物进行应用时,选择合理的方式对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规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这对于改善药物应用和药物的合理应用来说都有积极意义,所以在进行临床用药管理时,应当着重于抗菌药物的管理,这样才能降低不良用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小群.中药饮片处方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04):79-80.

[2]管涛,董永强.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12(09):2204-2206.

[3]霍铭.分析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及其用药合理性[J].中国处方药,2017,15(05):42-43.

[4]席璐.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10):25-26.

[5]王燕.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5,28(03):516-517.

论文作者:段立志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0

标签:;  ;  ;  ;  ;  ;  ;  ;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预防分析论文_段立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