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与城镇居民健康论文_秦莉

房价与城镇居民健康论文_秦莉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201306)

摘要:近年来,房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受到房价怎样的影响,事关我国的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改善。文章利用2010~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房价对城镇居民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房价上升对居民心理健康存在不利影响,对生理健康存在长期有利和短期不利的混合影响。房价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财富效应、房奴效应和地区经济发展效应三个方面。具体地,房价对生理健康的有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有二套及以上房产、有一套但人均住房面积较大、房产价值较高、家里无适龄未婚男性、高收入地区或一线城市居民;对无房产、有一套但人均住房面积较小、房产价值较低、低收入地区或二三线城市居民,房价对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较强。最后,文章分析了房价对健康的影响途径,发现房价上升会显著改善居民的卫生医疗利用条件,增加锻炼身体概率,减少抽烟喝酒行为。

关键词:房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健康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是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近期国际文献研究发现,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如失业率变化、房价波动、经济危机,会给居民心理和生理健康带来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居民生理健康表现为逆周期变化,而心理健康和死亡率呈现顺周期性。在中国的相关文献中,收入差距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影响,真正关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如何影响居民健康的研究仍较为少见[1]。

房价作为宏观经济变量之一,其波动会影响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自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房价的持续上升对社会经济的众多领域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包括抑制国民消费,加大贫富差距,挤压消费品行业和公共服务业发展空间,阻碍创业,影响劳动力流动和供给等与此同时,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超过80%,房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近七成,由房价上升带来的房产净值增长成为家庭人均财富增长的最重要原因。

那么,中国城镇地区的房价变化是否会影响居民的健康福利呢?我们认为,在理论层面,房价至少通过三个机制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首先,房价上升在增加家庭净财富水平的同时,通过提高房产抵押价值,给居民健康带来正向的财富效应;其次,持续上升的房价导致家庭购买基本住房和改善住房的成本增加,降低家庭住房的可支付能力,由此产生的房奴效应会给居民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第三,房价作为一个地区经济活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信号,房价上升会降低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地区经济发展效应促进居民健康水平[2]。

二、理论分析

1、财富效应

对有房家庭而言,房价上升带来的房产价值增加,可以直接增加家庭的净财富水平。一是多套房者通过出售闲置房产或有房者通过从高房价地区搬至低房价地区,可以将房价增长所带来的财富变现;二是房产作为抵押品的价值也会相应提高,有房者可以通过房屋抵押放松家庭的借贷约束;三是即便家庭没有出售房屋或进行房屋抵押,但房价上升会使有房家庭相比过去觉得自己更富有,从而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财富效应会使有房家庭增加健康投入和医疗保险支出,提高就医的财务可及性,增加卫生服务利用能力,为改善健康状况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财富效应会增加有房者休闲对劳动的替代,降低劳动参与和工作时间。劳动供给的减少,既可以增加个体的休闲、锻炼和家庭投入时间,改善睡眠和促进健康饮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肥胖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也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减少高压工作所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3]。

2、房奴效应

房价上升不仅会使家庭购买基本住房和改善住房的成本增加,还导致无房者的租房成本上升,进而使家庭不得不增加储蓄、压缩消费,通过以下渠道对健康产生负向影响。第一,房价上升导致家庭住房可支付能力下降,对购房者带来直接的经济压力和心理焦虑。第二,购房家庭为了购房和偿还贷款,可能会减少健康食品、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等相关消费开支,增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压缩健康投入时间和睡眠时间,不利于心理和生理健康。第三,为了规避限购限贷政策,享受税费、首付比例及贷款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些购房者办理结婚、离婚登记手续,随之引发的矛盾纠纷,也会给身心健康带来负向影响。此外,房价的上升还会导致居民财产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引起公共医疗设施供给不足、社会资本被侵蚀进而对健康产生负向影响[4]。

3、地区经济发展效应

房价是一个地区公共服务质量和经济发展机会的体现,其本身不仅为个体健康提供了良好条件,也反映了市场对当地长期投资的乐观预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具体而言,第一,房价较高的地区一般具有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例如良好的学区、社区活动场所和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会吸引更多拥有较高受教育程度和社会资本的人居住于此,他们的聚集又会为社区创造更安全、更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共资源,这些均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房价是公众对地区经济活力的整体信心和预期的体现,一个地区房价上升通常预示着较好的地区发展前景、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大的财富增长空间,会降低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提高个人的预期收入,从而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增加健康投入。

三、数据和变量构造

本文的房价数据来自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该数据库覆盖1996。2014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由于CFPS中很多样本城市不在这70个大中城市之列,房价信息缺失严重,我们主要采用的是2010年、2012年和2014年省会城市的住宅商品房平均售价(千元/平方米)作为房价衡量变量,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各省的房价水平。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我们运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2010年为基期对房价数据进行了折算。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构建了两年期房价增长率,用于衡量地区房价变动情况。在2000-2015年期间,全国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除2008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均持续上升,尤其是2009年房价增长率达到24.7%[5]。

本文主要被解释变量是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方面,我们构建抑郁量表总分、抑郁和不快乐程度三个变量。国际文献用抑郁量表测量个体当前的抑郁状态,强调个体在短期内的多种情感经历(Radloff,1977)。CFPS2010年和2014年采用的是6项抑郁量表,①与标准的20项抑郁量表高度相关,对抑郁的敏感度和方向进行了充分的心理测量(Aggarwal等,2008)。每一项量表均有5个选择,包括0(从不)、1(有一些时候)、2(一半时间)、3(经常)和4(几乎每天)。因此,本文抑郁量表总分(CES-D)的取值范围为0–24,数值越大表明在过去一个月消极情绪越多。根据Burnam等(1988),我们以CES-D的4分为分界点,构建二值抑郁变量,CES-D大于等于4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2010年和2014年,有抑郁情绪的样本比例分别是27%和31%。参考Zhang等(2017),我们还根据CFPS2010年和2014年中“最近1个月内你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振奋的频率”这个调查问题,构建一个连续变量,用于衡量个体的不快乐程度,取值范围从0(从不)到4(几乎每天),数值越大表明被调查者越不快乐。

生理健康方面,我们有主观自评健康、过去两周患病率、慢性疾病、体质指数和超重五个衡量变量。首先,根据CFPS2012年和2014年中“你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这个调查问题,我们构建一个二值变量表示较差的主观自评健康,若选项为“一般”或“不健康”则取值为1,若选项为“非常健康”“很健康”或“比较健康”则取值为0。主观自评健康是预测个体身体状况、疾病和死亡风险的重要指标,但具有主观性的缺陷。为此,本文还采用多个健康客观衡量变量,其中,过去两周患病率是一个二值变量,如果被调查者在过去两周有发烧、疼痛、腹泻、咳嗽、步行困难、心慌心悸心口痛等身体不适情况则赋值为1,反之为0。慢性疾病患病率也是一个二值变量,表示过去半年内被调查者是否有慢性疾病。

为了更好地解释房价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我们构建了6个与居民健康医疗行为相关的变量。首先,衡量居民的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可得性的变量有两个,包括过去两周身体不适时是否看过医生、过去一年是否住过院。其次,居民健康行为包括是否经常锻炼身体、是否吸烟、每日吸烟量以及是否喝酒。其中,经常锻炼身体是一个二值变量,表示居民过去一周有超过两次20分钟及以上的锻炼时间[6]。

四、政策建议

研究发现,房价对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财富效应、房奴效应和地区经济发展效应产生作用。具体来说,第一,房价上升对生理健康的有利影响主要源自有二套及以上房产、有一套但人均住房面积较大、家庭房产价值比较高或家里无适龄未婚男性的居民,对其他特征居民的有利影响基本没有或很小,说明房价上升对健康确实存在财富效应。第二,对无房产、有一套但人均住房面积较小或房产价值较低,房价对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更强,说明住房刚性需求越大的居民受房价上升的房奴效应影响越强[7]。

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们发现个体健康不仅与失业率变化、经济危机等因素相关,房价波动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发挥房价对健康的地区经济发展效应和财富效应的同时,还要重视房价上升对居民身心健康所产生的房奴效应。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可以缓解贫富阶层健康状况的分化,进一步减少健康不平等问题。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国民健康的重视,在增加全民健康投入的同时,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因此,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充分认识住房相关政策的社会成本和收益,为政府采取多项政策稳定房价、加快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高房价如何影响居民储蓄率和财产不平等.陈彦斌,邱哲圣.经济研究.2011(10)

[2]中国的高房价是否阻碍了创业?.吴晓瑜,王敏,李力行.经济研究.2014(09)

[3]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富分化——基于DCGE模型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效应研究.原鹏飞,冯蕾.经济研究.2014(09)

[4]中国住房的双重属性:消费和投资的视角.杨赞,张欢,赵丽清.经济研究.2014(S1)

[5]房价波动存在收入分配效应吗——一个家庭资产结构的视角.张传勇,张永岳,武霁.金融研究.2014(12)

[6]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陈斌开,杨汝岱.经济研究.2013(01)

[7]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张莉,何晶,马润泓.经济研究.2017(08).

作者简介:秦莉(1999-),女,四川省成都市人,上海海洋大学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7级在读本科生。

论文作者:秦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房价与城镇居民健康论文_秦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