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临床分析论文_姚素娟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临床分析论文_姚素娟

(江苏省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海门 226121)

【摘要】 目的:一方面分析导致真菌性角膜炎产生的病原菌种类,另一方面探究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实验对象纳入刮片镜检阳性实验,实验过程中通过细菌培养对相关病原菌加以鉴定。结果:农民属于主要的发病人群,占66.7%;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发病时间为夏收和秋收农忙季节,最早发病时间为每年的2月,从每年的年中开始真菌性角膜炎出现发病高峰,越近秋季发病率越高;主要病原菌为镰孢菌属,由此菌属感染者占43.4%,曲霉菌属次之,暗色真菌属、枝孢菌属、连格孢菌属再次之;有外伤史亦是发病主因。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与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其中农民的发病率最高,而且主要由镰孢菌属感染所致,采取咪康唑、益康唑等咪唑类衍生物或两性霉素B等多烯类抗真菌药治疗方可达到显著的治愈效果。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镰孢菌属

【中图分类号】R7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143-02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严重时可致盲,在临床医学上其发病速率远远落后于细菌感染性角膜炎,因此早期诊断并接受合理治疗可达到治愈的效果[1]。但由于大多数医务人员用药不加节制,滥用抗生素,导致真菌耐药性增强,治愈率不升反降。为控制真菌性角膜炎由局部恶化至全角膜,本文现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为界线从我院眼科门诊病例库筛选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实验对象纳入刮片镜检阳性实验,一方面分析导致真菌性角膜炎产生的病原菌种类,另一方面探究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以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为界线从我院眼科门诊病例库筛选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实验对象纳入刮片镜检阳性实验,实验对象的一般资料如下:(1)性别:男性19例,女性11例;(2)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7.6±11.2)岁;(3)患病部位:单眼24例,双眼6例;(4)患者职业:农民20例,其他职业10例;(5)过往病史:23例有外伤史(植物划伤),7例无外伤史;(5)用药情况:21例就诊前使用过抗真菌药物,占70.0%;12例就诊前使用过抗生素眼液,占40.0%。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及菌种鉴定

实验室检查:(1)刮片检查:第一步采用丙氧苯卡因(0.5%)麻醉后,在病灶边缘或深部选择圆刃刀片刮取相应组织;第二步按照标准真菌学培养及鉴定技术,观察菌落特征及其在显微镜下的形态来鉴定分离菌株,采用革兰染色法对所刮取的组织进行染色处理,见深紫色则判定组织呈阳性,红色则判定组织呈阴性;(2)真菌培养(送外院培养):为进一步明确组织的阴、阳性,还需采取真菌培养。将组织置于37℃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液中培养,其中镰刀菌仅需2~3即可生长[2]。

1.2.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法如下:采用咪康唑、益康唑等咪唑类衍生物或多洗类抗真菌药(1~2h/次)进行治疗,若患者合并前房反应可滴注复方托品酰胺眼液,3次/d。若患者的前房积脓呈阳性反应,基层深层受到细菌浸润,同时角膜溃疡面积在30mm2以上,可额外服用100mg伊曲康唑,1次/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用药方案按照患者的病情特点而做出适量调整。治疗后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查[3]。

1.2.3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统计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原因、发病季节、易感人群、临床表现以及病原菌种类,然后按照统计学方法分析与真菌性角膜炎产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

2.结果

经角膜刮片镜检、真菌培养结果可知,30例角膜炎症呈阳性者中,暗色真菌属感染4例,占13.3%;枝孢菌属感染4例,占13.3%;连格孢菌属感染3例,占10.0%;曲霉菌属感染6例,占20.0%;镰孢菌属感染13例,占43.4%;其中镰孢菌属感染率高于其他菌种(P<0.05)。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发病时间为夏收和秋收农忙季节,具体在7~9月,共计18例(60.0%)。最早发病时间为每年的2月,有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占10.0%;从每年的年中开始真菌性角膜炎出现发病高峰,越近秋季发病率越高。大多数患者有畏光、眼痛、流泪、分泌物增加、化脓性感染、角膜上皮缺损、球结膜充血以及视力降低等临床表现。另外30例患者中有外伤史者占76.7%,明显高于无外伤史者(P<0.05)。总之,与真菌性角膜炎产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镰孢菌属感染、夏收和秋收农忙季节、农民、外伤史。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经相关药物治疗后,26例治愈,治愈率为86.7%。

3.讨论

本文主要从发病人群、发病季节、病原菌种类来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按照本文结果可以看出,农民由于个人卫生意识缺乏,加上在劳作和生活期间受到各类病菌感染后未引起高度重视,反而以置之不理的心态对待,导致感染面扩大,最终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主要发病时间为7~9月,此阶段处于农忙时节,故而前来就诊的患者较多。为此笔者希望农业从业者在劳作期间可通过佩戴防护眼镜等措施来加强自我保护,避免眼角膜受到病菌感染[4]。有报道显示个人生活习惯以及地理环境均会造成真菌性角膜炎的产生,而且在不同国家各种致病菌的分布特点也有所差异,比如在印度南部镰刀菌感染率为16.4%,而在孟加拉国仅为7%,在我国上海镰刀菌感染率达到了60.3%,从本文研究报告中亦可看出镰孢菌属是真菌性角膜炎产生的最主要的因素:3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镰孢菌属感染13例,占43.4%。而且曲霉菌属次之,暗色真菌属、枝孢菌属、连格孢菌属再次之。另有报道显示亚热带地区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生的高发地区,其原因在于湿度适宜的环境下真菌生长较为迅速,亚热带地区的空气湿度较为适宜真菌生长繁殖[5]。最后笔者建议医务人员在针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方面,应尽量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加强早期临床诊断,按照刮片检查、真菌培养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可额外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将已分离出的真菌进行体外培养或采用几丁质鉴别(Lamps)来标记凝集素达到快速鉴定菌种的目的。

综上所述,真菌性角膜炎与患者所从事的职业有关,其中农民的发病率最高,而且主要由镰孢菌属感染所致,采取咪康唑、益康唑等咪唑类衍生物或两性霉素B等多烯类抗真菌药治疗方可达到显著的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凯华.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05).

[2]孙声桃,吕奇学,韩雷,马秋飞,胡宏,贺司宇,陶思羽,张俊杰,张红敏,王丽娅.我国中原地区653株真菌性角膜炎分离镰刀菌的基因型及药物敏感性[J]. 中华眼科杂志,2015(09).

[3]张凤梅,尚彦霞,冯琳,李霞.邢台地区感染性角膜炎1928例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J]. 重庆医学,2014(34).

[4]张伟铮,赵瑾,陈敏,陈力.基于ITS序列对眼部分离互格链格孢的分子鉴定[J].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03).

[5]毕云,董燕.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 河北医学,2014(01).

论文作者:姚素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病原临床分析论文_姚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