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分析论文

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分析

□李 娜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22)

摘 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养老负担不断加重。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加大养老设施投入,以解决养老服务与需求之间供求失衡的问题。因此,明确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实际水平至关重要。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CHARLS)数据,基于Mar kov 模型通过计算得到状态转移矩阵,考察我国老年照料服务资源供需状况。综合测算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的供需状况,并在此基础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养老;长期护理;Mar kov;供给需求

1 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发展、医疗水平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不断增加,加之生育意愿下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向老年型转变。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的免费护理渐见困乏,使许多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选择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有严重疾病的老年人则需要住院治疗。然而我国养老机构和医院的病床数,与老年人潜在的机构养老和医疗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政府为了解决供求失衡的问题,必须明确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实际水平。

黄匡时(2013)[1]首次动态考察了我国老年照料服务资源供需状况,用“意愿”这样主观的标准来衡量入住需求。但这种方法不够客观,无法反映真正需要长期护理需求的数目。倪东生和张艳芳(2015)[2]从收入约束、需求意愿约束来衡量养老服务需求,没有反映出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的客观真实需要。黄枫和吴纯杰(2012)[3]、王新军和王佳宁(2018)[4]、陶涛等(2019)[5]基于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失能老人转移规律,但没有从供求角度提供现状分析,也没有对养老服务供给政策提出建议。

2 研究方法

应从长期护理和医疗两方面分析养老服务的供需平衡。分析老人日常活动能力及认知两方面的现实情况,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老年人是否需要长期护理服务。

基于Markov 模型,求得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根据此矩阵预测失能老年人数量,从而得到老年人长期护理方面的需求。长期护理供给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家人或雇佣保姆等人员养老,二是用养老院床位数度量养老机构养老。通过比较长期护理的需求与供给,得出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满足程度现状。

医疗方面采用CHARLS 中关于老人在一月内是否患病或在一年内是否有需要住院的情况求得需要住院的老年人比例,结合老年人总人数求得住院需求。同时,通过近一月内是否去门诊或接受上门医疗服务得出老年人的门诊需求,结合医院床位数及执政医护人员数可得到其对应的住院及门诊供给情况。通过研究中国养老服务的失衡现状,对政府购买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孕妇去户外运动,阳光中的紫外线为身体制造出了活化的维生素D3,它可以促进体内钙、磷的吸收和利用。既有利于宝宝骨骼的发育,又可防止孕妈妈发生骨质疏松。

3 数据及状态界定

3.1 数据来源

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LARLS)中2011 年、2013 年、2015 年的60 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从长期护理和医疗两方面来研究老年人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

调蓄水池顶,设2个检查孔和6个通风管。检修孔直径0.7 m,孔下设钢爬梯,便于水池的检修与清理。通风管直径90 mm,高出地面0.9 m。调蓄水池设进水管、出水管各一条,为了防止水池中出现短流形成死水区,将进出水池对角设置。

3.2 长期护理状态界定

模型假设运动服从连续时间齐性Markov 过程,假设状态健康、失能、死亡分别标为1、2、3,受访者的状态记为S。转移概率定义如下。

5.1.2 长期护理机构供给分析

3.3 医疗状态界定

存在生活自理困难或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不仅具有护理方面的需求,受其生理能力衰退以及各种疾病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同时需要医疗服务。这种医疗服务需求很大程度上与护理需求同时存在,而不是互补关系,因此也要对其进行单独统计计算。

采用范宁玥等(2018)[6]对中国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分析时的界定方法,即利用CHARLS 中关于老人在一月内是否患病或者在一年内是否有需要住院的情况的问题回答情况进行需求界定。

医疗服务供给主要从住院以及门诊两方面进行分析[7-8]。住院供给以平均可分配给老年人的床位数为准,门诊供给则以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为评价标准。

4 多状态Markov 模型的拟合及结果

4.1 追踪调查老年人各状态转移基本情况

从日常生活自理活动(ADLs)和认知功能两个方面界定长期护理的状态。每个受访者有4 种状态,分别为健康(ADLs 和认知功能都没有问题,记为1)、需要家庭护理(ADLs 和认知功能的任一项出现问题且子女或亲人可以提供照料,记为2)、需要机构护理(ADLs 和认知功能任一项出现问题且子女或亲人无法提供照料,记为3)和死亡(记为4)。

式中: Rt——导体在工作温度t下的电阻值,Ω/km;R20——导体在温度20 ℃下的电阻值,Ω/km;α——20 ℃时导体电阻温度系数,1/℃;t——工作温度,℃。

当上式结果不依赖于期初时间t,仅与转移时长有关时,就称为时间齐性的马氏链。记pij (t )=Pr(Xt =Sj |X 0=Si ),且记P (t )=(pij (t ))m ×m 是时间长度为t 的转移概率矩阵,其中m 是状态数目。

在求得转移概率以后,通过2015 年追踪调查中健康及失能状态人数比例,对2016 年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总体处于健康或失能状态的人数进行估计。利用该人数乘上1 年期转移概率矩阵P (1),可得到转移后的各状态人数比例。加上这一年新进入60 周岁的老人在各健康状态的数量,可得到这一年处于各健康状态的总人数及比例。

以2015 年作为基期,在估计2016 年新进入60 周岁的人数时,仅考虑2015 年处于59 周岁的人口数,将设其为l 59,则y 59=l 59(1-m 59)即为2016 年新进人口数。此处m59为59 周岁的人口死亡率,该数据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估计得出2015 年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处于健康、失能状态的人数分别为n 1、n 2,则经过一年转移处于健康状态的人数为n 1p 11+n 2p 21+y 59n 1/(n 1+n 2),转为失能状态的人数为n 1p 12+n 2p 22+y 59n 2/(n 1+n 2),转为死亡的人数为n 1p 13+n 2p 23+l 59m 59

医疗服务方面的供求关系从住院以及门诊两方面进行分析。2011 年、2013 年及2015 年分别有12.5%、18.2%和17.8%的老年人存在住院需求,相应的门诊需求比例分别为36.34%、33.25%、35.45%。

根据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增长率均值,得出2018 年、2019 年和2020 年可供给老年人使用的养老床位数与老年人总数之比为3.12%、3.16%、3.19%,平均环比增长速率为0.077。因此,若养老机构床位数继续以当前速率增长,有望在未来满足老年人护理机构需求。

4.2 各状态转移强度矩阵及1 年期转移概率矩阵

老年人健康状态在1 年期间更倾向于不发生改变,无论初始状态是健康或是失能。当初始状态为失能时,1 年后仍为此状态的概率为61%,低于初始状态为健康的稳定概率。但初始状态为失能的老人,在1 年后恢复健康的概率为23.3%,高于其变为死亡的概率。

以上笔者对文章开头、主体和结尾的分析,只是侧重于一点而言,其实不少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所表现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学习时不能孤立和割裂。初中阶段课文阅读和作文练习的重点是记叙文,写记叙文有个好的开头和结尾,会使文章增色不少。所以上面就初中课本中部分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进行了重点分析,也顺便简单提到了文章的主体部分,供同学们写作时参考。

4.3 以2015 年为基期预测至2020 年各状态人数的比例

5.2.1 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表1 以2015 年为基期的各年各状态人数比例

5 供求结构分析

5.1 长期护理供求分析

5.1.1 长期护理需求分析

根据对长期护理需求状态的界定,2016—2020 年全国60 周岁以上总人口中分别有3.86%、4.43%、4.74%、4.91%、4.99%的老年人存在护理机构需求,其平均环比增长速率为0.068。

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以医生疾病鉴定为准。也就是说,当被访者被鉴定为情感及精神方面有问题,或患有记忆相关的疾病(两者只要有其一),便认定有认知功能障碍。将存在生活自理能力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视为处于失能状态,即存在长期护理需求。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以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为长期护理机构的供给变量,得到2016 年和2017 年可供给老年人使用的养老床位数与老年人总数之比为3.16%、3.09%。就这两年而言,还存在0.7%、1.34%的供给缺口,具体到老年人口数则分别有168.6 万人、313.3 万人无法满足护理需求。

本试验以脱胚玉米为原料,通过挤酶法压——双酶水解制取葡萄糖浆。脱胚玉米按照1.3的工艺处理,考察指标滤饼RS3质量分数(%)。本试验中,收集制取糖浆后的滤饼,并干燥、称重,测量滤饼中的淀粉质量,将结果转化为投料量中淀粉所占的比例。主要考察挤压时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酶量、挤压机螺杆转速、液化时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酶量、液化时间和糖化时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对的滤饼中RS3质量分数的影响。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安排试验[7],如表1所示。

5.2 医疗服务供求分析

利用1 年期的概率转移矩阵,可得出任何年份的各状态人数,n 年期转移概率矩阵P (n )=P (1)n 。在此期间,还要考虑到每年新增到60 周岁以上的人口数。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各年龄占总人口比重进行推算,以2015 年为基础,预测至2020 年,具体状态人数比例见表1。

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语言的构建,要想在教学中实现人文和工具的统一性,构建良好的语言尤其重要。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人文性的注重程度不高,在新课改之后,语文的人文性大大提升,但是工具性又被削弱了。为了让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实现良好的统一,教师就需要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充分利用语言实践,帮学生来构建学习能力。

之后年份各状态人口数预测,以此类推。

5.2.2 医疗服务供给分析

医疗卫生机构在2011 年、2013 年及2015 年可供给老年人使用病床数与老年人总数之比分别为1.57%、1.72%、1.78%,平均存在15.56%的缺口,且床位需求的平均增长率(0.098)高于供给的平均增长率(0.028),即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2011 年、2013 年及2015 年的门诊供给比例为1.32%、1.37%、1.38%,即每位医师平均要承担26 位老年人的门诊需求。加上其他年龄组人群的门诊需求,这些工作量对医生是难以完成的。由于医师数量的增长率稍高于门诊需求增长率,因此门诊供给方面的缺口是有希望弥补上的。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在短时期内(瞬时),失能状态转为健康的概率高于健康状态转为失能的概率,且失能状态与健康状态相比更容易转向死亡。但总体来说,1 年期内健康状态更倾向于维持不变。

(2)截至2020 年,预计我国处于失能状态的老人比例将为16%左右,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平缓。

(3)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仍以家养为主要方式,其中,雇佣保姆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此外,养老机构床位数有所上升,但距离满足老年人机构护理需求还有很长的距离。2016—2020 年,分别有0.695%、1.336%、1.619%、1.752%、1.8%的老年人机构护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在有住院需求和门诊服务需求的老年人中,均有1/3 左右属于潜在需求,即应该住院但没有住院或生病但没有看病的情况,其中主要原因都是缺钱。2016—2020 年分别存在427.06 万、458.06 万、539.87 万、598.05 万、662.24 万的医院床位数缺口,无法满足现有老年人住院需求,且该缺口会越来越大。门诊服务目前无法满足需求,但其增长率高于门诊服务需求增长率,在未来有望达到供求平衡。

全新的会计管理体系与制度构建实施背景下,医院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施行要与其要求相符,因此,医院从上到下要提高重视意识,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与管理办法,通过与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与医院发展要求相符的财务管理内控控制体系,此外还要加大投入的力度,保证医院发展方向正确,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内控体系与制度,确保医院财务管理更规范与标准。

6.2 建议

(1)目前养老机构无法满足现有机构护理需求,建议保持以家庭养老为主、以养老机构为辅的护理方式,并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姆、护工等护理人员工资,提高这类人员的就业人数。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鼓励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弥补护理养老空缺。

(2)适当降低医疗价格水平,包括住院费及门诊费等。大力普及社会医疗保险、降低报销门槛、扩大覆盖范围,以此保障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全国医疗水平,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增加医院床位数,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潜在医疗需求。

让儿童实实在在地获得能适应未来社会生存能力的核心素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系统教育教学工程。这个系统教育教学工程的第一步是什么?不是“我以为”式的主观阐释,也不是贴标签的课堂展示,而是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匡时.供求关系视角下的中国老年照料服务资源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488-491.

[2]倪东生,张艳芳.养老服务供求失衡背景下中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11):3-13.

[3]黄枫,吴纯杰.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J].经济研究,2012,47(S2):119-130.

[4]王新军,王佳宇.基于Markov 模型的长期护理保险定价[J].保险研究,2018(10):87-99.

[5]陶涛,周英,戴玲燕,等.采用多状态Markov 模型分析我国老年人失能转移规律[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165-1170.

[6]范宁玥,田帆,王阳,等.中国老年人对医疗服务与长期照料服务的需要与利用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9):1618-1621,1666.

[7]张益林.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养老模式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9):160-161.

[8]丁玉贤.包头智能养老的建议和对策[J].智能城市,2018(18):31-32.

文章编号: 1004-7026(2019)16-001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9.16.009

作者简介: 李 娜(1995—),女,汉族,河北魏县人,研究方向:精算。

(编辑:郭 瑞)

标签:;  ;  ;  ;  ;  

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