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规划过程中的河道整治策略探讨论文_1李亚鹏,1张文杰,1徐雪飞,2安慧

水利规划过程中的河道整治策略探讨论文_1李亚鹏,1张文杰,1徐雪飞,2安慧

1威海市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2威海市城乡规划编研中心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在水利规划过程中,河道是其重点,利用河道整治的方法,实现河道工程整治,满足水利规划的基本要求。本文研究了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特点,根据河道整治的标准,分析河道整治策略。

关键词:水利规划;河道整治;整治策略

前言:河流整治是水利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水利建设项目中,河道是其最关键的部分,河道的相关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对经验进行不断积累,采用科学的方式,以便顺利开展整个河流管理工程,更要对其治理方式进行不断改进和更新,为所有工作推动更好的应用模式,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节约投资成本,促进水利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河道的有效整治,不但可以提升周围环境的质量,稳定水资源,还能够提高沿江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为此,有必要研究水利规划过程中河道整治的策略。

1简述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特点

由于受水沙长期冲击的影响,河流纵横断面边界不断变化,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必须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有必要充分考虑动态河流的水势及类型,河流水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特别是弯曲的河段,经过人工整治后,会引起水情流势产生变化,河流上下游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河道整治的后续性比较强,我们有必要在河道整治时,对河道的演变发展进行密切关注。在护摊护岸的险工段,因为河水的冲刷作用明显,水深流急,弯曲度也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刷后变大,水下整治的难度较高,可以通过抛石护脚来稳固护岸基础。

2简析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标准及原则

2.1河道整治的协调性标准

水利规划治理河道时,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河道附近的自然环境,河道整治需要与环境保持协调,促使河道整治尽量符合自然要求。现如今,在河道整治过程中,为了保证河道整治满足协调标准,应尽量选择具备生态特性的材料,以此来化解河道整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

2.2河道整治的定位准确标准

河道整治不但对城市建设的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和水利规划的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针对河道的整治,提出准确定位的标准,要求在整治河道的策略中的每项定位都要满足相关的准确度,保障河道整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于河道生态恢复能力的提升,以及河道环境质量的强化而言,河道整治定位准确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3河道整治的多样化标准

多样化标准是河道整治的重要标准,在水利规划河道治理策略中的重要作用非常显著,为推进河道工程的优化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为了保证河流的多样性,提高河道系统的稳定性,水利规划中的河道治理,需要达到多样化的标准,不但要符合自然生态的多样化要求,还要保证水流多样化的状态,使得河道整治具有多样性的选择,消除过去单一的治理方式。

2.4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

全面规划、综合利用;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均是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对各方面要求要进行统筹,妥善处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而全面的协调,做到明确有效,即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对河道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具体分析,依据河道的实际现状进行规划,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即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整治规划不仅要考虑近期要求,还要考虑远景目标,明确轻重缓急,有计划实施,即远近结合、分期实施。

3分析水利规划中的河道整治策略

3.1合理规划、科学布局

为了保障河道整治效果,要科学的进行统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必须充分考虑容易出现问题的河道(冲刷、河道堤线、垮塌的重点段),形成完善的统筹机制,以合理恢复河道流向,形成自身功能作用,保障河道的天然性。此外,还要根据河道形态,全面规划设计河道的新建筑物工程,避免由于工程影响而导致防洪能力降低。此外,必须减少在水利规划过程中丁字坝的使用率,对于必须得使用丁字坝的,水流和水坝轴线的角度必须控制在30度以内,以有效保障河道附近建筑及耕地不会受到影响,并确保堤坝防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河道转弯处,要做好科学规划,确保形成光滑的抛物线,保护河流生态,形成整体协调的生态系统。还要科学、合理的保存河道弯曲处可能产生的部分浅滩,以便形成较强的堤防抗洪击能力,除了这些之外,还应对河道断面、平面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以充分的发挥各部分效果。在河道整治中要突出重点、有主次、分批次进行重点工程建设,对于河道整治中像护岸等所需的工程材料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投资。综合治理重点区域,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对于容易发生险情的区段进行优先治理,使城市的防洪安全得到保障。

3.2对生态水利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运用

生态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主要指的就是河道周围的自然环境,在进行河道整治时,必须要做到因势利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且应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科学、合理、有效运用河道生态治理,能够根据情况在河道种植菹草、伊乐藻、苦草、以及黑藻等沉水植物,这些沉水植物可以有效转换水或污泥中的营养植物,如钾、磷、氮等,对必须微量元素含量和水体N、P、K进行全面降低,构成快速的周转速度,全面控制浮游生物生长,提升水体质量实现自身净化。利用水生物的养殖如放养鲢鱼、鲫鱼等也可以提升河道环境,更深一步改善水体质量。

3.3强化河床护底工作、河道护岸工作

河道受到水流长期的作用,会被洪水冲刷,降低岸坡的抗冲能力,为了保障河道护岸安全,必须全面做好护岸工程,通常护岸工程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结构性的,另一种是非结构性的,应对混凝土、水泥土、抛石、以及浆砌石等进行合理选择使用,以此来提升防护能力,防止岸坡破坏,并产生水土流失。

3.4对河道防洪标准进行确定

防洪泄洪是河道最重要的功能,应对河道整体进行划分,并确定各地区的防洪标准。想要有效处理河道问题,只有全面制定防洪标准,划定重点保护对象,保障河道防洪能力,最终保障防洪保护区的安全。需要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因素如政治、社会、经济的方式,来确定长短适宜、远近融合的防洪标准。为进一步细化河道断面的设计,应根据河道的功能定位和当地生态环境以及景观的要求,选择不同标准的洪水流量,如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流量等。如果河道有通航要求,应按规定的通航保证率从综合历时曲线所选取的相应水位。综合历时保证曲线根据多年水文资料统计的日平均水位进行分级计算得到。通航保证率则根据航道等级和航道的自然条件等选定,1-2级航道一般取为大于等于98%。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规划过程中的河道整治,必须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考量,并与河道流量变化规律及变化因素相结合,根据河道两岸用水现状、河道附近的实际现状及河道上、下游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有效的策略进行河道整治,将河道整治工作真正落实,保障水利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高亮,董建辉.浅析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工作[J].水利工程,2016,29(22):274-276.

[2]郑超雄.农村河道现状与综合整治研究[J].农村水利建设,2016,21(24):194-195.

[3]李玉洁.浅析城市河道整治工作[J].城市生态环境,2014,13(25):178-179.

[4]黄嫣然.试论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7(14):251-253.

[5]高磊,李红莉.关于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探讨[J].北京农业,2012(12):262-263.

[6]傅强.城市河道现状及治理规划措施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2):30-31.

论文作者:1李亚鹏,1张文杰,1徐雪飞,2安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  ;  ;  ;  ;  ;  ;  ;  

水利规划过程中的河道整治策略探讨论文_1李亚鹏,1张文杰,1徐雪飞,2安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