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舒适护理对改善心肌梗死患者感染控制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论文_张金凤

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中心卫生院 256653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改善心肌梗死患者感染控制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本次69例研究对象选自于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中,行常规护理的34例为常规组,另实施舒适护理的35例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SF-36各维度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感染控制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心肌梗死;感染控制;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408-01

心肌梗死多因冠状动脉持续性缺氧、缺血所致心肌的坏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1]。本文主要分析舒适护理对于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感染率、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意义,并作如下报道: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的对象

本次69例研究对象均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其中,行常规护理的34例为常规组,本组18例男性,16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2-78岁,平均(58±2.69)岁。另实施舒适护理的35例为研究组,本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1-77岁,平均(57±2.31)岁。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且两组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进一步研究。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对症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饮食干预、吸氧护理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给予患者舒适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应详细为入院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房的规章制度,医院设施;同时,护理人员应控制病房内温度在22℃-25℃之间、湿度在50%-60%之间,同时,每日至少通风2次,每次通风时间控制在30min。护理人员还可在病房内摆放新鲜的花束、盆景等。

日常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更换床单、被褥等,并以患者的舒适为前提,调整床位的角度;护理人员还应协助患者进行体位的变换,以防发生褥疮。在进行吸氧治疗时,护理人员还应详细为患者讲解吸氧治疗的目的、应注意的事项等,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湿化瓶地进行更换,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和湿润,以免发生肺部感染。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及时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并嘱患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仔细评估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并根据评估的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系统性的心理干预;对于有紧张、恐惧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谈,鼓励其将内心的恐惧诉说出来;同时,护理人员也可通过交谈、抚触、聆听等方法帮助患者重新树立起治疗的信心。对于有孤独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告知家属亲人陪护和探视,对于缓解患者孤独、提升患者治疗与护理主动性的重要性。

健康宣教:由主治医师与责任护师开展针对心肌梗死的讲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急救的措施等。

科学的运动指导: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等为患者拟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如慢跑、步行、打太极、游泳、健美操以及骑自行车等;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运动不可过量,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3效果评定

记录两组护理后感染情况、平均住院天数等;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两组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具体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以及活力等五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同时,采用本院自行设计和拟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情况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在86分及以上为基本满意;分数在65-85分之间为较满意;分数在65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基本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组例数×100%。

1.4数据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的数据用( ±s)表示,计数的资料例数用(n)表示,率用(%)表示,比较具备统计学的意义时,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后感染发生情况

研究组经护理后仅出现1例感染褥疮,感染率为2.86%;对照组出现3例褥疮、3例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7.65%,组间比较,P<0.05。

2.2对比两组护理后平均住院天数

研究组护理后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11±1.26)天,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2.36±2.05)天,组间比较,P<0.05。

2.3对比两组护理后SF-36各维度评分

研究组护理后心理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及活力等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4对比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护理后18例基本满意、15例较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94.29%;对照组护理后13例基本满意、14例较满意、7例不满意,总满意度79.41%;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心肌梗死的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且病死率较高,因此,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的同时,还应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控制感染、提升治疗疗效。舒适护理作为现代化新兴的护理模式,其是在满足患者舒适度、合理需求的条件下,给予患者针对性、整体性及科学性的护理服务,以达到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上的愉悦[3]。本次研究中,实施舒适护理的研究组,其护理后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SF-36各维度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吴兰平等[4]研究结果相符;提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开展舒适护理服务,除了能够提升患者舒适感以外,还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几率,确保患者生活的质量,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不仅能有效控制感染,而且还能提升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解坤.舒适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2):2395-2398.

[2]孙静,高磊,黄睿.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260-262.

[3]廉幼军.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9):2682-2683.

[4]吴兰平.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响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0):184-185.

论文作者:张金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分析舒适护理对改善心肌梗死患者感染控制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论文_张金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