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语言能力--兼论初中语法修辞学教学_语言能力论文

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语言能力--兼论初中语法修辞学教学_语言能力论文

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语言能力——兼谈初中语文的语法和修辞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修辞论文,教学内容论文,语法论文,初中语文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初中语文教学还在打基础阶段。因而,应在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说明还要举一反三。所以,单凭教材上的材料显得不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拓展。事实上,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字词句的理解在初中阶段仍然是重点。这其中字词的理解与小学教学相通。这里主要谈谈句子的理解和运用的问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语文学界就有淡化语法教学的提法。因此就形成了主张语法教学和淡化语法教学两种观点。“语文课标”不再倾向注重死的语法、修辞知识,将重点放在了活的语言上。这种做法倾向于淡化语法教学,注重从语感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这个角度看,还是可取的。对于语言的认识,感性的认识十分重要,古人没有语法教材,却有庄子、李白这样的文学巨匠。脱离语言实践的单纯句子的语法教学,不但枯燥无味,而且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作用并不大。这与朱光潜先生曾说的西方修辞文艺理论的主要功用在于指导欣赏和理解语言,对写作功用并不大,有相通之处。

然而,语言是有语法的。单凭语感有时会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古人几乎只学语文、历史这类文科的课程,所以长时间的摸索品味,仍然能把语言学得很好。而且他们在私塾类学校就读,教师小面积指点学生,他们花费的气力十分之大。今天,我们的学生课程丰富多样,而且是大课堂,那种单凭语感和老师个别指导的教学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有意识地进行语言规律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初中教材涉及句子成分的理解和运用,有时还要求学生修改病句,这时候有语法知识肯定会显得有理有据。比如词语搭配问题、缺少句子成分问题等内容,适当的理论解释,能一下切中要害。而这些内容教材很少涉及,需要教师给学生讲解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属于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如果没有缺少主语这样的概念,单凭语感需要多花费很多的力量。如果用“动作发出者”这类语义学观点作分析,那就更神秘而难以理解。有些成人从事文字工作仍然犯这样的错误,就表明多年的实践并没有使他找到正确的语感。又如复句的关联词的使用,学生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离不开,况且修改病句一类的测试也经常涉及,不从理论上补充介绍,恐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修辞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有人说无处不修辞,是就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的总体而言。“课标”中的修辞只指积极修辞,即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方法。关于修辞教学,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应较为系统地教授“课程标准”规定的修辞内容。虽然“课程标准”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8种修辞格规定为教学内容,但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几乎未作直接的安排。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较系统地补充这部分内容。

其次,应适当扩展修辞知识。我们知道汉语的修辞格不只限于以上8种,而是很多,多到70多种。刘宝成编著的《修辞例句》(增订本)一书中列举了72种修辞格;黄民裕编著的《辞格汇编》一书中汇集了78种修辞格。而初中课文中用到的也不只《课程标准》列出的这八种,而有些课文如果我们不讲解其修辞格,则大大损伤了课文原有的魅力。如《木兰诗》除了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格的运用外,还用了拈连、顶针、层递、互文等修辞格,这些特别体现原文的韵味,如果全然不讲,必然影响它的感染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只限于“课程标准”规定的8种修辞格,而应该结合课文,适当有所扩展。

再次,修辞并不仅限于修辞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加一些教材涉及的消极修辞内容。例如,整句、散句知识,其一点就通,相信不会花费很多时间,也不会给学生造成多大负担;又如词语的准确运用问题也属于修辞范畴。这些都可以视具体情况为学生开拓视野。

如何进行语法和修辞教学,语文教学界已有不少探讨,语文教师也在做这样那样的尝试,积累了不少有效的办法。在此,笔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以往的语法和修辞教学,多侧重知识的介绍,忽视与学生语言实践的结合。我们提倡拓展语法和修辞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将语法、修辞知识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不失为好的方法。

首先,可结合学生的写作进行语法、修辞教学。学生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文字能力上。这种文字能力既包括写作的能力,也包括一些课堂练习的文字表述。抓住写作的机会有意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会取得较为切实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作文中发现语法方面的病句,在讲评作文时有针对性地讲一些有关的语法知识,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因为这些句子是学生写的,他们认识起来容易、亲切,效果会事半功倍。同时,还可以从一些学生平时的练习表述中找材料,以此拓展语法知识。这样,让学生感到时时都要考虑运用规范的语言,不可以应付差事,就突破了知识教学,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于修辞教学,教师从作文和一些练习表述入手仍然是我们推崇的办法。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在一篇作文中运用几种修辞格,并强调注意必要、恰当、有效,不可强拉硬拽。之前,教师应该先介绍这些修辞格的知识及例子,学生会非常认真地去理解、记忆,并在写作过程中再去寻找灵感,加以运用。学生的作文出来了,再去评析优劣得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触及其他修辞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无处不修辞,修辞不再是零星的知识点,它就融汇在语言中。

其次,选择恰当的时机,依据教科书中的材料,介绍、拓展语法、修辞知识。从教材中选取适当的材料,适时上升到语法修辞理论上去。例如,在传统名篇朱自清的《春》这一篇难得的现代精品散文中,充分利用双声、叠韵、叠音词,体现了语言的声韵美。它之所以有百读不厌的魅力,其中语言优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这种情况讲出来,这就不仅引导学生感受并欣赏了语言的美,也引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方向。

为了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举教材以外的例子也是不可忽视的。如著名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锤炼、“推敲”典故的来历等等,诸如此类文学史上经典的例子,都将影响学生对语法和修辞重要性的认识。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语法和修辞教学应该落实“课程标准”,适当对教材进行拓展,结合学生的语言实践,选择恰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标签:;  ;  ;  ;  

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语言能力--兼论初中语法修辞学教学_语言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