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对临床治疗的作用论文_钟平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对临床治疗的作用论文_钟平

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 431600

【摘 要】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对临床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主要针对性病门诊及妇产科和神经内科住院者,常规抽取静脉血,用梅毒酶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检查。结果:在所有检测患者中确诊为阳性的有31.5% 。结论:采用ELISA法检测梅毒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结果客观、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梅毒初筛和确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能够帮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及时治疗,早日康复。

【关键词】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治疗;作用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染性疾病,苍白螺旋体在体外干燥条件下不易生成,一般消毒水和肥皂水均可杀灭,但是耐寒力强,4℃可存活3天,--78℃保存数年,仍具有传染性。据统计近年来,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梅毒的防治工作也成为目前重要的社会和医学问题。为了防止医院感染,梅毒抗体检测不可避免的成为检验科常规检查之一,而检测结果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梅毒病毒感染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标本与资料主要来源于门诊定期检查者和住院患者。检验科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ELISA)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20010057),均按照说明书,在有效期内使用。

1.2检测方法

抽取就诊者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半径10 ml,3000r/min,离心10min,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应用ELISA法,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采用日本伯乐公司酶标分析仪检测。

1.3 检测结果

S:待测样本的OD值

当S≥cov,说明该待测样本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为阳性。

当S≤cov,说明该待测样本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为阴性

2.梅毒的传播途径

2.1 直接传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直接传播,占95%,1年内传染性最强。

2.2 垂直传播:患梅毒的孕妇可通过妊娠期胎盘感染给胎儿,引起先天梅毒,一般先天梅毒儿占死胎的30%左右。若胎儿通过软产道感染则不属于先天性梅毒。

2.3 间接传播:少数病人可因医源性途径等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粘膜而间接感染,如接吻、哺乳、接触梅毒患者的日常用品等。此外,个别病人可通过输血而感染。

3.梅毒的治疗方法

3,1 早期梅毒

选择青霉素80万单位肌肉注射,一日2次,连续10天为一个疗程。青霉素过敏者口服强力霉素100㎎,一日2次,连续15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病程超过2年的梅毒,二期复发的梅毒

选择青霉素80万单位肌肉注射,一日2次,连续20天为一个疗程。青霉素过敏者口服强力霉素100㎎,一日2次,连续30天。

3.3 心血管梅毒

如有心衰首先治疗心衰,待心功能代偿时,从小剂量开始肌注青霉素,以避免吉海反应造成病情加剧或死亡。

3.4 神经梅毒

每日静脉滴注480万单位一次,连续10天,停2周后再重复1次。

4.梅毒感染的危害性

4.1梅毒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由于人们对优生优育的重视,产前检查成为孕妇的必需项目。一般孕妇感染梅毒病毒,通过胎盘将螺旋体传播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死产或分娩先天性梅毒儿。若胎儿幸存,病情也会严重。早期表现为皮肤大疱、皮疹、水肿、鼻塞、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而晚期症状多出现在2岁以后,表现为楔状齿、鞍鼻、间质性角膜炎、骨膜炎、神经性耳聋等。病死率及致残率明显升高。因此,建议孕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推迟计划妊娠时机,告之孕妇危害性,权衡利弊后选择终止妊娠,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痛苦。

4.2梅毒感染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梅毒感染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脑脊液异常,出现蛋白和淋巴细胞增多,出现脑膜炎的症状或神经麻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颅内压升高、视神经萎缩、脑卒中、麻痹性痴呆等。

5.讨论

梅毒是危害人类健康较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解放初期我国已经基本消灭了梅毒,但改革开放以来梅毒又死灰复原,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梅毒螺旋体的主要致病因子包括12种膜蛋白和几种溶血素,侵入人体后经过3周潜伏期发病,出现硬下疮,即一期梅毒。若不治疗或治疗不当,螺旋体浸入血液循环后形成全身的炎症,出现扁平湿疣等症状,即二期梅毒。三期梅毒为晚期梅毒,一般在感染后4-5天出现损害。病变为梅毒疹和树胶样肿,会侵犯到皮肤、粘膜、骨骼,10~20天后可侵犯心脏血管与神经系统,从而引起主动脉炎等。

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也可以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进入机体,经过淋巴和血液系统扩散到全身,引起全身性疾病,几乎可浸犯各脏器和组织。梅毒螺旋体可分泌粘多糖酶侵害血管壁基质成分,造成管腔闭塞性动脉炎、动脉周围炎及坏死,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因此,梅毒抗体检测是实验室诊断梅毒的主要依据。我们要认真配合临床,提高检验的准确率,达到早期诊断、治疗的目的。因而,选择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的梅毒检测方法有助于梅毒的诊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梅毒感染人体后可在机体产生两种抗体,一种是抗螺旋体抗体,又称特异性抗体;另一种是能够以广泛分布于生物组织中的类脂抗原发生非特异性反应的抗体。特异性抗体主要是梅毒早期感染的指标,在检测一、二期梅毒及潜伏期梅毒时,其敏感性等同于TRUST\TPPA,特异性更高,有助于早期梅毒的明确诊断,可疑先天性梅毒诊断中,因其抗体检测的特异性,对梅毒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波,3种梅毒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

[2]郑中波,我国的性病流行状况及其分析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6,2

[3]龙振华,梅毒血清学与临床 中华内科杂志,1994,3

[4]付均显,基因重组抗原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评价 南华大学学报,2004,32

[5]李鹏,医院患者人群中梅毒抗体的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4,3

[6]钟惠霞,3种检验方法对梅毒诊治的临床价值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15

[7]甘晓协,3种梅毒抗体检验方法的比较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12

论文作者:钟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  ;  ;  ;  ;  ;  ;  ;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对临床治疗的作用论文_钟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