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_龙丹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 412000

【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治疗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11月~2016年的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次序分成研究A组、研究B组和对照组。研究A、B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肺康复治疗策略,对比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A、B量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更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接受肺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关键词】慢阻肺;中重度;肺康复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evere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ffect. Methods:from 2015 November ~2016 year in November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8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of order A,B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A,B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improve the relevant index comparison. Results:the study of A,B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related indexes were better,P < 0.05. 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acute stag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motor ability,body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严重且显而易见的,目前肺康复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取得了理想效果[1]。本文分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治疗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的11月~2016年的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次序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及对照组,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对照组中纳入患者28例,其中有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是(60.2±6.2)岁。研究A组中纳入患者30例,其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是(61.5±6.4)岁。研究B组中纳入患者30例,其中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是(61.8±6.7)岁。三组患者基本资料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每1个月1次的肺功能康复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具体包括普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讲解肺康复的基本理念,给予用药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氧疗并叮嘱患者按计划戒烟,共进行为其24周的干预。

研究组A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为期24周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如下:呼吸锻炼,每次锻炼时间是20min,每天1次。腹式呼吸:协助患者处于半卧位,待熟练后可处于立位、坐位,嘱咐患者半屈两膝并放松腹肌,将两只手放置上腹部及前胸部,引导其先缓慢用鼻子来吸气促进膈肌松弛,让其感受处于腹部的手存在挺起感而胸部手处于静止状态,随后在引导患者用口呼气促进腹肌收缩,让其感受处于腹部的手存在下降感。缩唇呼吸:嘱咐患者闭嘴,引导其经鼻吸气并使唇部呈口哨状将气呼出,胸部前倾并收腹将气体缓慢呼出[2]。

研究B组则在研究A组的基础上增加机体运动锻炼,方法如下:包括慢跑和需要体操棒、哑铃辅助的局部锻炼。慢跑:每次跑步时间控制在20min,每周最少慢跑3次。局部锻炼:a扩胸运动:指导患者将体操棒夹在腋下,在充分扩胸并吸气的过程中将体操棒上抬,同时在呼气过程将体操棒降下。b体侧运动:指导患者将体操棒举起并吸气,在呼气过程中向一侧充分转身,随后再吸气并于呼气同时将身体回正,再以上述方法做另一侧。c哑铃操:指导患者处于坐位,双手将哑铃握住,引导其吸气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双手提至平行于肩部,在呼气过程中缓慢恢复至原位;随后在吸气,并将双手向前方伸提至肩部平行位置,在呼气过程中缓慢恢复至原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中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BODE指数、6MWD水平及MMRC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获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积极治疗,三组所有患者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以病情中、重度患者获得的效果最为理想;研究B组中的重度病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6MWD水平及BODE指数改善效果最佳,P<0.05;病情为极重度患者中以研究A组治疗效果最佳,在接受治疗前后的MMRC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MMRC评分方面观察A组患者更加显著,P<0.05。见表1、表2、表3。

表1 在接受治疗前后三组中中度病情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易反复,对患者机体的损害很大且死亡率偏高。肺康复治疗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防治措施[3]。最早在2003年被提出并应用,在促进患者病情改善,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效果明显[4]。

此次研究所选的研究A组施行以呼吸功能训练为主的肺康复,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呼吸训练,调动机体呼吸肌群充分参与呼吸过程,促进患者存在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研究B组在呼吸功能锻炼基础上增加机体运动锻炼,通过系统性、循序渐进的锻炼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耐力,进而促进心肺协调能力改善,增加氧气的摄入量。研究结果提示,研究A、B量组患者与对照组对比在疗程结束时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更优,P<0.05。其中研究B组的治疗策略对病情中重度患者机体功能、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最理想,研究A组的治疗策略则更适用于病情极重度的患者。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接受肺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运动能力、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要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数年龄偏大,存在的风险因素较多,要在接受肺康复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予以准确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合理选择治疗策略,保障患者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顾为丽,陈荣昌. 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946-948.

[2]老昌辉,戴勇,魏成功,等. 综合性肺康复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社区干预[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227 - 230

[3]王凤琼,刘加芳,赖英,等. 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西部医学,2011,23(1):31 - 32

[4]张恒. 早期肺康复对COPD 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外健康文摘,2012,9(10):11 - 12

论文作者:龙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_龙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