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分析与管理机制设计研究_囚徒困境论文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分析及管理机制设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管理机制论文,文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主体是各类型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中图书馆之间可以衍生出多方面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策略互动关系。因此,这些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就构成一个很复杂的博弈系统。换句话说,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运作过程实质上就是由众多图书馆的个体理性活动所构成的博弈系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能提高图书馆间的协作,降低成员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服务成本,增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保障水平,并拓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空间。但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绝非易事,其难点主要体现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及成员馆的主观不合作。换句话说,图书馆间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形成一种“囚徒困境”。“囚徒困境”现象严重制约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与效果,因此,深入探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囚徒困境”现象有着理论与现实意义。

目前,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快网络化和标准化进程的技术层面和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法理层面,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却十分缺乏。有些学者虽然认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就是公共物品的选择与提供的过程,借鉴博弈论中对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模型,指出了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囚徒困境”现象。但是对图书馆如何走出“囚徒困境”的问题没有做更深入的探讨[1][2][3]。与上述文献的研究内容不同,本文的侧重点在于分析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囚徒困境”形成的内在机理,并将设计出破解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囚徒困境”的管理机制与方法。

1 博弈论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用性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献信息资源虽然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具有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一定程度上的排他性,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准公共物品。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类似于公共物品的选择与提供的过程,我们可以借鉴博弈论中公共物品供给的理论模型,分析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现状。

1.1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具备博弈论的基本要素与均衡的预期目的性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包括参与人、策略空间、信息、战略、得益或支付、结果和均衡,其中,参与人、策略空间和结果称为“博弈规则”[4]。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中同样也具备成员馆、中心协调馆等不同类型的参与人;每个参与人也具有自己的支付(效益——成本);参与人在决策前和共享的过程中始终都在进行对共享策略空间的战略选择;共享活动最终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果(共享或不共享),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最终将达到均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在规划与立项时,各成员图书馆预期会实现(共享,共享)均衡,而实际情况往往是由于“博弈规则”的弊端导致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现实与预期理想的偏差,出现(不共享,不共享)均衡。

1.2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个体更趋理性化

博弈论假定参与人是理性的,具有一定的偏好,在面临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会采取最大化自己偏好的行为,而且参与人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的[5]。博弈论的这一假定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也成立。当前,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更趋理性化,缺乏理性的行为越来越少,参加共享的图书馆个体更加重视个体利益,更加理性地参与共建共享活动。

1.3 博弈分析能够帮助发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根本障碍

许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组织或联盟在初始阶段有许多成员馆参加,规划了共享的目标与任务,但这些共享章程和体系经不起实践的考验,由于利益分配不均,缺少制约机制,造成在文献资源共享中做出了贡献的图书馆,得不到共享收益;而无所作为或故意不共享的图书馆也没有受到任何制约,因此,共享组织或联盟内无发展动力,外无激励机制,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必定难以推进。目前,我国现有的信息资源共享监督和协调政策过于宏观,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指导措施与明确的监督制度,各参与馆的行为很难受到制约。在涉及各馆服务成本和效益的领域,迟迟没有具体的有约束力措施或规范,使得各参与馆的提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此,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各成员馆缺乏积极性。博弈分析注重参与人的得益与策略选择的密切关系,借鉴博弈论思想,针对成员馆个体的成本、效益与共享机制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根本障碍。

2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分析

2.1 基本博弈模型的建立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假设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仅发生在两个实力相当且理性的图书馆之间,分别用图书馆甲和图书馆乙表示,但我们分析的结果可以类推到拥有n个图书馆参与的图书馆联盟的博弈中。假设图书馆甲和图书馆乙通过协商决定共享一定的文献信息资源,而每个图书馆既可以按约定共享信息资源,也可以通过隐蔽方式不共享信息资源(或少共享信息资源)。为表述方便,将信息资源共享策略记为G,将信息资源不共享策略记为N。因此,图书馆甲和图书馆乙都有C和N两种可选策略。进一步设定策略组合为(G,G)、(G,N)及(N,N)时,图书馆联盟总收益分别为,且满足。设定C为任何一个图书馆采用策略G时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本,其中包括信息资源建设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成本等,忽略任何一个图书馆采用策略N时所付出的成本。基于以上假设,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博弈中图书馆甲和图书馆乙的效用矩阵如图1所示[6]。

图1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博弈的效用矩阵

根据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实践知识,我们设定满足下列不等式:

根据图1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博弈的效用矩阵可知(N,N)为博弈唯一的Nash均衡,而此均衡明显劣于策略组合(G,G),很明显,策略组合(N,N)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囚徒困境”凸显出来。图书馆甲和图书馆乙由于追求个体效用的最大化,而导致整个图书馆共享联盟的集体效用的缺失,因此,必须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设计,对参与馆个体的成本、效益及策略进行研究,使信息资源共享博弈在符合共享目标处达到均衡——图书馆联盟集体效用最大化,使得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走出“囚徒困境”,利用博弈分析扫除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新思路与新途径。

2.2 博弈均衡结果的启示

2.2.1 个体理性的局限性

分析图1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博弈的效用矩阵可知,图书馆甲和图书馆乙都选择策略N,这对每个图书馆来说都是超优策略,即最符合他们个体理性的选择,按照博弈论的说法,这是唯一的纳什均衡点(N,N)。除了这个均衡点,图书馆甲与图书馆乙的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策略选择,该馆只会得到更加不经济的结果。而在其他的策略组合中,比如两馆都选择共享策略G的情况下,都存在其中一馆可以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选择,来增大自己馆的效用的机会,因此,策略组合(G,G)不是纳什均衡,不可能得到自动实施。两个成员馆经过一番理性计算后,肯定选择唯一的纳什均衡点(N,N),图书馆甲和图书馆乙由于追求个体效用的最大化,而导致整个图书馆共享联盟的集体效用的缺失,同时也使自己馆陷入不经济的结局,即陷入“囚徒困境”。

2.2.2 互信机制的重要性

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囚徒困境”来看,由于对其他图书馆不信任,每个图书馆只追求个体效用的最大化,一味地想算计别的图书馆,算来算去,形成了两败俱伤的“囚徒困境”。因此参加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图书馆之间一定要相互信任,信任是图书馆共享联盟合作的基础和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也是突破图书馆共享联盟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囚徒困境”的根本方法。图书馆共享联盟可以通过文化建设和评定声誉的途径,促进图书馆共享联盟内部互信机制的建立。文化建设主要应从建立共同的发展目标、文化氛围、价值观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入手,在文化建设基础上,还需建立共享合作成员馆的声誉评估体系,通过各种权威机构的认证与奖励,实现图书馆共享联盟成员馆的相互信任,从而进一步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双赢和多赢。

2.2.3 抑制投机行为的必要性

目前,由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运作与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图书馆共享联盟的成员馆追求个体理性,在面临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每一个成员馆都试图采取最大化自己偏好的行为,而且参与馆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的。在合作伙伴图书馆甲采用策略G的前提下,图书馆乙选择投机行为而采用策略N可谓是一举两得,不但省去C的共享成本投入,还能够获得的收益;同理图书馆甲选择投机行为也能够获得上述收益。投机的诱惑太大,投机的诱惑增加了成员馆采用策略N的可能性,投机行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因此,要想抑制成员馆的投机行为必须引入惩罚机制,如引入分别对博弈结果为(G,N);(N,G)及(N,N)三种策略组合时选择策略N的成员馆进行惩罚,此时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博弈的效用矩阵转化为图2所示情景。

图2 引入惩罚机制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博弈的效用矩阵

若使得以下不等式成立:

对图2的矩阵式分析,可知在惩罚机制的作用下,策略组合(G,G)是博弈的唯一那什均衡,此时的均衡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换句话说,此时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图书馆共享联盟及成员馆的效用都最大。

2.2.4 加大监管力度的紧迫性

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盟在初始阶段有许多成员馆参加,共享联盟规划了共享的目标与各成员馆的义务,但这些共享章程和体系由于缺少制约机制,造成在资源共享中作出了贡献的图书馆,得不到实际利益;而对无所作为或故意不共享的图书馆也没有任何惩罚,因此,信息资源共享难以真正实现。要想使得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必须制定对各成员馆具有约束力的措施或规范,使得各参与馆的共享行为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调动采用共享策略成员馆的积极性,惩罚采用不共享策略的成员馆;惩罚的实施需要引入第三方,以增强惩罚实施的公正度及可信度[7]。

3 走出囚徒困境,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设计

如果进行恰当的机制设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囚徒困境是可以避免的。本文设计了三种管理机制,愿与研究者共享。

3.1 针锋相对策略与长效机制

美国密西根大学罗伯特·爱克斯罗德教授曾经研究过人类的合作关系是如何建立的?爱克斯罗德在开始研究合作之前,设定了两个前提:一、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二、没有权威干预个人决策。也就是说,个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企图进行决策,这一点符合博弈的基本思想。爱克斯罗德在此前提下研究:第一,人为什么要合作?第二,人什么时候是合作的,什么时候又是不合作的?第三,如何使别人与你合作?为了回答这几个问题,爱克斯罗德教授设计了一种游戏,爱克斯罗德教授邀政治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参加这个程序设计游戏。这个游戏共分两轮,第一轮游戏有14个程序参加,再加上爱克斯罗德自己的一个随机程序(即以50%的概率选取合作或不合作),运转了200次,结果得分最高的程序是加拿大学者罗伯布编写的针锋相对策略的游戏程序。这个程序的特点是,第一次对局采用合作的策略,以后每一步都跟随对方上一步的策略,你上一次合作,我这一次就合作,你上一次不合作,我这一次就不合作。爱克斯罗德还发现,得分排在前面的程序有三个特点:第一,从不首先背叛,即“和善的”;第二,对于对方的背叛行为一定要报复,不能总是合作,即“可被激怒的”;第三,不能人家一次背叛,你就没完没了的报复,以后人家只要改为合作,你也要合作,即“宽容的”。爱克斯罗德教授指出:针锋相对(tit-for-tat)策略即“胡萝卜加大棒策略”[8]。

针锋相对策略的优越性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一个纯粹自利的人何以会选择善,只因为合作是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必要手段。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原则应该是:每一个成员馆都要善意而不是恶意地对待其他成员馆;宽容而不是尖刻地对待其他成员馆,就是要在我永远采取共享策略的善意的前提下,共享合作必受到回报,不共享也必受到报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比如发现其他成员馆采取了不共享策略,要有极其强烈的敏感与斩钉截铁地不共享报复;在信息资源共享博弈中过分复杂的策略会使得其他成员馆难于理解,无所适从,因而难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每一个成员馆要有明晰的个性、以简练的作风和坦诚的态度对待合作,这一策略将是制胜的要诀。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学者陈亮认为:在贴现因子足够大的情况下,图书馆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弈并采取“触发策略”可以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陈亮认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博弈重复无穷次。第二,双方都采取“触发策略”(Trigger Strstegy),即:第一,选择“共享”开始;第二,只要对方一直选择“共享”,便一直“共享”下去;直到有一天发现对方偷偷实行了“不共享”,便由此而采取“不共享”至永远。第三,贴现因子δ=1/(1+γ)(这里γ代表市场利率水平)足够的大。这个条件是说,将来的收益经贴现之后仍有价值[9]。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力争博弈重复无穷次,使得共享的成员图书馆清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各馆的长期合作行为,任何一个成员馆偷偷实行了“不共享”策略,将会得到其他成员馆的报复,偷偷实行了“不共享”策略的成员馆的长期效用将会小于选择“共享”策略时的长期效用,在长期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动态博弈中,如果每一成员馆都采用针锋相对策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情况将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博弈的结局也就是纳什均衡点将是所有的成员馆都选择“共享”策略,此时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将走出“囚徒困境”。

3.2 严厉惩罚的威慑机制

西方哲学家卢梭说过,“究竟是什么不可思议的艺术,使人类找到一种方法,通过强迫人们服从,从而使他们获得自由?[10]”在具有严厉惩罚威慑的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中,具有威慑力的惩罚机制自然可以改善“囚徒困境”,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有图书馆甲与图书馆乙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盟的成员图书馆,图书馆乙向图书馆甲请求把甲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拿出来共享,图书馆乙自己承诺也把自己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拿出来共享。图书馆甲与图书馆乙都选择共享策略时,双方的支付分别为2;图书馆甲首先选择不共享策略时,图书馆甲与图书馆乙的支付都为1;图书馆甲首先选择共享策略时,而图书馆乙选择不共享策略,图书馆甲的支付为0,图书馆乙的支付为3,如图3所示。如果图书馆甲与图书馆乙都是理性人,那么他们的合作就是一个有限次数重复博弈,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盟中不存在严厉惩罚的情况下,两个图书馆在任何一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都有可能有某一图书馆不遵守共享协议,不把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拿出来共享。通过逆向归纳法分析,此时的子博弈精炼那什均衡是(不共享,不共享)。但在我们引入惩罚机制的情况下,要求实施惩罚的执法人员独立于博弈之外,属于第三方,第三方与图书馆甲、图书馆乙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能够保证惩罚的公正性。如图4所示,当图书馆甲首先选择共享策略时,如果图书馆乙不遵守协议,选择不共享策略,图书馆甲必定向监督机构控告(因为1>0),监督机构的惩罚实施也真实可信,这将对图书馆乙的不共享行为形成威慑(因为0<2)。通过逆向归纳法分析,此时的子博弈精炼那什均衡是(共享,共享),图书馆甲和图书馆乙的最佳策略都是共享合作,因为只有选择共享合作策略,双方的收益才会最大——子博弈精炼那什均衡是(2,2)[11]。

图3 无惩罚威慑的博弈树

图4 有惩罚威慑的博弈树

通过以上的分析,在没有惩罚威慑的条件下,双方选择不共享策略是自然的纳什均衡点。然而引入强制性的惩罚机制后则不同,一旦有一方违反共享协议,惩罚监督机构可以强制实行惩罚[12]。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囚徒”,也就是图书馆甲和图书馆乙自然都会采取合作共享策略,完成对各方所承诺的行动。简单说来,就是惩罚机制改变了两个图书馆博弈的均衡结果。

霍布斯对合作协议的观点是:“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它毫无力量去保障一个人的安全”,[13]。这就是说,如果图书馆共享联盟不设立具有威慑力的监督惩罚机构,同时惩罚的实施不具备真实可靠性,只有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协议并不会导致真正的共享合作,而是导致自私的不共享状态,因此,图书馆共享联盟建立监督惩罚机构势在必行。

3.3 用户侦察机制

设计用户侦察机制的思想脉络如下:假如有图书馆甲与图书馆乙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盟的成员图书馆,首先,它们在加入共享联盟时要承诺:本馆绝对采取共享策略,如果任何人、任何机构发现本馆采取了不共享(或少共享)策略,本馆无条件接受惩罚;其次,要求他们必须遵守以下条款:

(1)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盟要设立监督惩罚机构,信息共享联盟要求加入的图书馆交纳一定数额的共享保证金,一旦发现某一图书馆采用不共享的策略,监督惩罚机构将从共享保证金中扣除罚款。

(2)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盟在每一个成员馆中随机选出若干名读者作为兼职监督员,并给予这些兼职监督员特定的权限——借助网络平台,兼职监督员可以查阅每一个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

(3)一旦兼职监督员发现某个成员馆实施了不共享策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盟的监督惩罚机构将从其共享保证金中支付对兼职监督员的奖励。奖励数额依据兼职监督员发现的未共享信息的多少及质量而定。

(4)某馆的共享保证金因缴纳罚款减少的部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盟的监督惩罚机构有权勒令该馆补齐,并根据该馆的态度决定是否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惩罚乃至开除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盟。

要想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合作,一定要发动信息用户成为发现文献信息资源不共享行为的侦察者,这样既能减轻文献信息资源共享联盟监督惩罚机构的工作量,又能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同时这种策略也是公正客观、切实可行的。

4 结语

目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因特网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技术条件下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信息用户也可以借助相关协议访问远程数字化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在于使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能在一定范围内合理、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通过资源共享,有助于充分挖掘文献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信息资源配置,实现全社会信息福利最大化[14]。为了破解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囚徒困境”,本论文设计了三种管理机制:长效机制、惩罚机制和信息用户侦察机制。需要强调的是:这三种管理机制的关系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作用、互为补充的。在我们无法保证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合作永远进行下去时,即长效机制失效时,具有威慑力的惩罚机制将发挥作用;针对惩罚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无效性问题,用户侦察机制将能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合作。

收稿日期:2008-08-16

标签:;  ;  ;  ;  ;  ;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分析与管理机制设计研究_囚徒困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