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论文_黄寿敏

刍议如何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论文_黄寿敏

贵州省册亨县幼儿园 黄寿敏

【摘 要】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是为了使儿童在其中能得到更大的主观性自由,从而培养其逻辑思维、艺术情感、人际交往等能力,帮助其个性得到更好的鼓励与发展。游戏教学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幼儿的非理性因素的动力、激发和诱导作用,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与意志力,将素质教育的概念引入幼儿教育领域。本文综述了幼儿园游戏教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对相关策略也做了简单介绍,以供幼教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教学;兴趣

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身心愉快;然而,由于受自身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幼儿自发的游戏往往是简单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师及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设置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实质上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驱力,是激发幼儿不断进行学习的最好动机。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笔者曾对一些幼儿园进行过探访,发现幼儿园的一众装饰均是为了幼儿所设计的——地面上靠右行走的小脚丫贴纸、半人高的洗手台、色彩斑斓的各种教具、舞蹈教室、活动教室等,这些就是笔者所谓的教学环境了。那么,游戏环境呢?

结合几个例子进行说明,如果在这节课上,我们要学生进行捉迷藏的游戏,那么,空旷的场地是否适合进行此类游戏呢?如果我们要学生进行丢手绢的游戏,那么,狭窄的空间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呢?为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需要对游戏的性质进行了解,需要对游戏所需的时间、空间进行分析,最后对学生提出进行游戏的要求,从而使幼儿更好进行游戏。如我们要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为避免学生在教室中因空间不足而导致摔倒这一情况的出现,就会选择空旷、辽阔、安全的场地来进行游戏。简言之,就是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游戏环境的设置,充分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

二、引入游戏材料,培养幼儿创造力

在游戏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幼儿的思考和想象进行引导,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创新力,研究分析发展,幼儿对老师制作的成品玩具和仿真玩具的兴趣难以维持较长时间,尤其是成品玩具,幼儿一般会问“这是什么”“能做什么”等问题,当他们知道答案后,便失去玩的兴趣。而对于非成品材料,幼儿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能做什么等等,让孩子思考更多的问题。所以老师可以将笔、纸、剪刀、玻璃瓶、彩带、小木棍、塑料、海绵、泡沫等材料发给孩子,鼓励他们运用喜欢的材料进行设计、想象和制作。因为材料具有象征性和随意性,幼儿在实践中提高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幼儿园中开展医生角色活动时,为孩子提供药瓶、药片、注射针筒、听诊器等成品玩具,然后不断缩减成品玩具,运用圆形物品和绳子代替听诊器,再鼓励孩子运用发明、创造玩具以代替其他材料,提高幼儿思考、动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增加动态性材料,运用可以变化的材料,引导孩子的探索心理。如笔,在理发厅的游戏中可以当卷发筒、在饮食店的游戏中可以当吸管等,以开发孩子智力。

三、增强课程游戏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出多样的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还可以直接将幼儿带到室外,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带到学校的小沙坑旁边,让幼儿提前准备自己喜欢的挖掘工具和量尺,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准备计量工具,让幼儿自己挖沙子,运沙子,称沙子,量沙坑,使幼儿在愉快游戏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幼儿应用工具的能力,实现团队合作,培养交往能力的同时还锻炼了身体。

教师还可以设计亲子游戏,使家长也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可以使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放松戒备,参与到游戏中,并逐渐适应游戏,帮助这部分幼儿逐渐打开心扉,愿意与同龄幼儿亲近,愿意更积极地参与到平时的课程游戏中。而且在实现幼儿素质拓展和教育的同时,也拉近了亲子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亲子感情。

四、注重开展自选游戏

自选游戏是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过程,与集体正规教育教学和生活活动共同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形式与手段。自选游戏的开展,有益于真正落实“幼儿园的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将自选游戏作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每天提供较充分的自主活动机会.为幼儿安排一定的较为集中的自选游戏活动时间.创设宽松的环境气氛和良好的物质条件,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生活之必需,并经长期活动过程,促进幼儿身心的整体发展。因此尊重幼儿自主的活动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基本。

五、科学观察与有效指导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针对教师的观察这一方面,我觉得首先我们老师自己要有目的的去观察。带着几个关键点去观察,比如说幼儿是否感兴趣;游戏的材料是否合适;幼儿是怎样操作和使用的;游戏活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等等。必要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活动观察记录表。关于老师的指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幼儿,倾听她们的想法,尊重她们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对孩子活动给与支持和鼓励,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时才予以帮助和合作,适时适度的介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游戏能满足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要,在幼儿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充分调动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感受到和同伴交流的快乐,从而达到发挥智慧和体验情感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小英.开放式创造性游戏的创设与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2).

[2] 闫霞.论幼儿游戏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论文作者:黄寿敏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刍议如何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论文_黄寿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