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列宁的“少谈政治”思想_政治论文

正确认识列宁的“少谈政治”思想_政治论文

正确理解列宁“少谈政治”的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列宁论文,正确理解论文,思想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和俄共(布)中央提出了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利用喘息之机把党的首要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受到了人民的大力拥护和支持。可是当时俄共党内有些人却醉心于“革命空谈”,大唱“政治高调”,对列宁横加责难。于是列宁在一些报告、演讲和文章中对那些“左派共产主义者”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提出了“少谈政治”、“多谈经济”的思想。但由于时过境迁,列宁这一思想往往为后人误解,甚至曲解,以至于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为此,我们今天有必要对列宁“少谈政治”的思想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把握列宁的真正本意,从而能够正确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斯大林认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以个别原理的词句来顶替其观点和方法,而应“在保持马克思主义观点、保持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条件下根据新的经验来改善和丰富旧公式。”(《斯大林选集》上卷第570页)如果我们以这种科学的态度来分析列宁的思想,将不难发现,“少谈政治”的提出既有其客观的科学依据,又有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

⒈“少谈政治”具有相对性。恩格斯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是经济而不是政治。他说:“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是为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马恩选集》第4卷第477—478页)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则,对当时国内政治经济状况作了科学的比较。他认为“革命在几个月以内就获得俄国在政治制度方面赶上了先进国家。”但是,在经济方面还十分落后,为了巩固政权,为了俄国尽快地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列宁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或基本上解决,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这个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列宁全集》第34卷第168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相比,就得“少谈政治”,“多谈经济”。

⒉“少谈政治”具有针对性。列宁提出的“少谈政治”,一方面是针对一些不注意观察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而喜欢老调重弹的人而言的。列宁认为,当时两个营垒之间的军事的、政治的斗争,即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和苏俄的地主、资产阶级如何勾结起来向苏维埃国家政权进攻,孟什维克如何叛卖革命,起义的工人阶级如何保卫苏维埃,还有反动营垒内部的狗咬狗的斗争,等等,这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其中的道理无需重复,而只要简要地介绍新情况、新变化就可以了。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列宁的“少谈政治”是针对一些人的“政治喧嚷”、“政治高调”、“政治上激动人心的空话”而言的。当列宁和俄共(布)决定把党的首要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俄国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利用他们把持的《左派共产主义者报》、《共产主义者》杂志、《劳动旗帜报》、《前进报》等报刊,极力反对把党的首要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说什么俄共(布)党内“出现了右的布尔什维克的倾向”,攻击苏维埃的政策“自始就与真正的无产阶级性质背道而驰,在最近时期已经日益公开地走上与资产阶级妥协的道路”,诬陷列宁的主张“不是把大家引向共产主义,而是拉大家后退”。面对这一连串的责难,列宁在一些报告和演讲中作了针锋相对的有力批判,同时又连续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如《奇谈与怪论》、《论革命空谈》、《脚踏实地》等等,深刻揭露了左倾思想的实质和危害,严正指出这类政治不仅要少谈,而且根本不应该谈。

⒊“少谈政治”具有条件性。俄共(布)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当时由于托洛茨基所犯的并且由布哈林加深的政治错误,俄共(布)曾一度偏离经济任务,这使得俄共(布)不得不花许多时间来纠正这种错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度发生,列宁明确指出,“少谈政治”最起码的条件是不能发生政治上的危险和错误。他说:“自然,我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希望我们少搞些政治,多搞些经济。但是不难理解,要实现这种愿望,就必须不发生政治上的危险和政治上的错误。”(《列宁选集》第4卷第444页)不仅如此,列宁对于“少数政治”还有过更为严格的条件限制,这就是必须熟悉和掌握政治。他说:“我们无疑学会了政治,这方面我们不会令人迷惑,这方面我们有基础。而经济方面的情况却不大好。今后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谈政治。”(《列宁选集》第4卷第397页)从列宁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党的政治路线的正确,对政治的熟练驾驭是“少谈政治”的首要前提。

列宁在批判“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错误,提出“少谈政治”的同时,为了防止人们对这一提法的误解,出现漠视政治的倾向,还在许多演讲、报告和文章中对政治的重要性、新时期的政治内容以及相应政治措施等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

⒈“少谈政治”不是不谈政治。马克思主义者在强调经济的决定作用时,从来就不否认政治的积极作用。恩格斯认为,经济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最决定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决定作用,影响历史进程的还有上层建筑各个因素,其中当然也包括政治。在阶级社会中,当阶级矛盾还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时,“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列宁选集》第4卷第370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阶级之间的斗争如何,关系到各阶级的根本利益,因此,“政治与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但当阶级矛盾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首要任务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后,是不是可以不要政治呢?答案是否定的。列宁曾明确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441页)“如果我们犯了政治错误,那整个经济建设就要受到挫折,那就要来争论纠偏和确定方针的问题。”(《列宁选集》第4卷第652页)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讲政治是经济建设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⒉“少谈政治”就是要抓住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政治”。政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的政治内容不同,政治重点也不一样。按照列宁的理解,政治斗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粉碎资产阶级制度遗留下来的东西,粉碎整个资产阶级一再想消灭苏维埃政权的尝试;”另一方面就是“建设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370页)。当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尚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时,俄共(布)绝大部分工作无疑都要放到第一方面的任务上。但是这种斗争一旦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政治内容就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当列宁一听到对弗兰格尔作战获胜的消息后,他就预言:“斗争的一个阶段将要结束,我们争得了同一系列西方国家的和平,而军事战线上的每一个胜利都使我们能抽出力量来从事对内斗争,从事国家建设的政治。”(《列宁选集》第4卷第371页)

然而,国家建设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面临的建设任务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国家建设的政治”的重点什么?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什么?列宁审时度势,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现在我们最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收获更多的粮食,供应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只要战争使我们有可能不把重心放在同资产阶级、弗兰格尔、白卫分子的斗争上,我们就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列宁选集》第4卷第397页)正因为经济建设在新在历史条件下成了最主要的政治,所以列宁要求一切国家机关都要成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政治机关。他说:“不要把代表大会和会议变成空谈的机关,而要变成检查工作成就的机关,变成我们能够真正学习经济建设的机关。”

⒊“少谈政治”还要抓住主要的政治环节。列宁指出:“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不能你想抓哪个环节就挑哪个环节。”(《列宁全集》第43卷107页)党要领导人民群众完成经济建设这一伟大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就必须抓主要的政治环节。

(1)党的政治行动必须保持一致。俄国共产党是按地区和生产原则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党的所有组织中,党的最高机关是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作出的决定就是最后的决定。列宁强调:“党的政治行动必须保持一致。不论在广大群众性的集会上,不论在党的会议上或者党的报刊上,发生任何破坏已经确定的行动一致的‘口号’都是不能容许的。”(《列宁全集》第13卷第129页)

在革命战争年代,固然需要政治上的统一行动,需要铁的纪律。到了和平建设年代,由于经济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样也离不开权威,离不开铁一般的组织和纪律。列宁认为,要完成经济建设的任务,必须“以党的最高级机关的权威来考虑问题”,党“现在的任务是要把无产阶级所能集中的一切力量,把无产阶级的绝对统一的力量都投到经济建设的和平任务上去,都投到恢复被破坏了的生产的任务上去。这里需要有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组织,如果没有这种纪律和组织,我们不仅不能支持两年多,甚至连两个月也支持不了。”

(2)党与群众必须建立正确的相互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列宁正是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提出了党要完成各项政党任务,“起领导作用的政党共产党,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和群众即全体被剥削劳动者之间,必须建立正确的相互关系。”(《列宁全集》第39卷第182页)为了建立起这种关系,列宁强调:

首先,党必须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列宁认为:“政治应该是人民的事。是无产阶级的事。”正因为政治是人民的事,所以只有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列宁曾多次高度赞扬过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他说:“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正是新的社会的基本因素”,“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列宁全集》第33卷第52—53页)后来,列宁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时还进一步指出:“同农民群众、同普遍的劳动农民结合起来,……到一定的时候,这个运动就会加快到我们现在所梦想不到的速度。我认为,这就是新经济政策第一个基本的政治教训。”充分强调了党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

其次,党必须关心群众利益,以取得群众的信任。列宁把党争取群众的信任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在1921年3月1日给农业人民委员部副人民委员恩·奥新斯基的信中写道:“我们应当尽一切力量紧紧抓住这样一些人来恢复农民群众的信任,这是基本的政治任务,而且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而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就必须关心群众的利益,这既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又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条件。共产党如果不关心群众的利益,就会为人民群众所抛弃。因此,列宁指出:“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之一粟,只有当我们正确地表现人民所意识的东西时,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引导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引导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毁坏。”列宁在1921年10月17日的全俄政治教育局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还明确指出过:“我们说,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列宁文稿》第8卷第454页)列宁这里所说的,“人民所意识的东西”、“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都是指人民群众的利益。

标签:;  ;  ;  ;  ;  ;  

正确认识列宁的“少谈政治”思想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