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的治疗效果论文_吕周焕

(周至县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4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中医疏肝和胃汤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40例。本次研究乙组西医治疗,而甲组是中医疏肝和胃汤治疗,总结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结果:甲组的中医证候积分(6.38±1.72)分低于乙组(17.11±6.33)分,差异显著(χ2=10.346,P=0.000)。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高于乙组(80.0%),差异显著(χ2=6.135,P=0.013)。结论: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中医疏肝和胃汤可明显降低其中医证候积分,且治疗有效率高。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疏肝和胃汤;中医证候;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116-02

临床中,反流性食管炎就是十二指肠和胃部的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而形成的食管炎性病变[1]。在内镜下,见食管黏膜受损,也就是食管溃疡、食管糜烂,影响进食。以往主要经吗丁啉给予患者治疗,属于“治标不治本”,应选择可“治本”的治疗方法[2]。为了探讨和分析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中医疏肝和胃汤的治疗效果,此次抽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抽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40例。其中甲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21~72岁之间,平均为(50.17±5.38)岁;乙组男性为26例,女性为14例;患者年龄在20~73岁之间,平均为(50.12±5.33)岁;对两组的详细资料差异进行比较,当P值超过0.05时,就说明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能进行比较。

1.2 方法

本次研究乙组西医治疗:每次口服10mg的吗丁啉,每天三次;每次口服20mg的奥美拉唑,每天两次。持续治疗两个月。而甲组是中医疏肝和胃汤治疗,基础药方:5g的木香、5g的生甘草、15g的乌贼骨、15g的白芍、10g的郁金、10g的柴胡、10g的黄芩、10g的枳壳、10g的陈皮、10g的姜半夏。加减:肝郁化热者去郁金、木香,加10g的大黄、20g的地瓜蒌、6g的丹皮、6g的栀子;情志不畅者加1g的白芍、2g的柴胡、10g的元胡;气虚血瘀者加10g的元胡、10g的丹参、10g的茯苓;脾虚气滞者去枳壳、陈皮、乌贼骨,加10g的元胡、3g的丁香、20g的柿蒂。清水煎煮,每天一剂,取400ml汁,早晚两次温服。持续治疗两个月。

1.3 评价标准

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痞闷、暖气、胀满、早饱、上腹部疼痛、恶心、舌脉等变化,按轻中重记录2、4、6分,不计舌脉,总分越低中医证候越轻。

无效:反胃、胸骨后灼烧感、吞咽苦难等没有改善,经胃镜检查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有效:反胃、胸骨后灼烧感、吞咽苦难等显著好转,经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改善;显效:反胃、胸骨后灼烧感、吞咽苦难等消失,经胃镜检查正常[3]。

1.4 统计学分析

选SPSS21.0软件对数据做出分析,(x-±s)表示中医证候积分,做t检验,(%)表示疗效,做χ2检验,如果P值不足0.05,那么两组的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总结中医证候积分

如表1,甲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乙组,差异显著(χ2=10.346,P=0.000)。

表1 总结中医证候积分[(x-±s),分]

3.讨论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来说,其存在较多的致病因素,主要是食管酸廓清功能发生障碍、抗返流屏障功能受到损害、抗返流屏障受损、胃十二指肠功能失调、裂孔病、妊娠呕吐等。患者的病情同返流症状没有相关性,临床表现主要是胃部和肠道的内容物反流、胸骨后烧灼感、胸痛等,病情严重者存在出血、吞咽困难等症状。以往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主要是通过胃动力药物(吗丁琳)治疗,抑制呕吐;口服奥美拉唑抑制胃酸,但在症状的解除、改善等方面的效果一般[4]。在中医学中,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胃气上逆、肝失疏泄、脾胃虚弱等导致,所以治疗的原则是调和肝脾、化痰降逆以及疏肝和胃[5]。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乙组,差异显著。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疏肝和胃汤的基础药方中的半夏、柴胡以及陈皮存在宣通郁滞、疏肝理气以及和胃降逆等功效;郁金存在理胃、疏肝以及行气等作用;积壳可行气、除痞;白芍存在养胃、疏肝等药效,同生甘草配伍,可止痛;乌贼骨存在制酸、敛疡等作用,郁金配伍木香可行气活血,黄芩配伍半夏可辛开苦降,此方共奏制酸行气、理脾疏肝以及和胃降逆。根据突出症状加减治疗,解除胀满、痞闷以及上腹部疼痛等[6]。

综上所述,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中医疏肝和胃汤可明显降低其中医证候积分,且治疗有效率高。

【参考文献】

[1]栾晓杰,高翔.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5(11):160-161.

[2]李增英,朱丽臻.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初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7(34):38-38.

[3]何宪军.反流性食管炎应用疏肝和胃降逆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31(14):163.

[4]陈世旭.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6(15):13-14.

[5]向开波.观察疏肝调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型的临床效果[J].智慧健康,2018,19(4):179-180.

[6]谢懋华.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20(26):98-99.

论文作者:吕周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中医疏肝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的治疗效果论文_吕周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