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探究论文

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探究论文

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探究

郭 锋,熊 燕

(怀化学院地方文献研究中心,湖南怀化 418008)

摘要: 地方文献资源作为文献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是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五溪流域;地方文献;共建共享

0 引言

五溪,古属荆州,春秋属楚,战国属楚之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三国以后称武陵地域为五溪地区。历代文献对“五溪”确指多有争议,涉及属于“五溪”的有九溪之多,迄今尚无定论。五溪流域是指沅水中上游地区,以怀化为中心地带,包括湘黔渝鄂桂等省市的周边地区。五溪流域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文化悠久、民族特色鲜明,是人类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1 地方文献概述

1.1 概念

要做好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首先必须要明确地方文献的概念,这个概念要准确简洁,得到广泛的认可,这样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实际中不至于出现各自一套标准,各单位地方文献工作迥异的局面。地方文献的属概念是文献,而什么是文献呢?1983年颁布的《文献著录总则》将其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个概念也得到了1989年出版的《辞海》认可。地方文献只是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上具体地方特征是其标志[1]

1.2 作用

地方文献是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和自然现象方面的历史记录,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地方历史事件,也有地理变迁、风土人情等,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记载了一个地域的发展进程,是认识某一地域历史面貌的工具,内容往往是原始记录,形式多样,包含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复本少,有的还不对外公开,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1.2.1 为决策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污水处理投入巨大,泥浆污染问题作为传统的环保难点也是“费钱”的大项。“相较于陆上钻井,海上钻井平台空间有限,需要通过船舶将钻井泥浆运回陆地上交给专业的公司进行处理。”安全环保科副科长王洪涛说,“虽然运输成本和处理成本陡增,但泥浆处理不能‘偷工减料’。”

新时代实现中国梦,也必将与现在、将来继续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因此,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要坚持进行伟大斗争、坚持建设伟大工程、坚持推进伟大事业,必须要准备付出更为艰苦、更为艰难的巨大努力。面对现在以及即将来临的艰难困苦,如何坚持?如何克服?唯有继续坚持弘扬为国家献身、为人民献身、为民族献身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下面是使用MATLAB仿真得出的图5,图像的纵轴是开发商建设普通房的概率,横轴是推广时间,因此曲线反映了概率水平随着推广过程进行产生的变化。

2.1.3 稀缺性

地方文献对于当地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科技文化和民俗民情等方面有详细的记载,来龙去脉、变化发展清晰可见,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可以为各地各级政府机构在制订本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2.1.1 民族性

1.2.3 为子孙后代保存史料

地方文献具有很强的史料性,是一个区域物质和精神生活创造的结晶,保存好这些文献是每一代人的必然责任。通过地方文献提供的原始资料,经过文献工作者的整理和归纳,又可以编纂成新的地方年鉴和地方志,更好地记录下历史轨迹,为日后了解过去、建设未来提供参考。

含HSS的MDEA溶液从储罐引出,经泵提升压力后进入过滤器,脱除胺液中粒径大于1μm的颗粒物,再进入水冷器,冷却至35℃以下的清洁胺液进入电渗析器的淡水室;另一路低浓度含盐废水由储罐引出,经泵提升后进入水冷器,经水冷器冷却至35℃以下进入电渗析器的浓水室。在电渗析器的作用下,胺液中的HSS进入浓水室,被低浓度含盐废水带出,进入浓盐水储罐进行循环使用,当浓盐水浓度超标后进行置换排放;而胺液在淡水室被脱除热稳定盐后进入胺液储罐,再循环除盐,直至达标。极水在一个独立的系统循环,提供电场,并带走极室的热量。

1.2.4 为爱国爱乡教育提供素材

杜定友先生认为在地方文献工作中要“研究乡帮文化,发扬民族精神”[2]。地方文献记载着一个地区的地貌物产、杰出人物、风俗民情、灿烂文化等,这些翔实具体的原始资料,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激发人们对国家和家乡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热情。

文化建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地方文献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加文化自信。对地方文献中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有利于进行文化创新,赋予其新的生命。

1.2.5 对新时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确定好深度之后,我们需要再比较下随机森林中树的个数对行为模型精度的影响,图5为决策树深度为10时,树的数目对模型分类准确率的变化过程。由图可发现,随着随机森林中树的个数增加,分类准确率会逐渐平稳并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波动。分析波动原因是随机森林在进行建模时样本及特征随机选择造成了一定误差。

2 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2.1 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的特点

五溪流域曾经有过灿烂的史前文明,并孕育催生了中华南方文明。这里是侗、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的世居之地,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较原始的社会生态,遗留下较完整的古建筑和古村寨。这里民俗风情浓郁、文化遗存丰富、名人名作辈出,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这些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绝大部分已经凝聚和沉淀在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中。

地方文献是对地方历史发展过程的记录,一个地方的事物都有其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对于各项研究尤其是地域性的专业研究而言,地方文献是第一手的资料,丰富、翔实、可靠,有利于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研究者的首选。

五溪流域地处大陆腹地,是东部进入西部的必经之地。在漫长历史过程中,五溪流域形成了以侗、苗、瑶、土家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这些都被真实地记录在各类型文献中。

2.1.2 多样性

古语云:“蛮夷之也,怀柔教化”,五溪流域长期被视为蛮野之地,且其世居民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等又无文字,所以早期对武陵地区的记载较少,即使有一些文献记载也很笼统。有的地方文献是一次性出版,有些是偶然性出版,印数少,流传不广,难以得到。

由于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记载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宗教、人物传记等方面,形式也就多种多样。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主要类型有:地方志、地方史、谱牒、论著、年鉴、碑志、图录、报刊、书目等,既有正式出版的印刷本,也有内部资料、线装本等。

沟槽回填分区域采用不同的密实度(见图1),垫层Ⅰ区中粗纱和管基Ⅱ区砂砾料压实度≥95%,压实相对密度≥0.75;管身Ⅲ区回填土压实度≥90%,压实相对密度≥0.7;缓冲覆盖层Ⅳ区,回填土与Ⅲ区同时进行,但管顶1/3外径范围内的回填土不准碾压;复耕区Ⅵ区,回填清表土,留有适当的沉降量。这种回填方式,使管道顶部的填土处于中松侧实的状态,形成一定的拱效应。

1.2.2 为专业研究提供资料

如其反是,則星辰凌犯,彗孛衝破,遂生刀兵,水旱流離,凶虋以致,死亡兆庶也。(《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呪妙經註》卷一,《中华道藏》30/532)

2.2 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的现状

五溪流域是一个多省交界的区域,地域广、人口稀少且分散,再加上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导致各种文献相当分散,总量不足。收集单位主要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类研究机构、史志办等,但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往往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没有发挥出规模效应。有的单位重藏轻用,将本身已有乃至千方百计收集来的文献束之高阁,自身利用都不多,更不用说对外开展服务;有的单位资金不足,导致技术落后,硬件和软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有的单位人才缺乏,尤其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导致业务水平不高,虽有心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奈何能力有限。这些都导致地方文献利用不便,无法满足各种信息需求,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2.3 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的特点和现状反映了征集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也反映了地方文献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由于五溪流域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行政区划,也就没有统一的机构来协调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长期以来五溪流域地方文献分散在众多的文献机构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其他机构组织中,其中许多文献还未经整理,资源分布的分散性与利用者对资源要求的系统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突出,难以满足现代开发利用的要求[3]。只有开展以资源共建为基础、网络技术为依托、信息共享为目的的共建共享工程,将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真正达到为社会经济、生产科研服务的目的。

3 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措施

3.1 建立地方文献协作网络

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涉及的出版和收藏单位多,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非正式出版物,征集难度大,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类研究机构、史志办等单位要打破部门所有和条块分割的地方文献旧有格局,强化协作意识,建立合作网络。各单位要进行专业分工,结合自身特点,在文献收藏和二三次文献开发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特色。对于不是本单位收藏范围的文献,及时通知相关单位,或先收藏以备交换。对于复本量较大的文献,应主动转让或者交换。

3.2 以项目合作为起点,逐步共建共享联盟

2004年,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打破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与学术界历来各自开会的界限束缚,使得地方文献的收藏者、研究者和利用者聚集一堂,对于推动地方文献共建共享起了示范作用[4]。五溪流域是一个多省交界、经济落后的区域,共建共享工作难以依靠行政力量自上而下的推动,暂时也难以建立稳定的联盟整体稳定推进,目前应以项目合作为主,逐步深化合作直至建立共建共享联盟。

3.3 规范地方文献著录

地方文献种类繁多,文献的信息特征往往不全,也缺乏全国性的统一编目标准,这就导致各个机构在对地方文献进行编目时有各自的一套标准,有的甚至缺失MARC必备字段,极大地影响了数据共享。应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通过补加新字段、附注项著录、主题词标引、非控主题词标引、自定义分类号、责任者、题名著录等方面来完善地方文献的著录[5],使著录规范化、标准化,方便使用者的检索利用,也为日后实现一个入口、一个界面检索各个数据库打下基础。

3.4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

统筹规划,联合区域内各级各类文献机构,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建设书目级、文摘题录级、全文级地方文献数据库,利用网络平台,向用户提供服务,以实现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及时修正和完善错误的、不完整的数据,不断搜索、整理、更新最新资源,不断增强数据库检索系统功能,支持逻辑运算工具,方便用户检索使用,同时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提供在线互动交流,及时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增加个性化的服务功能。

3.5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地方文献工作者是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主体,其知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项工作的成效。要打造一支知识广博、踏实肯干、善于钻研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使之具有地方文献收集敏锐性,具备地方文献开发和研究能力,懂得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文献数字化技术等相关技术。这支队伍的建设,除了靠引进高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各单位通过实践工作和学术交流,在实际中探索一套实用的方案来培养。

参考文献

[1]邹华享.关于地方文献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61-66.

[2]骆伟,朱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J].图书馆论坛,2000(5):3-6.

[3]荣娟玲.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初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5):124-126.

[4]王珊.“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1):2-4.

[5]刘勤.地方文献著录中的若干问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0):57-60.

Exploration on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Wuxi River Basin local literature resource

Guo Feng,Xiong Yan
(Local Literature Research Center,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 418008,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terature resources,lo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literature work to realize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This paper brief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local literatureresourcesin Wuxi River Basin,and putsforward somesolutions.

Key words: Wuxi River Basin;local literature;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志码: A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研究;项目编号:15C1109。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民国以来怀化地方文献信息研究;项目编号:13C723。

作者简介: 郭锋(1981—),男,湖南益阳人,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

(责任编辑 王雪芬)

标签:;  ;  ;  ;  

五溪流域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