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走向_大学论文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走向_大学论文

九十年代中后期韩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动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动向论文,后期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中后期韩国高等教育政策变化的特征可概括为大学自主化、多样化的扩大。政府进一步扩大大学自主化、多样化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扩大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通过类型各异、形式多样的大学,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升大学机会,为社会输送实际需要的人才。这对过去以集中统一、高度控制为主导的韩国大学教育政策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关于韩国的大学教育内容及方法,近期的政策动向可归纳为积极强调教育的自律与责任、倡导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引导教育向学习者中心的转换、确立自由与平等相互协调的教育体制、建立教育信息化、尖端化的体制、构筑客观评估与经费支援相结合的框架等。

一、办学自主化政策动向

韩国教育部以教育改革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为基础,于1994年9月公布了《强化大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方案》,而后又根据1995年5月13日的教育改革总体方案,确定并颁布了《大学教育自主化方案》。这一方案由于大学教育管理从政府主导型过渡到大学自治型而被高度评价为划时代的举措。

办学自主化政策的核心之一是,各大学根据办学宗旨或学科设置特点实施不同的学期制;核心之二是具备教育条件的各大学自主决定学校招生定额。随着分阶段地废除招生定额和大学教育管理的限制性规定,为最终实现大学教育的自主化扫清了障碍。

1.招生定额自主化措施

招生定员自主化意味着教育部将自己一直主管的招生定员调整权和大学设置许可权移交给教育条件符合一定基准的大学。韩国教育部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基于以下两种考虑:一是由于1988年以来韩国各大学强烈要求教育部下放招生定员调整权,由大学自主决定招生人数,以便适应国际化、开放化时代的需要;二是因为2000年以后高中毕业生人数呈减少趋势,由大学自主决定招生定员不会产生大学在校人数膨胀等副作用,普遍认为目前到了推行招生定员自主化措施的最佳时期。然而,韩国教育部也有一种顾虑,担心将招生定员调整权无条件地交由各大学,有可能使一些大学无视教育条件,一味扩大招生人数,降低教育质量,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失业人数增多、高中毕业生技术技能的人力资源减少,而且必然引发不可调和的人才供需矛盾。为此,韩国教育部计划从教育条件完备、自律意识强烈的大学开始实施招生定员自主化措施。

韩国教育部决定将全面实施大学招生定员自主化措施的起始年度定于2000年,在1996年以后的5年里只是为实现大学招生定员自主化奠定一个竞争基础。为此,自1996年起将招生定员调整权分阶段地移交给各大学,韩国教育部制订了大学总数中只有10%的大学可以达到的定员自主化基准,同时出台了分三个阶段实现定员自主化的措施:

第一阶段实施一揽子承认制。该承认制规定,韩国各大学在1995年的新学年必须向教育部呈报教师确保率等7项教育条件指标,教育部对此进行评估之后,于是年8月初向各大学通报各系列的定员规模,而各大学在教育部通报的定员规模之内,自主决定学部和学科的设置、废除及招生人数的多少,并报送教育部,而教育部于1995年8月底公布最终统计的大学招生定员。为了准确地反映区域社会的人才需要和及时调整招生定员,大学必须设立由自治团体、教育厅、企业、同学会等半数以上外界人士组成的定员调整委员会,委员会由大学的企业规划主任或教务处长兼任,向教育部呈报定员调整结果时一同附上定员调整委员会的会议记录。凡是与人才供需紧密相关的医学系列学科、师范系列(包括11所教育大学)及汉城、仁川、京畿道等首都周围的56所私立大学和26所国立及公立大学的招生定员,与各自相关的部门协商决定。对于受到否定、非议等制裁的大学和即使达到教育条件指标中其它基准而教师确保率不足63%的大学,教育部冻结其招生定员。第一阶段的一揽子承认制已于1995年12月底实施完毕。

第二阶段实施教育条件联动制。自1996年起,韩国教育部每年11月底之前通过官方报纸公布教师人均学生数等教育条件的指标。大学在公布的指标范围内自行调整学校定员。大学每年5月底要向教育部报告自行调整定员的结果,教育部认为报告的定员结果无其它问题时,以大学综合评估认定制评选的优秀大学和达到教育条件指标的大学为顺序,授予招生定员自主决定权,对于未能获得这一决定权的大学,根据第一阶段措施由教育部负责调整。在第二阶段里,经“首都圈整备委员会”审议的汉城周围56所大学,为能自主决定招定员,必须与建设部等有关当局达成协议,待《首都圈整备计划法施行令》修订之后方可付诸实施。教育部通过书面或实地调查,发现有未达标而继续扩大招生定员的大学,依照《大学学生定员令》(总统令),实施定员缩减调整、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停止行政及经费支援等严厉制裁。适用于1997学年度的教育条件指标:教师确保率60%以上;教师人均学生数35人以下;校舍(包括设施)确保率75%以上;学生人均图书购置费21000韩元以上;管理经费中实验实习经费占2.5%以上;管理经费中法人转入金占10%以上;学生人均教育费180万韩元以上。其中教师确保率、校舍(包括设施)确保率和学生人均教育费为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其余指标一律换算成分数,平均分数必须超过指标规定的平均基准。指标每年由教育部长官决定并予以公布,教师确保率等指标每年要达到增长1%以上的最低基准。第二阶段的教育条件联动制于1997年已实施完毕。

第三阶段实现完全自主化。鉴于1998年以后韩国的高考竞争逐渐趋于平缓的事实,教育部赋予各大学自主决定招生定员的权利。政府不再参与学生定员的调整,只是开发和提供与人才供需前景有关的参考资料,通过事后监督引导各大学的公开竞争。韩国教育部展望,专科大学以上的高考竞争率,1998年为1.2比1(加上教育大学为1.9比1),2001年为0.9比1,到2005年为0.6比1。

2.学校管理自主化措施

根据韩国教育法施行令第61条规定,大学每学年划分两个学期,即第一学期从3月1日到8月31日,第二学期从9月1日到翌年2月末。韩国教育部根据办学自主化政策,废除了原来的两学期制,准许各大学自主制定学期制,如二、三、四学期制。为防止与二年制专科大学混淆,规定四年制大学的学生在校年限不得少于三年,取缔综合大学、师范大学、教育大学及专科大学授课日数每学年32周以上的规定,废除140学分毕业所需学分基准、42学分教养科目学分分配基准、18~21学分每学期必修学分基准,根据大学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由大学自主决定、自主管理。

与此同时,为确保学生之间教育费负担的平衡,大学根据教学部修订的《学费及入学注册金规定》,按各系列、各学科、各授课科目比例自主决定学费收取数额,每年高考之前通过大学入学考试指南向考生预告在校期间应缴纳的学费额度,并且必须公开有关学费的预算。

二、办学多样化政策动向

办学多样化、特色化乃是韩国政府推行大学改革政策的重点之一。50多年来,由于韩国的大学模式雷同、科类单一,几乎无特色可言,与其说谋求质的发展,莫如说过分倾向于量的膨胀。因此,韩国教育部出台了办学多样化、特色化政策,决定向“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职教型大学”等以科学研究和职业教育为中心的特色大学实施集中扶持。

所谓研究型大学是指研究生多于本科生的研究生院中心大学,教学型大学是指本科生多于研究生的大学,职教型大学是指本科生数量不多却具有专门职业特色的大学,象电子、机械、设计、建筑、食品、戏剧、广告学院那样的学科大学。对于颇有竞争力且又具特色的专科大学,韩国政府象对待职教型大学一样,给予行政及经费上的集中扶持,并着手制订专科大学的学位承认制方案,准许专科大学设置1~2年的深层次专业课,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专科大学。

1.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办学模式

为了使韩国的大学模式更具多样化、特色化,韩国教育部、教育改革委员会等决策机构选定了若干种办学模式供各大学借鉴:象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利分校等一些美国名牌大学那样,本科生入学后不分学科专业,可以自由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或者隶属于某一学科专业,专业学分只相当于毕业学分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选择自己喜欢的双专业或多种专业;象剑桥大学等一些英国的著名大学那样,将若干个相邻学科专业重组到一起,侧重于特定领域专门人才培养的专门教育。为培养适应世界化、信息化需要的通商外交、信息通讯、电脑软件开发等高级专门人才,韩国政府自1996年起便大力推进只有研究生没有本科生的专门研究生院的设置工作。

为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韩国政府决定成立世界水平的尖端学术情报中心,由国家出资支持与世界著名学者共同编辑、发行以韩国学术成果为主导的国际性学术刊物。韩国政府在促进大学教育自主化的同时,继续强化大学评估,使评估结果与经费支援挂钩,使公开大学预算及决算义务化,设置国际关系及区域经济所需专门人才的专门研究生院,扩大外国留学生的招生人数,扶持国内大学赴海外设置分校。

韩国教育部出台的办学多样化政策中,规定国立、公立及私立大学原则上可在每学年任何时候选拔学生,各大学均在同一期间招生时,则予以调整选拔日程,使考生的双志愿得到切实保障。韩国政府鼓励大学确立照顾产业工人、残疾人入学的优待制和农村及渔村学生入学的地区名额分配制。为了帮助学生便于选择大学,韩国教育部已在教学计划评估院设立了升学信息中心,将大学的各种教育信息网络化,通过国家教育信息网向各地区、各学校提供有关升学方面的信息。

2.推行大学设置准则主义

韩国教育部根据学校设置的目的和特点,制定了多样化的学校设置基准,即达到一般基准可自由设置大学,韩国称之为“大学设置准则主义”。新的大学设置基准自1996年起已在汉城以外的地区开始分阶段施行。新的大学设置基准规定,专科大学、开放大学、四年制大学虽然均可使用“大学”的名称,但其设置的目的及特点却要从法律上给予区别。

在1990年至1994年期间,韩国教育部受理的大学设置申请达373件(四年制大学105件,专科大学221件、开放大学47件),而实际批准设置大学的只有83所(四年制大学19所、专科大学51所、开放大学13所),事实上大学设置在韩国是受国家控制的。然而,自1996年起施行的大学设置准则,一改由国家控制大学设置的局面,凡在师资、经费等方面达到规定的最低基准,无论谁均可自由设置大学。目前韩国已出现无运动场的软件设计大学、动画片制作大学等微型大学。为防止“虚假大学”的泛滥和杜绝投资少、易于设置的人文社会系列大学,韩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3.集中扶持农林水产特色大学

韩国农林水产部自1996年起从全国53所农林水产系列的国立产业大学中按区域分别选定特色大学并对之予以集中支援,其目的在于通过集中扶持这些特色大学,使之成为促进区域农林渔业发展、解决地方农林渔业技术难题及开发尖端化学技术的基地,同时新建3所专科学校培养专门的经营管理干部,指定“自营者高中”培育农林渔业后备力量,并对之予以重点支援。韩国农林水产部对农林水产系统的教育采取的这些对策,目的在于适应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持续培养竞争时代所需要的农林渔业专门管理人才。根据这一时策,特色大学的选定,必须由市长、道知事(相当于中国的省长)推荐、经农林水产技术政策审议会的审议,而申报特色大学的学校,只要向市、道政府呈报有关学科合并或撤销、学生定员调整、区域农林渔业经营者教学计划制订、研究开发基金自筹等中长期发展计划即可。对于已经被选定的特色大学,韩国农林水产部在700亿韩元的预算范围内审查各大学的特色计划,尔后分别向每所大学支援30~40亿韩元的尖端农林渔业设施及科技开发装备购置经费。这项工作已于1995年底开始启动。

韩国的农林水产特色大学根据所在区域的特点主要行使区域科技开发中心和区域综合信息中心的职能。韩国农林水产部根据1995年6月确定的农村及渔村发展措施和农业政策改进方案,继1996年创办的韩国农业专科大学之后,又于1997年设置了林产及水产等3所专科大学。

4.设置示范产业技术大学

韩国通商产业部为确保产业界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于1995年4月初公布了官民合作创办示范产业技术大学的计划。此前,韩国教育部提出的《大学设置经营规定修订案》在1995年3月的国务会议上通过,从而为示范产业技术大学的创办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示范产业技术大学的创办计划,学校设置经费由政府、学校的设置准备金及经营基金由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学校用地购置经费由生产技术研究院等分别承担,即政府与民间共同出资730亿韩元,购买京畿道社会公团土地49500m[2]。该项计划已付诸实施,校舍于1997年10月落成,示范产业技术大学于1998年春季开学。示范产业技术大学设四年制(每年级480人)、二年制(每年级240人)课程,学校定员2400人,设置8个业务技术学科。过去韩国的产业工人一般都在生产技术研究院、技术教育中心、中小企业振兴公团研修院、纤维技术大学及企业内大学接受大专程度的业务技术教育,但学历却得不到承认,而如今由于创办了示范产业技术大学,恰恰弥补了学历得不到承认的缺憾。

三、调整、巩固研究生院政策动向

韩国教育部出台的大学教育政策当中,有关研究院的政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47年汉城大学设置研究院以来,韩国的研究院数量到目前已达到421所。这一变化说明韩国社会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韩国的大学在这一背景之下所以竞相设立或增设研究生院,其中固然有求职者的高学历化倾向在起作用,但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因素,即大学迎合人们对硕士、博士学位偏爱心理,或借机抬高大学的地位,或作为解决学校经费困难的手段。韩国政府改革研究生院制度的方案,正是基于这一种认识,希望通过实质性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主动迎接高新技术和高信息化时化挑战的跨世纪高级专门人才。

1、类型多样化政策

韩国大学的普通研究生院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学科领域,具有培养大学师资等学术性后备力量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复合性功能。因此,为促进研究生院功能和类型的多样化,韩国政府决定建立培养法官、律师、医生、技师、教师等高级专门人才的“专门研究生院”制度,规定每所大学只设1个普通研究生院、1个以上专门研究生院和特殊研究生院。

2、单设研究生院及学位二元化政策

由于知识与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社会对研究生院水平的再教育需求急剧增长。为此,韩国政府于近期出台的学校法人及企业、综合医院等特殊专门机构所以单独设置研究生院的政策,旨在为获得学位的人提供回归教育的机会。

韩国政府为了保障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决定实施学位二元化政策,即对专攻学术理论及学术方法课程者,授予无具体专业名称的学术学位,而对专攻特定领域及生产技术知识课程者,授予有具体技术名称的专业学位。由于这一政策的出台,韩国政府取缔了有关学位种类的规定。

此外,韩国政府实施了合并硕士、博士生招生考试的政策。过去由于硕士课程与博士课程的联系不够紧密,凡硕士学位获得者申报博士课程时必须都要参加考试,无形中给博士课程申报者增加了考试的负担。为此,韩国政府决定合并硕士、博士课程,确保硕士、博士课程的紧密联系,采用一次性招生考试办法,录取硕士、博士研究生。

标签:;  ;  ;  ;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走向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