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论”与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主义论文,远大论文,本质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属性作了经典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本质论”内涵极为丰富,本文着重从“本质论”与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联系上作一些探讨。
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对未来社会作过许多精彩的描述。他们历来十分重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认为共产主义形态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3卷,第12页。)这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实质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的极大增长。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恩格斯更为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矛盾的解决”,使“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他强调:“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3卷,第12页。)在这里,恩格斯完整地、明确地提出了“两个主人”——自然界的主人和自身的主人——的概念,并把它确定为现代无产阶级奋斗的最终目标。他还说,人类最终是两个真正解决,“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注:《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96页。)
笔者认为,尽管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共产主义者把奋斗目标定位在“两个主人”或称“两个自由”的人(即对大自然来说,不受大自然的奴役,能驾御自然,成为“自由人”;对人类社会来讲,没有剥削,人能全面发展,成为自由人),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思想的。我们现在对未来社会作准确具体描述为时过早,对未来社会的认识也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但“两个自由”的人却栩栩如生而又魅力无穷。
二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本质论”,与马克思主义描述的“两个自由”的人,在精神实质上是相通的,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本质论”相较于“两个自由”人,从内容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者的对应关系,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战胜自然,变自然界的奴隶为自然界的主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使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不受欺侮和压迫,每个人都成为“自身的主人”。“本质论”与马克思主义“两个自由”人理论完全一致,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本质论”的论述比起“两个自由”的人的理论,更为明确,更为具体。它不单是一般地强调要做“自然界的主人”,而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解放了、发展了,在这样的条件下,人才能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而不再受自然界摆布。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也是一样。我以为,这样的表述,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明确的进步,是一个发展。
——“本质论”相较于“两个自由”人,指明了达到未来理想形态的正确途径,因而更符合我国的实际,也更具时代性。究竟怎样做才能达到“两个自由”人的理想境界呢、特别是我们这样生产力不发达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发展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不可能作出具体论述。小平同志正是基于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实际,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十分紧迫;基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存在一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必须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基于我们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情况,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五句话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静态描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
把“本质论”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两个自由”的人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可以使我们产生新的认识。
其一,牢牢把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有人认为,不仅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也在发展生产力,似乎把生产力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共产主义者奋斗的目标之一,是要使全人类都能驾御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那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本来是、恰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两个自由”人的前提和基石,任何社会制度的生存发展都要以生产力发展为主线。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是人类由受大自然的奴役到驾御自然、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的过程,也是人类改造自身的过程。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尽管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也在发展,但它是资本家为追求最大利润而发展的;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社会进步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制度其所以能够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就在于它比资本主义制度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主义能否取代资本主义,最终还是看生产力。
其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的关系。“本质论”没有具体论述所有制等社会主义制度特征,照理论界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模式是三个层面的概念,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的特征有着密切联系,但它们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从经济上看,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从政治上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从思想文化方面看,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就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些特征和基本制度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性质。它归根到底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并服务于社会主义本质。至于社会主义模式,则是多样的,它要与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把这三方面联系起来,我们必须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坚持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探索完善具体模式,不断克服思想僵化,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比如,在所有制问题上,我们应该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应该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无产阶级革命时都反复强调要建立公有制。但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同时取得成功。恩格斯曾预言,“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工业较发达,财富积累较多,以及生产力较高而定。”(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版第1卷,第221页。)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结果,社会主义首先不是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建立,而是“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地方被突破”,这些国家“是资本主义比较不发达的国家”。(注: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第21页。)这就带来生产力不发达的问题,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决定了我们的所有制不可能是那种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从历史上看,任何社会的所有制形式都不是纯而又纯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我们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废除其他经济成份。
其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理想在社会主义之前是无法实现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占主体,必然大量产生剥削。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是不治之症。资本主义学者自己承认,“平等和效率之间的冲突是我们最大的社会经济选择,它使人们在众多方面遇到了麻烦。我们无法既得到市场效率的蛋糕又公平地分享它。”(注: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第1247页。)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上存在严重的不平等,而财富的不平等大于收入的不平等。美国1%的人占有大约全部财富的19%,同时人口中最富有的0.5%的人完全占有全国财富的14%。英国的财富不均更为严重,洛伦茨曲线几乎接近绝对不平等线,从图形上看,80%的人口占有不到10%的财富。(注: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第944-945页。)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但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收入差距也在拉开。我们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上,而不是在财富的占有上,并且这种差距较之资本主义国家小得多。为了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就要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就要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等各项法律制度,在宏观范围内进行收入调节。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将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尽可能消除市场的弊端,避免那种资本主义发展所出现过的严重问题。我们现在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比如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既贯彻择优发展的原则,又下大力扶持贫困,强调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等等。这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迈向未来美好社会的正确途径。共产主义终究要实现,人类社会最终将取得对大自然的自由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