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市)外贸公司经营模式的选择_市场竞争论文

论地方(市)外贸公司经营模式的选择_市场竞争论文

论地(市)外贸公司经营模式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模式论文,外贸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地(市)外贸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在地(市)外经贸委的领导下,有一个进出口公司。该公司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还有无进出口经营权的专业外贸公司(茶叶、土产、畜产、轻工、粮油、食品、服装)等。这些公司,都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拥有一切费用开支和负债、投资经营权,出口使用进出口公司的全套单证。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为推动发展地方的外向型经济(开展对外贸易,搞一来一补,发展外资、外经企业等),起过巨大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下,面对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它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地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更不能适应按国际惯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并且严重阻碍着自身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它迫使新的经营模式产生。新的经营模式是联合各专业公司,以进出口公司为龙头,作为大法人。取消各专业公司的法人地位,保留现有各公司相对独立、灵活的经营性。

一、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企业的实力较量和产品对市场的占有。国家在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推行市场经济的力度。这时,不管你是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不论你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要接受市场的挑战和检验。市场可以给你带来机遇,带来财富,也可以让你破产关门。因为市场经济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这样资源才能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二、企业营销策略的变化

外部环境变化给外贸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企业市场营销观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深化到社会营销观念,并强调市场营销管理,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设计市场营销组合。细分市场,对市场进行精细管理,精细就是让你的特有优势得以长足发展。从销售模式来看,企业最喜爱并选择的市场模式是,生产者——消费者或者生产者——零售商——用户。作为处于中间环节的外贸公司,自然应该需要重新定位。

在西南地区,曾经作为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出口的拳头产品——野生清水笋,无论县级公司、地(市)公司、省级公司都在经营,现在由于没有自属或合资加工厂的公司,因而稳不住货源,无法适应市场的短期变化,所以都放弃了这个市场。今年的行情更是如此。可见有了自己的加工实业,就可以改变外贸公司中间环节的地位,就可以参与市场竞争。

三、外贸公司的发展趋势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日趋规范的情况下,处于中间环节的外贸公司,其发展趋势是:(1)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大公司,可以向综合商社发展(如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等)。(2)有一定实力和机会的,可与外资、内资进行合资合作搞资金、技术较为密集的出口导向型加工企业和零售商业。(3)有一定能力自己可搞一些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4)另一种被大公司大企业兼并,作为该公司的外贸部门。(5)经济效益不好,资不抵债的,接受破产的现实。其实,外经贸部根据我国国有外贸企业自身发展缓慢和存在实际问题,在1991年就有针对性的提出:外贸企业要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的发展战略。前两者是基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业化和集团化,所谓的国际化只能是无本之木。外贸发展的大趋势,已决定现行模式不适合市场竞争。

四、国家大经贸政策的实施

外贸企业如不集中财力、物力搞一些有规模的技术先进的加工制造实业,在市场竞争中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国家对大经贸战略的实施,会给更多的生产型企业赋予进出口经营权,同时企业也在推行高投入、高产出、规模实业化经营的策略。这给外贸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营困难。企业会避开外贸这个环节直接走向国际市场,由于少一道外贸环节,它不仅可以获取较多的经营利润,而且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利于经营决策。工贸企业在这方面的竞争优势已经显示出来,前面提到的传统大宗产品市场丢失就是如此。计划经济时是靠行政等非经济竞争手段来协调经营,在市场经济下,只能靠经济手段、投资这条纽带来连接,进行合理分配资源。要想继续经营这些产品,只有进行投资、参股、控股,这样货源稳,才谈得上开拓市场,增加收益。显然目前的经营模式是无力与工贸企业相竞争。

五、县级外贸公司的启示

县级外贸公司处于县级小城市,论经营商业的批发、零售业务不如国有商业和个体零售商业;论收购农副产品不如供销合作社点多面广,不如私营企业、个体户那样勤劳。长期作为长线的“称杆”业务,收购当地资源农产品,并主要向省、地(市)两级外贸公司调供,过去作为赖以生存的货源优势,很快就失去了。走实业化道路,创办自己加工企业,稳定出口、调供货源,就成为生存的迫切需要。而外贸企业同其他行业相比的优势在于实践了外贸,熟悉了外贸,就应该以外向型产品加工出口作为发展目标,国际市场竞争虽然渐趋激烈,但市场回旋余地大,从另一个角度看,粗级加工品、半制成品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有企业在加大转换经营机制,一部分下岗人员会去思考运作,乡镇企业也会紧抓不放,为什么国际市场能有一席之地?这是国际分工的结果。县级外贸公司经过几年的苦苦探索,两级化已经显现,大多数有自己的加工厂、产品以外销为主;效益都看好,企业实力也得到较大的增强。相反,仍然停留在原来经营模式上的,现已是惨淡经营,步履维艰,可见新办实业之重要。而地(市)专业外贸公司所处的地位,经营业务等同县级外贸公司有着许多极为相似之处。但有一点却很不相同,那就是地(市)专业公司从事外贸的广度、深度、经验、客户、熟悉国际市场、资金运筹都比县级公司要强。这一点是需要发扬的。

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要有自己的外向型经济实业,有了实业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才能较好发展。而旧模式正是缺少这种优势。

六、外贸公司的较佳选择

外贸公司的较佳选择是:(1)自办和合办出口导向型产品加工企业。(2)外贸主营业务,以出口自属加工企业的产品为主,并逐渐扩大成为出口的拳头产品。(3)有商场的向零售商业(仓储式平价商场、连锁商场)发展。(4)继续保留和发展服务业务。(5)逐步走向集团化道路,条件成熟后还可涉足其他投资。

走实业化经营需要一定资金。经过几年各自实践,在市场竞争中,各公司已感到力不从心,靠单个公司的实力很难适应今天的竞争,无论是开拓外贸业务还是搞产品加工或发展零售商业,都面临资金、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的严重制约,同时也只能停留在过去小规模、小改小革上散、乱、差,低水平重复建设状况仍然无法改变,转到规模实业化经营很困难,所以需要联合起来,壮大实力,共渡难关,迎接挑战。

联合后怎样突出发挥优势?选择进出口公司为龙头,主要是发展外向型商品经济是外贸的重点,也是方向,也是外贸企业在市场定位后的较佳选择,是外贸的发展战略,也与国家大经贸战略的实施相一致。通过上面分析,外贸企业搞外向型经济才是外贸企业的长处和优势。也是摆脱目前困难的突破口。融资上的多渠道、多形式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的,将来也才可能形成规模经营优势,才有带头产业的形成。而进出口公司在出口贸易方面的综合素质,实力比其他专业公司强些,所以选择进出口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就在于此。

综合上述内容,建立地(市)外贸公司经营的新模式,即以进出口公司为龙头(大法人)、取消各专业公司法人地位的经营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原有模式的冲击,迫使原来的经营模式进行重新合理重组,以适应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并由被动适应转为主动参与竞争,它是外贸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是切实可行的。它不仅是取消几个法人公司的地位问题,而是把散、乱、差、小、松散型的中间环节地位,向集约化型、实业型的转变。以适应市场竞争对地(市)外贸公司生存,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外贸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的需要。

标签:;  ;  ;  ;  ;  ;  

论地方(市)外贸公司经营模式的选择_市场竞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