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23/J/224;Vu现象的心理分析_神经心理学论文

D/223/J/224;Vu现象的心理分析_神经心理学论文

D#233;J#224; Vu现象的心理学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现象论文,Vu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4)03-0033-04

DéJà Vu一词源于法语,其中文解释是“似曾见过”。目前它的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对当前的、从未曾经历过的事物、场景产生的一种主观的、不恰当的熟悉感”[1],是大多数人都曾经历过的一种现象,但由于这种现象缺乏明显的、可辨别的诱发刺激和可证实的行为反应,至今人们仍然对它缺乏系统的研究。现有的许多研究都是从心理动力学和心灵学的角度对它进行考察和解释,而且许多人把它当成是记忆障碍、错觉或幻觉。可喜的是,最近一些研究者开始从认知学和神经学角度对它进行实证研究。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对DéJà Vu现象的科学化解释:双重过程解释、神经学解释、记忆解释和注意解释。

一、双重过程解释

该解释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假设:两种正常状态下相互独立但却交互作用的认知过程暂时失调(不同步或只有一种认知过程激活)导致了DéJà Vu现象。但该流派对“双重过程”的解释是不同的,因此又衍生出许多较小的分支流派。

熟悉感和提取过程说。Gloor认为,提取和熟悉感是相互独立、通常协调动作的认知功能,提取通常伴随着对提取信息的熟悉感。但是,偶然情况下,这两个过程会相互分离,因此提取会在缺乏熟悉感的情况下被激活,于是会产生暂时的Jamais Vu(似曾未见)现象。相反的,熟悉感也可能在缺乏相应提取信息的情况下被激活,于是会产生暂时的DéJà Vu现象[2]。

编码和提取过程说。De Nayer将DéJà Vu现象形象地比喻为录音机,在正常条件下,记忆编码和提取以类似于录音机录音头和放音头的方式相互独立地动作:录音(编码)和放音(提取)分别工作,但不能同时工作。偶然情况下,个体记忆中的录音机同时对新经验进行录音和放音,从而对新编码的经历产生了错误的熟悉感,进而导致了DéJà Vu现象[3]。

知觉和记忆过程说。Tulving认为,知觉和记忆是先后发生的,知觉在先、记忆在后,随着知觉形成,对知觉的记忆随之产生,如影随形[4](P2-36)。人们的认知资源通常集中在对正在进行事件的知觉上,但是干扰、缺乏注意和疲劳会导致记忆和知觉过程暂时的相互包容。Tulving将这个过程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在队列中行进的士兵,如果第一个暂时停下来,就会发生相互碰撞。因此如果信息的存贮偶然发生在信息的感知时刻,就会导致不适当认知的发生或DéJà Vu现象。

双重意识过程说。Hughlings-Jackson认为,人们有两种形态的意识:通常的意识(处理外部世界的信息)和依附的意识(监控内部精神世界的思想和反映)。当通常的意识活动被疲劳等因素干扰而减弱之后,评价当前感知体验熟悉度将主要依赖于更加简单的依附意识,而内部意识依赖于心理图像进行操作,结果会导致将新体验误认为曾经经验过,这就是DéJà Vu现象[5]。

从上面可以看到,虽然双重过程解释有许多小的理论流派,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认为是两种正常状态下相互独立但却交互作用的认知过程暂时失调导致了DéJà Vu现象。虽然双重过程解释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但它并没有清晰、准确地对DéJà Vu做出解释,而且主要基于哲学的理论思辨而不是实证研究。有的只是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比喻(如将两种过程比喻成录音机和放音机或者比喻成两个前后行进的士兵),虽然这样的解释非常有趣,但它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证研究的支持,并且一直停留在最初的水平。这正是该解释目前的缺陷,但是它开启了对DéJà Vu研究的先河,具有历史意义。

二、神经学解释

一些研究者认为,DéJà Vu现象是由于神经机能失调引起的,涉及到神经抽搐(seizure)或正常神经传递速度的改变,同双重过程解释一样由于对涉及的神经机制的解释不同,该解释也产生了许多小分支流派。

神经抽搐说。由于DéJà Vu现象是癫痫病人发作的先兆之一,因此有人认为在非癫痫个体身上出现的DéJà Vu现象是由颞叶抽搐引起的。在早期的研究中,Hughlins-Jackson试图确定DéJà Vu现象是否是神经抽搐、癫痫病和大脑病变的症状。Maudsley认为,更容易出现DéJà Vu现象的个体也更容易患上癫痫病。Bancaud等的研究支持了这个猜测,并且认为由于颞叶外侧接收来自视觉和听觉皮层主要输入,颞叶的非特异性发作连同当前的感觉输入一道引起了不适当的熟悉感即DéJà Vu现象。如刺激癫痫病人的杏仁核和海马趾会引起DéJà Vu现象[6]。

神经传导延缓说。神经传导者延缓说认为,DéJà Vu体验是神经冲动在由感知器官向大脑传导过程暂时的迟滞引起的。一种说法是由于突触机能障碍,信息传导的时间比正常状态有所延长,而这个微小的延时引起信息被错误地解释为是旧的,因此会产生DéJà Vu现象。另一个说法涉及到两条而不是一条神经通路,并且比单神经通路说更有逻辑说服力。该学说认为,在神经系统中,感知信息通过多条通路从感知器官向高级中央皮质中心传导,绝大多数情况下,大脑皮质先从主通路得到信息,然后再从次通路获得信息,当这个时间在偶然情况下被延长后,原本被整合为一种知觉的两个信息发生分裂,从而大脑将第二个信息解释为一个独立的知觉体验,而这个知觉体验同刚发生的第一个信息引起的体验相类似,从而引起了DéJà Vu体验。还有一种双通道理论的说法认为,主知觉通道直接到达优势半球,而次知觉通道要经过非优势半球之后才能达到优势半球,当信息从非优势半球到达优势半球的时间延长时,会引起DéJà Vu现象[7]。

神经学解释在逻辑上几乎是无可挑剔,并对DéJà Vu的产生机制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解释。但针对这种解释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猜测的水平上,利用目前的技术对这些解释进行检验问题较多,难度也较大。例如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我们还不能判断到底什么样的神经抽搐才能导致DéJà Vu现象?DéJà Vu是不是全部由神经抽搐引起的?我们也无法区分信息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时,到底是不是经过了两个通道?如果是通过两个通道的话,经过这两个通道的时间又如何来测量,以判断谁先谁后?但对DéJà Vu的神经学探索无疑是有相当意义的。

三、记忆解释

Osborn[8]最先假设,内隐熟悉感是DéJà Vu的基础,他认为个体处理了大量的信息,便没有对它们进行充分注意,因此以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处理时可能会偶然产生缺乏回忆的主观熟悉感。也就是说,将DéJà Vu现象同其他内隐记忆反应区别开来的是在缺乏外显回忆情况下的非常强烈的熟悉感,记忆解释也有许多分支。

资源监视过程的冲突说。在资源监视理论框架中,Mitchell & Johnson认为,当事件被经历时,根据所发生的过程,它的许多特征都会得到编码(知觉、空间、情绪等),而回忆有赖于过去事件的量的特征和个体的一般知识及信仰,对过去事件的量的特征和个体的一般知识及信仰的监视冲突,导致了DéJà Vu。例如,设想一下你要去某地旅行并为此感到很激动,当你要出飞机场的时候,你产生了强烈的DéJà Vu体验,你知道你从来没有到过那里,但这个地方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熟悉。根据SMF是两类资源监视过程的冲突导致了DéJà Vu现象,也就是说,这种熟悉感可能是由在记忆中编码的许多不同类型的过去经验引起。也许你在电影中见到过这个机场的场景,或者在电视记录片或杂志图片中见过,但是你当前的心理体验并没有包括这些以前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会使你辨认出熟悉感的来源。如果你却熟悉感而且能够辨认出它的来源(如旅途中看过的杂志),你也许就不会有DéJà Vu体验。如果你仍然记不起熟悉感的来源,但认为你以前可能到过那里,你也可能不会有DéJà Vu体验。

重复加工说。该学说认为,是先前发生的特定的认知过程的重复而不是记忆的内容再现导致了DéJà Vu。这种说法可以解释为什么DéJà Vu体验可以发生在完全新奇的情景中。适当传输加工理论与此观点相类似,该理论认为,成功的提取有赖于输入和提取过程中信息加工方式的一致性。如果两种情况下发生的心理过程相类似,则回忆的可能性较高,如果不相似,则回忆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如果新信息的加工过程重复了以前发生过的但不相干体验的心理过程,出乎意料的熟悉感和DéJà Vu现象就会发生,即使刺激因素在两种情况下不相同也是如此[8]。

单因素熟悉感说。DéJà Vu现象的发生也可能是由于当前情景中某一客观上熟悉的但却难以辨认的因素引起的。由这个因素引起的熟悉感被误认为是对整个情景的反应,于是想起DéJà Vu现象。例如,设想你第一次去朋友家里,屋角上的老爷钟同你某个亲戚家的一样。当你对这个钟表产生熟悉感的反应时,你无法将你的反应同这个钟表联系起来,从而将这个熟悉感错误地归因于这个崭新的情景,因此引起DéJà Vu现象。

单因素情绪联结说。对DéJà Vu的另外一种解释是:当前的情景引发了一种情感反应,是该情感反应引起了DéJà Vu体验。这种观点认为,伴随DéJà Vu体验的奇怪的感觉不是由于内隐熟悉感同外显记忆来源无法匹配造成的。相反,该感觉是由与特定刺激相关系的有条件的情绪激发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个体能够辨认引发情绪反应的特定刺激。当这种内隐的情绪反应无法同特定刺激联系起来时,个体会把情绪反应误认为是对不熟悉情景的熟悉感,于是产生DéJà Vu现象。例如,你设想你进入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宾馆,门厅角落里的沙发同你祖父家里的一模一样。你对那个家具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隐情绪反应(积极的),但并没有认出是它导致的这种情绪反应,于是会产生DéJà Vu现象[9]。

格式塔熟悉感说。当对目前刺激的总体知觉结构类似于以前的知觉时,这种格式塔式的相似性会导致。例如,当你第一次去朋友家时产生了DéJà Vu体验,熟悉感并非来自朋友卧室里的某个特定物体,而是朋友房间的布局是熟悉的,即使该卧室没有一件东西在以前的情景出现过,但只要布局类似,它也能适合记忆模板,从而产生DéJà Vu[10]。也就是说,这种理论认为不同的场景和物体常常会在许多结构中重合,当知觉能力减弱时,先前经历的记忆结构会同当前知觉情景发生重合,因此导致DéJà Vu体验。

对DéJà Vu的记忆解释较多的符合了目前的许多发现,而且记忆解释无论是在实验设计上还是在理论上都符合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如我们可以设置单因素熟悉感和格式塔熟悉感所假设的情景。事实上有许多实验研究都围绕记忆解释而展开。

四、注意解释

该流派认为,正在进行的知觉由于分心或缺乏注意而被分割为两次独立的知觉。最初的在弱注意状态下的短暂的知觉过后马上就是充分注意状态下的第二次知觉。第二次知觉产生的印象同刚刚产生的第一次知觉相匹配,个体产生了熟悉感。但个体却无法辨别出刚刚发生的第一次知觉是熟悉感的根源,认为熟悉感的根源是在更远的过去,于是产生了DéJà Vu现象。

知觉流畅性说。Jacoby & Whitehouse发现再次测验前,在知觉阈限水平之下迅速向被试呈现某一单词,与其他未在知觉阈限下呈现的单词相比,个体更有可能说该单词是熟悉的。于是他们认为,DéJà Vu的产生也与这个过程相类似:一闪而过的物体并没有引起知觉,但这些阈下知觉的确发生着作用,当个体真正注意到该物体时,就会产生熟悉感和DéJà Vu体验。这可能是由于阈下呈现促进了知觉过程(产生了知觉流畅性)[11]。虽然关于被试是否真的意识到这些知觉阈限下呈现的词仍然存在争论,但它并不妨碍这种范式同DéJà Vu的内在关联。

视而不见说。如果个体过于注意物体的某些方面,则常常会忽略一些其他的明显的特征,这种现象叫视而不见。Mack & Rock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当要求被试者对目标刺激做出反应时,被试者常常会忽略伴随目标刺激的其他刺激,在目标刺激居于中央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但个体仍然对其他刺激进行着加工,刺激虽然在阈限以上但却未得到注意[12]。这样一种范式更好地说明了人们自然状态下的知觉体验,也为DéJà Vu的研究提供了真实的框架。例如,个体可能边打电话边无意地注视着某一个特定的刺激,一段时间以后当个体真正的注意到那个刺激时,会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它,却又想不起来,于是可能会产生DéJà Vu体验。

同记忆解释一样,注意解释也基本上符合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要求,并且得到了较多的实证研究的支持,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针对注意解释展开。

五、今后的研究中要注意的问题

总的来说,双重过程解释假设两种正常状态下同步的过程暂时的失调导致了DéJà Vu体验;神经学解释认为DéJà Vu现象反映了神经系统暂时的机能障碍;记忆理论认为当前情绪的某个方面实际上曾经经历过,只不过我们回想不起来;注意理论认为紧随分心状态下最初的知觉出现的全神注意产生了体验。注意解释和记忆解释比较符合当前的许多发现,而且许多实证研究也正是根据这两种解释来进行的,今后的研究似乎应该遵循这两种思路进行。但遵循这两种思路对DéJà Vu进行实验研究的一个最大的挑战是:在引发强烈的熟悉感的同时,被试确信某一特定的刺激在以前从未发生过,这个条件始终无法很好的满足,未来的研究一定要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来说,我们认为未来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问卷调查方面,已有的研究过于注重回溯式调查,相对忽视了前瞻式调查,而且所调查的样本过少,并且缺乏代表性。如年龄跨度过小,而且几乎没有开展针对不同种族和民族背景的跨文化研究。有鉴于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将回溯式调查和前瞻式调查相结合,详细了解个体的急性或慢性压力源,居住和工作场所的变迁,用药情况和对超常现象的信念,被试还需要给出他们对DéJà Vu的个人界定。除了研究正常人之外,还应该对癫痫病人进行系统的研究,当然也包括对他们的神经学状态进行研究。

2.实验研究方面包括:(1)神经机制。DéJà Vu的神经学模型是建立在“正常的加工过程发生了变异”这样一个假设之上,我们似乎可以通过连续的分屏呈现程序来研究。例如每一次试验中,两个刺激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分别投入左右视域,要求被试判断哪一个刺激是经历过的。在正式实验中,两个刺激相同但不同步呈现,如果第二通道的延缓导致了DéJà Vu,那么左视域延缓呈现的新词或右视域呈现的新词(都只延缓极其短暂的时间),可能会增加虚报,相对于同时呈现。如果主通道的短暂延缓是DéJà Vu的原因,那么相对于同时呈现,右视域延续呈现的新词和左视域延缓呈现的新词会增加虚报。(2)对记忆的控制。关于创设一种缺乏外显回忆的内隐熟悉刺激,也有几种方法。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阈下刺激呈现方法和后催眠暗示法,以检验单因素熟悉感的假设为例,实验者可以在再认任务中向被试呈现一些复杂的视觉情景,以前情景中出现的某个因素包含在新的情景中,要求一组被试指认该新的情景是否是熟悉的。如果是熟悉的单因素引发了DéJà Vu,那么与没有包含原旧因素的新图相比,初试会对包含旧因素的新图产生更多的虚报。另外设置比较组,要求他们专门对新图中是否包含旧元素做出反应。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这样我们就可对单因素熟悉感的假设做出更好的检验。(3)注意控制。注意理论中一个研究DéJà Vu现象的良好范式是边缘任务(flanker task)。实验中,中心刺激(受到注意)呈现在电脑屏幕周围,边缘刺激(未受注意)呈现在中心刺激的上面、下面、左侧或右侧,将第n次测验中的边缘刺激当做n+1次刺激的目标刺激,然后检验被试是否产生了DéJà Vu中错误的熟悉感,类似的实验范式可以运用到更为复杂的自然情景中。

标签:;  ;  ;  

D/223/J/224;Vu现象的心理分析_神经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