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论文_王勤露

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论文_王勤露

(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和电力系统的逐渐完善,电网的覆盖面积愈加广泛,在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电力服务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其中,输电线路巡检工作,受线路长度、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巡检的效率降低。而无人机设备的应用,极大降低了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提高了对输电线路巡检的效果。

关键词: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应用

1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应用的重要性

输电线路为了安全,大多数避开了城市建筑密集区域,多数处于山野之中。若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一名经验丰富的巡线工一天只能检查9-10基杆塔,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或者特别复杂的地形,可巡视的杆塔数量还会降低,而无人机一般只需要20-25min便可完成一个熟练工人一天的巡视量,大大提升了巡视效率。而且在一般的输电线路巡视中,为了生命安全考虑,独自巡视的巡线工禁止攀登杆塔,这样一来,巡线工只能对杆塔基础、导线、塔材、杆号牌、基地装置等进行检查,而对于绝缘子、三角连板、防震锤、悬垂线夹等杆塔上的金具、以及树障、外破距离导线的精确距离无法确认。如果利用无人机独特的空中超近距的检测优势,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图像,就能及时将更加详细的线路信息带回来地面控制中心。以无人机传输回来的数据,可以建立状态巡视计划,提前发现安全隐患。除此之外,采用无人机巡检主要要求巡视人员向无人机操作手进行转化,而日常巡检对无人机操作手的人数要求很低,对于公司来说,相较于大量、高劳动强度的运维成本,投资培训一批无人机操作员是非常划算的。

2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视中的应用技术

2.1无人驾驶技术

如果巡视人员一直要对无人机进行控制,则长时间面对屏幕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劳,无法保证在操控无人机时的精准性,这就使得无人机在巡视工作应用中的优势全无,因此需要让无人机实现自行控制降落,在巡视中做到沿线检查并保持安全距离。为了保证无人机在巡视过程中能够应对恶劣环境,应用无人驾驶技术,使其遇到特殊情况时可自行判断选择返航或紧急降落,同时也能够接受控制人员的指令

2.2激光雷达探测技术

激光雷达探测技术是向探测对象发射激光信号,激光信号将探测对象的信息反射回来后,与原来的发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处理以后可以获得探测对象的位置、距离、方位、速度及形状等参数。激光雷达技术使用激光束进行探测,可以获得很高的分辨率,并同时跟踪多个目标,速度分辨率可以达到10m/s以内。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的隐蔽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激光发射系统的口径比较小,可接受区域比较小,所以其他干扰信号不容易进入接收机。激光雷达探测器可以实现零高度工作,即便距离比较近的物体也可以实现探测。激光雷达探测系统使用的设备体积小、质量轻,适合无人机线路巡视要求。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可以获取高精度、高密度云空间数据信息,并利用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进行摄影,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提取相机的数据信息,建立三维模型,然后发现电力线路故障位置、距离和方向,提高线路巡检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需要巡检人员逐一对线路进行巡检,就可以完成巡检的工作任务。

2.3图像传输技术

无人机上的摄像头可取代人眼控制输电线路的巡视检测,将有问题的线路传给操作人员进行判断和确认。无人机上要同时装备摄像头和图像传输机,才能保证操作人员获得清晰的图像。为了保证传输效率,无人机需要采用压缩算法对图片进行压缩,因此无法保证图像的清晰度,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图像传输技术。此外,由于输电线路常年暴露在野外,经过自然环境的打磨对其进行确认会比较困难,要对故障点进行分析检测,需要无人机在故障部位进行悬停,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具体应用

3.1输电线路异物清除中的应用

在输电线检查过程中,有时候输电线上常常出现异物。假如这些异物没被立即去除,有可能造成传输线路故障或是触电。为了防止这些问题,检查员需常常清除异物。无人机的出现对输电线中除去异物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无人机去除传送路径中的异物,常规方法是把激光器加装于无人机,软管模块通过光的聚焦作用把异物吹走。由于激光器是平行的,必需采用凸透镜对光展开聚焦,专注后的光必需准确导向于异物。在异物纵火过程中,必需保证异物和无人机维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检查人员便可掌控无人机。

3.2在输电线路航线规划中的应用

在使用无人机设备进行巡检前,还应先规划好航线,常见的航线类型有两种,即三角航线、直线航线。其中,三角航线比较适用于无人机设备升空场地横向输出的线路,并且档距相对较大,无人机设备难以接近输电线路的保护区,不会对线路造成影响。但这种航线规划方式,实际应用在线路巡检作业中时,会增加设备的控制难度,这就要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操控技术,可以精准的进行判断和调控。不同于三角航线,直线航线更加适用于升空场地势平坦,并且档距相对较小的线路中,在进行无人机设备拍摄作业时,要求线路顺光,这样才能保证拍摄的效果。

3.3无人机在输电巡检飞行过程中的操作要领

无人机飞行巡视时操作要领:无人机在飞行及悬停巡视时的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因此操作人员务必规范操作并听从地面监护人员的指挥。首先应关注飞行区域是否可以飞行,变电站(所)、电厂上空,两回线路交叉点,杆(塔)的底相、相间、跳线间空隙都是禁飞区,操作人员必须避开。另外,在飞行过程中,无人机与导线、铁塔应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无人机巡检返航时时操作要领:如果电量不足,就有发生飞行器坠毁的危险。一般情况下,无人机的飞行范围应控制在2.5km之内。无人机的电量用完60%之后,就在准备反航。以精灵3系列无人机为例,这款飞行器的标称图传距离为800m,标称续航时间为25分钟。启动器按钮的操作要领:遥控器与飞行器的电源启动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为确保安全,操作人员必须按章操作。在无人机起飞时,先按下遥控器开关,然后再按下启动飞行器。而在无人机降落到地面以后,其操作顺序与之相反。

4输电线路巡检中应用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前景

首先,输电线路在巡检作业中应用无人机技术,可以保证在发生故障的同时便快速且精准的定位故障的具体位置,可以针对有可能发生故障的位置开展及时且有效的巡检作业,进而促进输电线路整体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其次,如果输电线路中某一路段中的设备出现故障,那么无人机便可以快速精准的进行故障的定位,将无人机技术具备的成本低、快速、高效,且便于操作等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再者,无人机能够针对输电线路中绝缘子以及特定区域的精准悬停检查,不仅便于操作,还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巡检压力,而针对恶劣极端天气条件下,无人机在天气上不存在局限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其在巡检领域的巨大优势。最后,无人机中设置陀螺、监视器、红外线成像等设备能够实时进行输电线路有效监测、录像以及巡检等各项工作,能够有效地克服掉复杂化的地形地貌存在的限制,进而防止人工巡检过程中出现危险,提升输电线路整体巡检的效果,保证输电线路整体运行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保证区域内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

5结束语

综上,将无人机设备应用在输电线路巡检中,不仅可以满足新时期对电网巡检的需求,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保证电网的高效、稳定运转。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输电线路巡检时,应重视对无人机设备的应用,从而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杰,邵帅,王凯,张庆雷,高翔,黄涛,王文贤.多旋翼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局限及发展前景[J].电力与能源,2018,3902:173-176.

[2]侯飞,孙丽梅.分析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技术及应用实践[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3:228.

[3]李鸣.基于无人机的电力输电线路巡检监测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论文作者:王勤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  ;  ;  ;  ;  ;  ;  ;  

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的应用论文_王勤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