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论文_飞刘娜

早期康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论文_飞刘娜

玉溪市人民医院 653100

【摘 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9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对其中48例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外48例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结果。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不管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干预前相比明显较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又显著较高(P<0.05);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增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血管疾病;效果

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饮食结构也得到很大改变,致使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显著降低了人们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很多都伴随意识、语言障碍或者是偏瘫等,对其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给患者及其家属增加了巨大的经济以及精神负担。因此一方面要确保早期预防以及治疗,另一方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也对患者症状的改善、后期并发症的预防等具有积极的影响,以下是本文关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选取96例患者参与研究,均为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这一期间入院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男58例,女38例,年龄55~77岁,平均(62.1±3.4)岁。其中38例属于脑栓塞患者,27例属于脑出血患者,31例属于脑梗死患者。对其中48例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外48例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对研究结果无显著影响。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先给予常规护理,然后再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1)体位选择。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侧卧或者仰位,不断变化体位。为防止压疮,建议选择健侧卧位。(2)肢体运动干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分别需要在入院第二天、第三天开展包括被动以及主动训练两部分组成的肢体运动干预。被动训练通常针对偏瘫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在家属的帮助下活动关节[1]。每日2次定时开展用时20分钟的按摩,即平衡训练、坐起以及翻身练习等,强度由小到大,轻柔舒缓的进行。如果是非偏瘫患者,则护理人员应鼓励其主动练习走路、坐起或者是站立,若患者站立能维持10~15 min,则鼓励其下床走动,最初可让患者借助手杖在原地踏步,逐渐发展为借助手杖步行,到最后独立走动。(3)心理干预。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于老年人,对突然而来的偏瘫、意识以及语言障碍会感到惊慌失措,从而产生很多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和患者交流,如果是语言障碍者,可通过图片、文字或口型等进行交流,及时疏导其情绪,给予鼓励,让其保持平和向上的心态。(4)生活能力干预。对患者进食、穿衣、移动、大小便、工具应用等每日进行一次长达30分钟的训练。结合患者学历、体质、病情以及体质等对不同患者开展不同的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各类矫形器,使患者现有功能得到最大化利用。另外再通过康复以及针灸等方法共同治疗。(5)语言功能干预。对于语言障碍者,应每日开展大声发音练习,如果是彻底失语者,可从发单音开始,逐渐过渡到单词,再到最后的短语练习,循序渐进,反复练习。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记录和对比。(2)对两组抑郁评分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4.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通过表示,选择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不管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干预前相比明显较高(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又显著较高(P<0.05)。

2.2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抑郁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抑郁患者分别为1例、2例以及1例,即抑郁率为8.3%(4/48),对照组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抑郁患者分别为2例、3例以及7例,即抑郁率为25%(12/48),即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因为脑血管疾病事发突然,因此提前预防难度较大,虽然患者在及时抢救后可以脱离危险,可是往往会带来一些后遗症例如意识、语言障碍或者是偏瘫等,从而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所以在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初期及时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2]。首先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过往病史进行清楚的掌握,然后对其症状进行密切观察,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患者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干预。另外因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治疗态度消极,容易耽误治疗时机,所以护理人员要经常和其交流,帮助其保持平和向上的心态,树立康复信心,并通过坚持不懈而又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尽可能降低功能障碍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的不便[3]。

在本组资料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且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增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刘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J].医药,2016,10(5):47.

[2]杜洁.综合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3):138-139.

[3]唐跃飞.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52例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502-1503.

论文作者:飞刘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早期康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论文_飞刘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