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三战”努力完成第一阶段振兴工作--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报告_机械工业论文

开展“三战”努力完成第一阶段振兴工作--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报告_机械工业论文

打好“三大战役”全面启动振兴为完成振兴第一阶段任务而努力奋斗——在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打好论文,机械工业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战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九六年一月十七日)

同志们:

1996年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了。会议主要议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八五”工作,分析“九五”形势;围绕启动振兴,实施科教兴业,部署“九五”任务,安排明年重点工作,动员全行业职工为完成振兴第一阶段任务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九五”机械工业面临的形势

“九五”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机械、汽车工业振兴的第一阶段。在这一时期,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机械工业自身发展,都还会发生新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八五”机械工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九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八五”期间,机械工业生产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到1992年,提前8年实现“翻两番”目标;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五年预计实现利税总额1417亿元,比“七五”增长72.2%,其中,利润增长25.9%;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先后研制生产出160多种大型成套设备和一批重要机械产品,五年共提供发电设备7183万千瓦、汽车587万辆(其中轿车102.4万辆)、金切机床104万台、大中型拖拉机26万台;科研开发取得丰硕成果,五年共开发新产品5779项,有1987项获部级以上奖励,100多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职工素质不断提高,共培养各类专门人才24万人,技工220万人,对70%的职工进行了各种培训;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成绩显著,五年共利用外资总额71.5%亿美元,引进技术260项,出口创汇865亿美元,年均增长30%,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品。机械工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在职能转变、政企分开方面的步子逐步加快;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适应市场的能力有所提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开始起步,企业集团、股份制试点等都有新的进展。此外,为保证机械、汽车工业振兴的顺利启动,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振兴已成为行业上下的共同行动纲领。“八五”期间,机械工业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为“九五”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九五”国内外形势将有新的变化,这给我国机械工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巨大的

纵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继续呈增强态势。从经济形势看,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二是世界经济将在起伏中进一步增长;三是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济合作和交往日趋紧密。这对我国机械工业更多地采用世界科技成果,加快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使机械工业面临来自国际上的竞争压力更为突出。我国机械工业能否在本世纪末的最后几年,充分利用机遇,争取在一些重要领域有新的突破,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取得主动,这是决定我国机械工业在下一世纪的地位与前途的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要有相应的准备。

从国内形势看,也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正由量的追求转向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国家将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子还要加快,以促进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三是在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封闭半封闭状态已经根本改变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这一系列的变化,必将对机械工业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今年国家仍将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市场需求不会有多大的变化,要素的供应依然偏紧,整个经济运行的环境不会宽松。形势要求机械工业真正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眼睛向内,下决心苦练内功,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总的看,“九五”将是机械工业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与国际市场大幅度交叉和融合的阶段。搞得好,就可以促使多数机械企业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机制,就能较为顺利实现与国际市场的互接互补;搞得不好,不仅不会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还会加大,甚至危及一些行业的生存。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奋发图强。

3.从机械工业自身看,“九五”是振兴的第一阶段,经济总量和质量都将有一个大的提高,面临要解决的矛盾错综复杂,推进振兴的任务十分艰巨

“九五”是机械、汽车工业振兴的第一阶段,也是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机械、汽车两大产业的内在关联度很大,汽车工业的大发展迫切要求机械产品更新换代,提供更多更好的适用先进技术装备,这为机械工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机械工业的振兴,将有力地促进汽车工业国产化装备和汽车产品国产化程度的大大提高,加速汽车工业的自主发展和成长壮大。两大产业将在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中共同实现振兴。更为重要的是,在振兴第一阶段,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将会有大的改善和提高,这是“九五”机械工业重点攻坚目标,需要行业上下为之不懈努力。同时还应看到,机械工业自身素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科技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不稳定、管理水平不高、运行机制不灵、“散乱”状况依旧等一系列矛盾需要尽快解决,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更为激烈,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因素也日趋增多,面临调整结构、改组改造、强化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和总体效益的任务更为严峻。需要我们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到内部、从长远到眼前,加强战略研究,切实根据自身实际,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在改革、改组、改造和管理上综合运筹,争取顺利实现振兴第一阶段的目标。

根据机械工业面临的形势,“九五”期间机械工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继续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推进机械工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个关键环节,按照“一个目标、两个阶段、三个特点、四个重点、五大战略、六项措施”的振兴总体思路,集中力量打好产品质量翻身、组织结构优化和开发能力提高“三大战役”,加大改革力度,强化企业管理,抓好人才工程,全面完成振兴第一阶段的任务,为机械、汽车工业最终实现振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科教兴业为重点,促进机械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机械工业的现状看,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机械工业已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的产业之一。但总的来说,主要还是靠生产要素的投入,特别是依靠高消耗支撑取得的,属粗放式、速度型增长。因而,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素质和经济效益提高缓慢。如果不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继续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整个行业就不可能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更无法实现振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做很多工作,目前最迫切、也是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为此,正式颁布了《机械工业部关于实施科教兴业的决定》。《决定》指出,科教兴业的基本内涵是,在全行业要牢固确立以科技进步促经济、以内涵为主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切实贯彻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的科技发展方针,加速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坚持教育为本,致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加速建立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的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机制,推进教育面向现代化、为振兴服务的进程。

1.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切实把机械工业引入以内涵为主求发展的轨道

要把技术进步的主体真正转移到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企业,这就决定了科技进步的主体必然是企业。近年来大量的实例充分证明,凡生命力强、能经受市场风云变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都是依靠科技进步、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因此,要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促使企业尽快建立起面向市场、自主开发、大力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目前,要以组织实施“企业技术进步示范工程”为重点,尽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同行业起排头兵作用的示范企业,率先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使其成为各个行业技术进步的火车头;要重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使其能逐步在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上有新的提高。

要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切实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依托现有企业的改造和扩建上。近年来,一些企业在技术改造方面存在着两种偏差。一种是怕负债,认为“不改造等死、改造了找死”;另一种是不顾企业自身还贷能力,盲目追求大投入。这两种偏差,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严重,使企业缺乏发展的后劲。因此,在技术改造中,首先要端正思想,充分认识技术改造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水平和质量高、潜在市场前景好的产品为龙头,选择那些具有活力、技术开发能力较强、条件好的企业,优先进行改造;再次,在改造中要根据结构优化的要求,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避免一般性的“填平补齐”和能力的简单放大,尽快形成经济规模,确实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同时还要注意使改造与改组、改革、加强管理相结合,鼓励企业更多地采用适用、先进的工艺及装备、新的企业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和管理技术,做到改造一个,就要实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企业的整体素质就要产生一次质的变化。从而,使机械工业的发展和振兴,真正转到以内涵为主的轨道。

2.加速推进技术与经济密切结合的进程,切实提高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筑科技新体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有利于行业振兴、科研院所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原则,调整结构、分流人才,下大力气构筑一个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科技体系。要创造条件,支持大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集团采用多种形式,尽快建立起具有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技术中心;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稳住一支少而精的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力量,形成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国家队;要有重点地充实、健全一批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使其在基础研究和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建立和完善由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地方机械研究所等共同构成的社会化技术支撑体系,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产品更新、技术进步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

要加快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进程,尽快把科技工作推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要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在认真总结长春汽车研究所进入一汽集团、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进入宝钢集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区的界限,积极稳妥地推进产品开发类研究所进入大型企业集团,逐步与企业的技术开发力量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合力;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可逐步发展成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科技先导型企业。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自发作用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淘汰落后技术,提高新技术、新成果的采纳率;要促进市场、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新体系的建立,拓宽科技成果商品化的道路,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

要积极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增强行业的竞争实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和国民经济生存发展的技术基础,是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桥梁,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要素。在未来的竞争中,谁掌握了先进制造技术,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机械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各行各业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在推进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并推广应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不仅关系到机械、汽车工业的振兴,而且直接影响整个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九五”期间,国家已把先进制造技术作为五个重点领域之一列入了科技规划,机械工业也把其作为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科技发展的重点。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争取在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和设备、综合自动化技术等方面,有选择地发展和推广应用一大批先进制造技术,切实增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在全行业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各类人才队伍。要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干部队伍,把德才兼备的优秀管理人才推上各级领导岗位,特别是要在行业内尽快建立起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科学配套的机制和制度,逐步形成机械工业职业化的企业家群体;要采取各种措施,在机械系统中培养、选拔各类科技拔尖人才,不断加大专家系统储备,建立一支优秀科技专家队伍;要加强技术工人队伍的建设,运用竞争激励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拔各类高技能工人,造就一支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队伍。为保证“跨世纪人才工程”的顺利实施,在行业内要尽快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以便不断选拔、培养拔尖人才,带动整个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要加强企业的继续工程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的一把手要舍得花本钱,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作为企业工作的当务之急,抓紧抓好。要在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尽快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培训制度和体系,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在普遍提高全体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要提倡和发扬敬业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

要加强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教育。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加快部属高等院校的改革步伐:要根据各校的实际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专业、学科的调整和改造,增强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和适应性,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推进、稳步实施办学体制改革,推进产学合作、部省共建的联合办学,要努力把高等院校建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增强其为行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能力。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行业中专和技工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培训,稳步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和适应性;要继续完善“变招工为招生”的制度,在1997年实现26个通用技术工种从职业技校生中补充新工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所有工种工人的补充都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各地要集中力量办好几所起示范作用的骨干学校,争取在“九五”期间建成30所全国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中高级技能人才。

三、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机械工业经济体制转变

“九五”是国家经济体制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行业的经济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总的要求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全面深化国有机械企业改革;积极推进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的建立,促进政企分开;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管理新体制,推进机械工业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为振兴机械、汽车工业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1.加强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推进机械工业企业改革的深化

去年是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第一年,分别有16家和250家机械企业被列入国家和省市确定的试点行列。今年国家还将选择300家企业进行试点,机械企业还会占有一定比例。各级机械工业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继续参与做好对试点工作的协调与指导。部已成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进入国家试点机械企业和国家计划单列集团,确定了对口联系及跟踪联系制度。各级机械工业管理部门,也都应确定联系抓的试点企业。下一步要将指导试点工作的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督促和指导试点企业严格按照《试点方案》组织落实和运行;二是帮助试点企业积极疏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抓紧兑现各项试点政策、措施;三是注意研究试点实施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积累经验,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在抓好试点企业的同时,要积极推进面上改革的深入,争取到本世纪末使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要针对试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试点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和18城市,“优化资本结构”的各项试点政策,在试点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勇于探索,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试点企业和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方面主要有五条措施:第一,将企业上缴的所得税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作为国家资本金;第二,将部分拨改贷形成的企业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第三,在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到合理比例之前,将企业的税后利润或国有资产收益留给企业,增加国家资本金;第四,将企业间的债务经协商后转为投资;第五,允许企业加速折旧。在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方面,主要是采取“先分后离、分步实施”的办法,将企业办社会的部分独立出来,实行定额补贴,逐步减少,待条件成熟后,交由政府或社区承接,或推向市场。在分离企业富余人员方面,同样采取“先分后离”的办法,将后勤辅助部分与生产主业分开,将富余人员从生产岗位上剥离下来,以企业为主进行多渠道的安置,少量的交由社会统一安置。总之,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试点企业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各级机械工业管理部门要大力帮助试点企业,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努力争取为试点企业创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2.要着眼搞好整个机械工业国有经济,加快国有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

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搞好大的,放开小的,搞好大的,就是要围绕“组织结构优化战役”,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大的优势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连结和带动一批企业的改组和发展,尽快形成规模经济。首先,要认真抓好12家国家计划单列集团试点工作。单列集团的试点工作,也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努力的方向。部要继续按照重点联系和跟踪制度的要求,加强对集团试点工作的指导。一要积极推动试点集团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二要协助抓好试点集团配套政策的落实;三要指导试点集团制订好集团发展战略;四要推动试点集团的兼并和联合。通过做好以上工作,提高试点集团经营管理的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辐射效应,通过试点集团的优势,带动一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其次,要抓好国家选定的1000户优势企业中机械行业的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并与行业的组织结构优化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企业。再次,要配合各级政府做好放开放活小型机械企业的工作,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有的可以实行兼并、联合,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可以实行租赁制、承包经营和出售,加快改革和改组的步伐。

3.加强机械工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的新体制

要积极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的新途径。国资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机械工业在这方面较早地迈出了探索的步伐,象上海、北京、天津以及广州、重庆、哈尔滨等一批中心城市的机械工业管理部门,已先后进行了组建国资经营(控股)公司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各地的实践看,在进行国资经营试点中,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把政府职能转变,国有企业改革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统盘筹划,做细致扎实的工作;其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要从分析授权范围内资产状况入手,对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存量资产调整和优化的目标及措施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确保试点方案切实可行,防止一哄而起;再次,要着眼于资本运作,重点做好存量资产的调整和优化,不能以任何方式干预企业的经营权。

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在国资体制改革中,各级机械工业管理部门还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目前机械部已被国务院授权,对指定及所属企业的财产实施监管。下一步要研究并落实被指定监管的企业名单,做好实施监管的准备。对部属企业单位的国资监管工作,要建立并落实国资保值增值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各级机械工业管理部门也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做好对指定和所属企业财产的监管工作。通过国资监管工作的落实,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业管理的新路子

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行业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对于经济管理主要是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越来越大。机械工业从1984年起就开始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在职能转变、政企分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看,目前的行业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在行业管理的思想观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以及实现形式等方面,或多或少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这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需要加以探索和研究。我认为,行业的存在是客观的,行业管理也是需要的,行业管理仍然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业管理体系中,政府仍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行业管理要随着改革的深入,要不断完善并赋予新的内容,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要探索行业管理的新路子。行业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找准位置,进行改革,才有可能发挥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在机构改革上,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要研究这方面问题,机械部也将针对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并要向中央提供参考意见。总的考虑是,机构改革要有利于政企分开,有利于企业搞活和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宏观调控,加强服务、指导和监督;在管理范围上,要实行全行业管理,对凡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机械产品的企业,不论其所有制形式及规模大小,都应一视同仁,纳入行业管理的范围;在管理内容上,要更多地注重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做好行业的供求总量平衡、生产力布局、产品发展方向、技术标准、质量监督等;在管理手段上,要逐步学会运用政策、法规、价格、税率、信贷、信息等经济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在管理形式上,除行政指导之外,要注重采取对话、协商、研讨等方法,体现行业管理的辐射和影响。总之,行业管理更多的是指导性的。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行业管理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机构改革中要保持行业管理渠道的畅通、连续和稳定。

要充分发挥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是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强对企业政策引导、信息沟通、协调服务,以及密切企业间相互联系的有效组织形式,是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也要主动开展工作,提高人员素质,积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围绕机械、汽车工业振兴纲要和产业政策,协助政府落实好行业发展规划;二要认真分析本行业的市场情况,做好市场预测和信息引导工作;三要帮助企业解决共同关心的难点问题,积极维护和协调行业内企业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企业间相互协作和有序竞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把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建设成为有实力、有权威、职能明确、自律公正,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运行的中介组织,在行业管理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启动振兴,打好“三大战役”

产品质量差、经营规模小、开发能力低一直是机械工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尽管行业上下为解决这三个薄弱环节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起点较低及传统体制的惯性等种种原因,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从产品质量看,常见病、多发病缠身,可靠性明显偏低,成套装备重大事故时有发生,整体形象与国际名牌产品形成鲜明的反差,用户反映十分强烈;从组织结构看,存量资产固化状况改善缓慢,“大而全”、“小而全”没有得到大的触动,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企业还未形成气候,整个行业生产效率和运行效益不高、资源浪费严重、装备构成落后,与国际强手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从开发能力看,行业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基本依靠国外引进,消化吸收特别是自主创新步履维艰,技术商品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整个行业的产品开发基本上没有掌握主动权。这种现状,与国内市场逐步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极不适应,严重制约着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水平和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我们不能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从根本上缓解这种被动局面,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不要说振兴的目标难以实现,就连行业主干部分的独立生存也会很快成为现实的问题。因而,启动振兴,必须首先从解决三个薄弱环节入手,集中力量在“九五”期间取得突破。为此,部决定把提高产品质量、推进组织结构优化和增强产品开发能力,作为“三大战役”,背水一战,确保在这三个方面能够取得明显的进步,为赢得市场、实现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1.打一场产品质量翻身的战役,再塑机械产品的良好形象,创立1000种名牌产品

质量翻身战役的总目标是:基本改变机械产品的市场形象、在用户中树立敢用愿用国货的信誉、创立1000种名牌产品,提高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这个奋斗目标,打好质量翻身战役,要坚持“面向用户、综合治理、重在机制”的指导方针,“面向用户”强调按照用户的要求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真正做到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让用户满意;“综合治理”,意在针对质量是多种因素综合反应的结果,要求设计、制造、装配、调试一条龙负责,技术、管理、服务措施全面到位,企业、政府、社会齐抓共管;“重在机制”,要求解决质量问题应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通过打好质量翻身战役,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质量保证机制,把产品质量引入长期稳定和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战役部署上,要以企业自律为主、社会和政府监督密切协助,注意抓点和抓面相结合、科技和管理相结合、制造和服务相结合。围绕上述设想,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培养和形成牢固的质量意识。在全体职工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意识,是搞好一切质量工作的基础。历史经验证明,树立质量意识一般地提提要求不行,根本的办法是进行长期、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企业的质量教育要形成制度,不论新老职工、职务高低都要定期接受质量教育;教育的内容要突出质量观念转变,重点培养综合质量(QSTC)观念、竞争质量观念、法制质量观念及全员质量责任观念;配合质量教育,要建立奖罚制度,通过鲜明的鼓励、严肃的处罚,切实促进职工逐步养成牢固的质量意识和处处重视质量的良好习惯。机械工业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其他机构的工作人员,也要通过适当途径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从而,通过全行业每一个岗位工作的高质量,为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高水平提供有效的保证。

二是,要落实厂长经理质量责任,切实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产品质量主要在企业形成,强化企业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第一,要真正落实厂长的质量责任。厂长要全面负责企业的质量工作,认真按照《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要求依法治理。尽快建立企业内部全员质量责任体系,把厂长的质量责任传递到每一名职工,用全体职工的质量责任保证厂长质量责任的落实。应加强对厂长质量责任的监督和考核,质量进步首先要奖励厂长,同样,出了质量事故首先要厂长负责。第二,要加速贯彻ISO9000标准,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已经开始贯标的企业,要抓紧体系建设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力争尽早投入运转;还没有贯标的企业,从今年起都要创造条件开始起步。争取到“九五”末使重点骨干企业全面达到ISO9000标准的要求,其他大中型企业都要有明显的进展。通过贯标,实现企业从采购到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做到产品质量“一票否决”,并有人严格把关、有人负责改进;第三,要努力开展可靠性工作。可靠性不高是机械产品最突出、最重要的质量问题,用户反映强烈。我们行业许多新产品、成套装备用户不敢用,核心问题是对可靠性不放心。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必须牢牢抓住可靠性这个关键所在。首先,要着重抓好重点振兴产品可靠性水平的提高。发电设备要努力提高可用度,乘用车要在平均无故障行驶里程上狠下功夫,数控机床要力争延长无故障运行时间,液压元器件要在可靠度上有根本性的突破。部将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加速开展机械产品可靠性认定工作,认定后的产品向社会公开发布推荐。

三是,要大力推广质量保证承诺的自律性活动。向用户提供质量保证承诺,是部倡导、企业发起的一项质量自律性活动。其核心内容是由机械企业向用户承诺对所提供的产品质量全面负责,保证提供合格的产品,保证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自去年七月机床行业首先发起以经济赔偿为特征的质量保证承诺活动至今不过短短半年时间,已经波及到电工、通用、基础件、汽车、摩托车等行业,许多企业踊跃呼应,受到用户热烈欢迎。现在看来,机械企业向用户提供质量保证承诺是一大创造,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大进步。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对再塑机械产品形象、赢得用户信任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各级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这项活动的指导,帮助企业高标准、严要求,重在实效、宁缺勿滥。各行业协会要建立用户投诉和保障机制,积极推广成功的经验,确保质量保证承诺活动扎实推进,取得更大的成效。

四是,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社会和政府监督。实践证明,社会和政府监督,对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能够产生显著的促进效果。为此,要加大监督的力度,敢于“揭短”、“曝光”,敢于严格检查,敢于严肃处理;要合理扩大监督的范围,把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个体及联营完整地纳入监督的视线;要努力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善监督的方法。对重点工程所需成套装备和重大合同订购产品,全面实行厂内监造;对量大面广产品的抽样检查,应侧重抽查市场流通和用户在用的产品。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用户对机械产品质量的评价工作,对确属质量长期稳定提高,并在用户中建立起良好信誉的少数产品,部将设立“部长奖”予以奖励。部要求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新闻单位及有关机构,都要认真履行好肩负的监督职能,为打好质量翻身战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打一场组织结构优化的战役,促进资产合理配置,造就10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巨人”企业

结构优化战役的总目标是:初步改变“散、乱、全”的局面,推动企业按适度经济规模组织生产,培育企业集团、发展专业化协作,努力造就100家结构优化、规模经营、效益显著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巨人”企业。到2000年,行业前百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提高到25%。汽车行业形成3—4个年销售额超400亿元的企业;摩托车行业形成10个年销售额超50亿元的企业;其它机械行业形成5个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企业,20个年销售额超50亿元的企业,60个年销售额超20亿元的企业。根据这个奋斗目标,打好结构优化战役,要坚持“市场导向、扶优扶强、改组改造、规模经营”的指导方针,“市场导向”强调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确定组织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进程,防止“父母包办”和“急于求成”;“扶优扶强”要求政府的政策向优势和有实力的企业倾斜,通过重点支持这些企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带动和引导整个行业组织结构优化;“改组改造”提倡企业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并举,在改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用强有力的改造巩固和提高改组的成效;“规模经营”是行业资产优化配置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衡量组织结构调整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志。在战役部署上,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国资运营和政府指导密切协同,注意增量投入与存量重组相结合、扩大规模和增强实力相结合、提高集中度与发展专业化相结合。围绕上述设想,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快企业资产流动。打破企业资产固化的格局,推动企业资产合理流动,是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必须加快企业资产的流动。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利用联合、兼并、收购、租赁、破产等多种形式促进资产向优势企业转移;要积极探索发展产权交易,通过明晰产权主体、规范交易秩序,把企业产权转让推上市场,提高企业资产流动的速度和质量;要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造,积极发展“强强联合”,加大大中型企业之间资产重组的力度;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打破隶属关系的束缚,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国有企业资产的优化组合,只要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看准了就应果断决策,使国有资产真正进入最佳配置,发挥更好的效能。

二是,要充分发挥国资运营机构在资产重组方面的重要作用。调整资产结构,是国资运营的主要职能。因此,所有机械行业的国资运营机构,都要十分明确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尽快完善功能,积极发挥作用。要把规划发展和调整资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要把不动产调整和工业资产调整很好地结合起来,用不动产调整为工业资产调整提供资金、创造条件;要把本地区的调整和全行业的调整很好地结合起来,允许其他地区的企业参与本地区的调整,也要支持本地区企业参与其他地区的调整,以保证全行业企业组织结构的整体优化。

三是,要加强和改善对资产优化配置的指导。要加快制订和颁布《规模经济标准》的步伐,引导企业按合理规模配置资产。凡是列入政府规划的基建技改项目,达不到规模标准的不能批准立项;要探索利用整体改造推动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以增量投入引导多个企业存量资产的重新组合。今后,要把存量调整作为确定技改项目和引进外资的重要因素,在技改或合资中,能把改造和改组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都要很好的结合起来;要按照“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思路,引导企业将一般加工工序向社会扩散,重点加强科研开发和总装调试、售后服务的能力建设,推动企业资产结构由“橄榄型”向“哑铃型”的过渡。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国家和地方已有的各项有利于资产重组的政策,加快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

四是,要重点发展一批“巨人”企业。目前,全球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额已占到西方国家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左右。可见,发达国家的经济都是由一批“巨人”企业支撑的。世界经济史表明,一个大国的经济在发展初期都是由中小企业构成的,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产生一批“巨人”企业,由这些企业促进资源的更佳配置,带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为此,机械工业要打好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战役,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支持一批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巨人”企业。要按照实事求是和参予国际竞争的原则制订“巨人”企业的标准,在资产和销售规模、产品和管理水平、开发和投入能力、功能和体制模式等方面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要首先从机械百强和重点振兴企业中选择有优势、后劲足、素质高的企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企业,这些企业是动态的,要有竞争机制,择优汰劣。要扶优扶强,加大对重点支持企业的投入,可以考虑把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部分投向这些企业,鼓励其提高起点、增强实力、“向两头延伸”、科工贸金结合;要积极争取赋予重点支持企业融资和对外经营权,形成自我筹资机制,逐步走向跨国经营;要制定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支持企业集中,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职工素质,以优异的人才队伍支撑企业成长壮大。通过重点支持,力争在“九五”末造就10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巨人”企业,真正形成行业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并通过这些企业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走向专业化,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群体,加速整个行业组织结构优化的进程。

3.打一场开发能力提高的战役,努力掌握产品发展的主动权,建成300个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产品开发能力提高战役的总目标是:初步缓解主要依靠国外技术发展的被动局面,行业重点产品国内技术来源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切实把产品开发的主体放在企业,在300家企业建成具有较强开发能力的技术中心,明显缩短重点产品的更新周期和与国际水平的技术差距。根据这个奋斗目标,打好产品开发能力提高的战役,要坚持“消化吸收、立足创新、联合开发、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消化吸收”强调加快引进技术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进程,通过移植、推广,支持一批新产品的开发研制;“立足创新”要求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都应注重技术创新,在适用、先进的前提下,勇于标新立异形成自己独有的技术,有力地促进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联合开发”提倡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和我国传统的优势,采取各种形式把制造和使用、国内与国外、产学研等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为提高机械工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服务;“重点突破”意在打破面面俱到、齐头并进的陋习,按市场竞争的要求,选择最急需发展的产品,集中力量重点予以突破,以尽可能短的时间,支撑企业在一定领域内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在战役部署上,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社会和政府大力支持,注意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独立开发和联合开发相结合、加大投入和利用好现有条件相结合。围绕上述设想,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快企业成为产品开发主体的进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尽快使企业成为产品开发的主体,是增强行业产品开发能力的根本保证。要彻底改革产品开发的运行机制,绝大多数竞争性开发项目,都要由企业牵头实施,都要以企业为主筹集经费,都要让企业自主选择组织形式。从而,推动企业逐步承担起产品开发的重任。要进一步促进产品开发类研究院所与企业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形式,加快其进入企业的步伐;要积极鼓励一批大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科研机构,特别是重点支持的100家“巨人”企业,到“九五”末都要建成具有较强开发能力的技术中心,并努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部将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加强引导,通过制订规划、组织认定、给予政策,使其真正成为行业产品开发的中坚。

二是,要为产品开发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为了有力地增强行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九五”期间,必须下功夫提高国内技术的依托比例,努力过好技术关。要按照覆盖面广、后续效应大的原则,确定500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使之为我掌握并有所创新,运用这些技术支持1000种重大新产品的发展;要根据部“九五”科技发展计划,选择最急需的24项关键技术,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取得全面突破,为积聚后劲和提高产品开发的起点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用好用足国家已有的政策,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和技术中介组织的作用,加速技术成果的商品化,更好地为产品开发服务。部将在继续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推广计划”的同时,再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一批重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

三是,要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开发的投入。增加投入,是增强自主开发能力的关键所在。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增加投入仅靠一种办法不行,必须通过多渠道、多层次来解决。要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凡列入部“九五”投资计划的项目,都要统筹考虑开发能力的建设,并充分利用好国家促进产品开发和“两则”等已有的政策,逐步达到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3%;要加大政府的投入,部和省市厅局都要从政府各有关部门寻求支持加大投入的力度;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应用好用活,充分发挥作用;要积极争取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争取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要利用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及民间捐赠渠道,努力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行业的科研开发工作。

四是,要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开发活动。机械工业要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索采用多种方式高效地组织产品开发展活动,练本领、长才干。要围绕冶金、石化、能源等重大装备国产化,把使用和制造组织起来,加强与用户结合、同工艺结合,在用户直接帮助下提高自己,在提高中满足用户的需要;要围绕某一产品领域的共性技术,把制造企业组织起来,联合设计、联合攻关,共同投资、共享成果;要围绕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发挥优势,能力互补,挖掘潜力、增强实力;要围绕重点产品和大的项目,通过合资合作,与外商共同组建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滚动发展,以较快地增强行业的产品开发能力。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在打好“三大战役”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企业管理,这是“三大战役”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本保障。如何强化企业管理,部在去年五月的长春会议上已作了全面部署。其核心就是要坚持“面向市场、管改结合、科学严格、求实创新”的方针,在基础管理上强调一个“严”字,即标准要严格,执行要严肃,管理者要严明;在市场经营管理上要体现一个“精”字,即力量要精干,工作要精细,管理者要精明;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一个“实”字,即管理方法合乎实际,管理措施落到实处,管理结果力求实效。从而,使企业建立起对市场快速反应的机制,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一步各级机械工业管理部门的任务,关键是要加强指导,狠抓落实。要按照长春会议精神,结合打好“三大战役”的要求,制定“九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大纲,确定目标、明确战略,使企业方向清楚、心中有数;要建立科学、权威的企业评价体系,及时预报预警,提醒企业查找问题、改进管理;要善于发现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把点上的成功变为面上的财富;要加强部企业管理系统设计研究中心的建设,帮助企业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增强功能、提高效率;要分层次抓好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加快管理者的知识更新。总之,要通过强化企业管理,确保“三大战役”顺利推进,务期必胜。

通过打胜“三大战役”,达到阶段性目标,行业的整体面貌将发生显著变化:产品的市场形象开始走向“用户信任期”,资产配置呈优化的势头,自主开发能力有较大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国内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的69%上升到80%左右,进入国际市场的份额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从而,完成振兴第一阶段抓薄弱、打基础的任务,推动机械、汽车工业顺利进入第二个振兴阶段。

最后,我再强调一个问题。“九五”期间,机械工业要打好“三大战役”,完成振兴机械、汽车工业第一阶段任务,就必须加强“两个文明”的建设,切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突出的地位,将其纳入行业振兴和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行业广大职工;结合行业的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全行业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振兴机械、汽车工业上来。要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中央提出的反腐败要求以及中纪委二次全会以来部署的各项任务,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要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落实好已颁布的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防止反复;要继续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集中力量突破大案要案,惩治腐败分子;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的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要结合启动振兴和行业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和国家经贸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形象建设,通过树立企业的产品形象、管理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塑造企业的整体形象。要加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倡导敬业创业精神,使广大职工心往振兴上想,劲往振兴上使,获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同志们,机械、汽车工业的振兴现在正式启动了,我们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力争全面实现机械、汽车工业振兴的第一阶段目标,使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机械工业迈入二十一世纪。

标签:;  ;  ;  ;  ;  ;  ;  ;  

开展“三战”努力完成第一阶段振兴工作--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报告_机械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