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对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控论文_杜凤龙,邹太极

信息化技术对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控论文_杜凤龙,邹太极

山东平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306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基本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我国建筑行业施工队伍也是随之增加,应用信息化技术对产业素质的提升已势在必行。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有着特殊性的特点,造成了建筑工程领域质量安全事故的出现。所以,对于特殊性的问题,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建筑安全工程的信息化手段推进。下面就基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技术

Abstract: unde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cale has been expande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team is also increase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quality of the industry is imperative.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 has particularity, caused the emergenc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safety accident. So,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the particularity in the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establish perfect 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realize information mea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engineering. Below are based on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he author briefly analysis of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hope to help practitioners.

Key words: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quality;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前言: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质量的信息化管理十分重要,关注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经过提升施工安全工作管理的能力,促使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的减少,实现对于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装配式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策略。

1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理论

1.1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

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辨识是对按照当前国家有关标准、行业规范等,结合工程项目现场分项和分部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别。在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方面,危险源主要是以多种形式所存在的,危险源造成事故被归结出能量得以意外释放或者是有害物质泄漏,按照危险源在事故的发展作用,将其危险源划分成第一类的危险源、第二类的危险源。

1.2建筑施工的危险源评价

危险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针对是否在评价中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综合性评价,经过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科鲜红各评价理论模型的比较,结合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特点,这里我们主要是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模糊评价方法则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最大隶属度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与被评价事物的各因素,对所作的综合性评价,评价着眼点是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当前绝大部分企业选择的定量评价方法。

1.3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控制

就不同危险源的特点、所处环境,对其危险源控制方法进行分类,进而确定出不同控制的要求。第一,建筑工程施工第一类的危险源控制。避免事故发生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危险物质、隔离等;避免或者是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主要是有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使得危险物质可以按照人们意图进行释放。第二,建筑施工的第二类危险源控制。首先是减少设备的人为故障出现,其次是进行设备本质的安全设计。

2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监督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信息化技术在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中的使用,对整个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将能够保证工程建设过程的透明化,使得工程材料使用的更加规范化,进而不断的增强了安全质量监督薄弱的环节,促使提升安全质量监督工作的效率,对整个工程施工有着推进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的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认真做好工程安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在当前,我国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督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我们需要从理论角度进行入手,增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监督力度,加强对我国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经过对国外一些国家建筑分析得知,可以实现高效率主要是依赖完善、实用性较强的信息监管系统,这个系统对工程项目各环节实施监督控制,从施工技术、材料和过程管理等进行入手,落实工程安全质量控制的工作。

3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1建筑工程安全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缺陷

从目前中国工程建设的现状来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和质量管理的不足和不足。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是做好质量监督的基本保证。中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尚未长期发展,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律法规的漏洞为中国许多只追求眼前利益的建筑公司提供了机会。过分强调跟踪利益的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如偷工减料,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失败等问题。这使得完成的项目的质量经常变化。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的质量,必须从加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入手。

3.2没有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理念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下,一些建筑公司为寻求自身经济效益,陷入了误区中,这些就造成一些建筑公司在盲目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忽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这对公司长远的发展来讲是一项致命的伤害。从根本上来讲,这是装配式建筑管理人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的原因。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因为不够注重质量监督的重要性,造成一些质量差的建筑物存在,严重的威胁到人们人身财产的安全。

3.3信息化监督管理的现状和差距

中国在建筑业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监督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使用基于市场的手段来开发相关软件方面,信息标准制定,相关数据库构建和总体规划。因此,我们还要做大量工作,全面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

4装配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建设策略

4.1加强质量监督法律体系建设

首先,要加强信息产业法律体系的建设,使施工企业开展的所有工程建设工作都能依据法律法规,在严格的法律管理下,有效建筑公司还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为实现现代化装配式建筑特点能够注入新内容,实施信息化技术集中管理,实现各部门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健全其监督管理的制度。其次,我国政府也需要不断加强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人才在当代企业竞争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装配式建筑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基础。所以,我国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计划,在对人才选拔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其人才专业性进行考察,还需考核其职业道德。在日后岗前培训方面,需要注重对综合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监管机构还需在日常培训和学习中,加强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学习,实现监管人员整体的信息化监管水平的提升。最后,制定政府监督管理的措施,促使在业务运营中,对各规定进行制定,必要的时候严格审查工程施工计划,确定出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质量监督内容,并且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审查施工。

4.2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信息系统

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关监督管理的信息计划,并且制定具体实施的方案。对于监督信息化工作、信息系统的基本运作提出实际要求,避免在表面产生受监督地情况,在施工企业的内部,并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实施相关监督的职能。专门设立的监理机构应当按照基本控制计划和详细规划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及时监督项目的建设。

4.3加大信息化技术的推广

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主要是指对监督机构、企业内容进行的管理,从监管机构进行入手分析,我们的监管机构需要充分发挥出先进地示范领导作用,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信息化的系统,建立满足自身发展特点地信息化系统。从企业角度进行分析的话,内部质量监管的机构需要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宣传的力度,实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现阶段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质量监督信息化的程度较低,若想对工程安全监管能力进行提升,需要国家、社会和企业各方的努力,培养出有着专业素质和信息化技术开发能力的先进人才,加快信息化技术开发步伐。另外,质量监管人员还需积极创新质量监督的信息化技术,并且应用更加合适的建筑管理信息化技术。

参考文献

[1]鲍逸,沈宏,张守祥.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管问题――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信息化监督检查工作模式的实施[J].岩土工程界,2004(06):27-29.

[2]吴宇迪.智慧建设理念下的智慧建设信息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1-166.

[3]李亚东,郎灏川,吴天华.现场扫描结合BIM技术在工程实施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18):19-22.

论文作者:杜凤龙,邹太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  ;  ;  ;  ;  ;  ;  ;  

信息化技术对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控论文_杜凤龙,邹太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